妙书屋 > 给古人直播美食,他们都馋疯了 > 第 248章 维民所止

第 248章 维民所止


糊糊:“清朝不一样,早期实行文化高压政策,如今如今我们熟知的野史,多是从晚清时期发源。

当然雍正的《大义觉迷录》不算,那是比野史还野的正史。

皇帝亲笔认证。”

乾隆恨不得捂住脸,有些事不必三番五次提起。

糊糊:“清朝是文字狱的鼎盛时期,自顺治帝起,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持续140余年。

期间共发生了一百六十余次文字狱,尤以乾隆朝为甚,多达一百三十余次。

鉴于相关文艺作品的广泛传播,清朝文字狱影响力极大。

清初第一场文字狱,起源于一句话——将明之才。

统治者认为这话诡谲暧昧难以解释。那么就不要解释了,直接斩首。”

李世民:“这难道不是将明之材?”

有司无仲山父将明之材,不能因时广宣主恩,建立明制,为一代之法。

指辅佐帝王,执掌政事的才能。

哪里错了!

糊糊:“康熙朝著名的文字狱案例为《明史》案与《南山集》案。

《明史》与《南山集》均非普通文集,而是记载明朝事迹的史书。

两案背后,是满汉矛盾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明末遗臣们著书立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

清朝统治者对此极度敏感,为巩固思想统治,防患于未然,对任何可疑言论均予以严厉打击。加之官场纷争不断,引发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文字狱。”

房玄龄:“不知此本《明史》与清廷官方修的史书有何异同?”

刺被挑得太多了,让人愈发好奇。

糊糊:“到了雍正朝,文字狱开始‘娱乐’化,玩出来新花样。

雍正四年,海宁人查嗣庭担任江西主考官,所出试题用了《诗经》中有‘维民所止’一句。

鉴于八股文截搭题的传统,考题就两个字——维止。

请再看看,在位皇帝的年号——雍正。

头去哪儿了?”

这个问题被指出来,天幕底下的读书人都愣住了。

截搭题本就违背文学常识,你还特意把这两个字拎出来,维所都比维止好。

身为官员的敏感性呢!

糊糊:“据传雍正听闻此事,怒不可遏,让人搜罗查嗣庭的罪过。

最终查嗣庭被捕,病死狱中,被戮尸示众,儿子处死,家属流放。

这个故事流传深远,实际当年查嗣庭出了四道题。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出自《论语》;

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出自《孟子》;

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出自《易经》;

百室盈止,妇子宁止,出自《诗经》。

没有一道是维民所止,好歹是朝廷重臣,江西又是科考重地,不会犯如此浅显的错误。

题目没有任何问题,但耐不住有人举报啊。

雍正确实对查嗣庭所出的某些试题产生了疑虑,第一题对朝廷的保举政策表达不满,暗中嘲讽。

第三题与第四题的用词,与汪景祺先前描述的‘一止之象’不谋而合。

汪景祺曾在《历代年号论》中提到,凡是带有‘正’字的年号,如金海陵王的正隆、金哀宗的正大等,均非吉祥之兆。

查嗣庭的试题先提‘正’后言‘止’,并暗示前后有深层联系,无疑是在对年号雍正进行恶意诽谤。

但雍正并不想借此论罪,因为有顾虑,怕人背后说他在搞文字狱。

查嗣庭最后以大逆罪戮尸,摆出的罪证是他暗地里写了两本日记。

如戴名世《南山集》狱是文字之祸;方名因科场受贿正法是冤案……这是攻击和非议康熙。

自雍正元年以后,凡朔望朝会或皇帝亲行祭奠之日,往往记当日大风、狂风大作、大雨倾盆、大冰雹……

古代讲究天人感应,这么搞还以为上天不满皇帝。

诸如此类的记载是否属实,如今已无从考证。

从已有的线索可以推测,查嗣庭不太可能采取如此低级的手段来发泄怨愤。

因为查嗣庭对文字极为谨慎,每晚书房门紧闭,有人曾从窗缝窥见,他专心致志地撰写文字,而后爬上梯子,将所写文字妥善藏匿于房梁之上。

但雍正却对这些细枝末节大肆渲染,硬是将查嗣庭描绘成悖逆礼法、讽刺时事、幸灾乐祸之人。

其实,无论试题还是日记,都仅仅是抨击查嗣庭的借口罢了。

此案背后深藏的政治背景,才是查嗣庭遭受文字之祸的真正元凶。

查嗣庭依附于隆科多,而后者则是雍正下一个打击朋党集团的目标。

雍正选择首先清查隆科多党羽中声名显赫的查嗣庭,意在先声夺人,为最终铲除隆党势力做好舆论铺垫。”

迷雾麋鹿迷了路:玩政治的心果然都脏。

清朝的文人齐齐顿目,这年头,连天气都不能写了吗!

糊糊:“维民所止案与另一场文字狱吕留良案隐隐有联动。

吕留良在康熙二十二年便去世,但架不住他的著作流传于世。

其中一个读者就是把雍正逼得写《大义觉迷录》的曾静。

曾静交代其叛逆思想来源于吕留良的著述,因而引发了吕留良文字狱。

吕留良和他已经去世的儿子、学生均被开棺戮尸,其余家人或杀或流。

传说吕家有一后人吕四娘为报仇,潜入紫禁城刺杀,她砍下雍正的头颅带走祭奠死去的亲人。

雍正只剩一具无头尸体,为此只能铸造一颗金头安上,匆忙下葬。

如今泰陵里的雍正,到底是原装头颅还是金头,亦是未解之谜。”

彩云之南:所以,可能真没头了!

看清朝笑话,朱家人乐此不疲。

朱元璋:“也算报应不爽!”

朱标泼冷水,“先前提过,清朝一位阁老在日记中记述,雍正可能中了丹毒,临死之前有七窍流血之像。”是个全尸。

雍正亦不曾想过,三桩案件竟有如此联系。

乾隆表现得比当事人更愤怒,拍案而起,“胡言乱语。”

皇阿玛是在他面前驾崩的,到底哪个头能不清楚吗?


  https://www.msvvu.cc/69567/69567767/1717147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