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农家子改换门楣的奋斗之路 > 第244章 聚会

第244章 聚会


京郊荒田变良田,很多无田和少田的农民纷纷去耕种。相信要不了多久,这片土地又会欣欣向荣,人丁兴旺。
  连皇帝都有所耳闻,知道自己被百姓赞颂,在民间声望又高了许多,心情颇好。
  早朝时他特地赏赐了一番,这次参与督工修建的都水清吏司的官员全都升官半级,又赏赐了不少东西。潘忠越和唐明熙立马出来谢主隆恩。
  工部这次可是立了大功,圣旨很快传到了工部。李延宁原本是从六品俢撰,现在是正六品侍讲,才不到一年便升了半级,又在皇帝那立了功,前途无量啊!
  一时间李家的拜帖更多了。工部都水清吏司从以前的“贱司”一跃成为“红司”。都水清吏司的官员这段时间可谓是春风得意。
  这一切还是李延宁的水连九磨计划书带来的,大家都觉得李延宁是福星。
  李延宁在工部待了四个月,现在已经四月了,水利工程完工后,他跟唐明熙请辞,他该去下一个部轮值了。
  都水清吏司众人很舍不得他,这几个月大家同心协力修水利,都有一定的情谊,更何况没有李延宁,他们都升不了官,得不了赏。
  他们挽留李延宁是真心实意的。李延宁还挺喜欢工部的,想着三年后从翰林院出来优先考虑来工部。
  有主事提议他们都水清吏司的人出去聚一聚,当给李延宁送行。其他人都同意,李延宁自然没意见。
  陈大人道:“和兴食肆的饭菜甚是美味,不若我们去和兴食肆?”
  其他大人也说好。知道和兴食肆是李延宁家的人有,不知道的人更多。李延宁便道:“那就去和兴食肆,我请客!”
  “那怎么行,当是我们请你才对!”其他主事道。
  李延宁第一次带工部的同僚到自家食肆吃饭,哪有让他们掏钱的道理。几人还没吃便开始争着付钱。
  最后是唐明熙拍板道:“去聚聚可以,但钱得我们出,不然不去你家食肆了!”
  其他之前不知道的人这才知道和兴食肆是李延宁家开的。
  最后李延宁妥协,行吧,到时候多上些好酒好菜给他们品尝。
  当天散值后他们换下官服前去和兴食肆用餐。朱大人那身怀六甲的肚子都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他也是和兴食肆和半日闲的老顾客了。
  李延宁开了包间,等候各位大人到来。大家脱下官服,到了外面暂时放下工作和品级,放松起来。
  李延宁与这些同僚共事了四个月,对他们不说百分百了解,但也比较熟悉了。在修水利时一起啃过干粮,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争吵过,水车建成后欣喜地互相击掌过。
  他们一起吃过苦的情谊,一起升官的荣誉,一起入画名留千史的福分,在今晚一杯又一杯的酒水中印在了脑海里。
  酒过三巡,大家喝得有些醉。潘忠越对李延宁道:“好小子,继续稳扎稳打前进,前途无量啊!”
  “潘大人要不是您举荐,哪有我升官的机会啊!潘大人,我敬你一杯。”李延宁道。
  “嘿,你小子要是记着我的好,三年后从翰林院出来直接到我工部来!”
  “嘿嘿嘿,大人我会好好考虑的。”
  “还考虑什么?咱们都水清吏司多好的部门!”唐明熙双眼视物都有些花了。
  其他几个主事已经喝趴了,纷纷被小厮接回家。
  李延宁一身酒味地回家,苏熠薇早就熬好了醒酒汤在等着了,见相公脚步不乱,只是脸色微红,便知道他没有大醉。
  苏熠薇拧了毛巾给他擦洗,唤他起来喝醒酒汤。
  隔日,李延宁起床后,宿醉让他头疼,可惜今天不是休沐日,他还得回去翰林院报到。
  “相公以后少喝些吧。”苏熠薇给李延宁按揉太阳穴。
  “知道啦娘子,以后出去应酬,我一定装醉不贪杯!”
  到了翰林院,李延宁才知道其他派遣出去轮值的人都已经开始第二轮了,他第一轮才结束。皇帝安排了轮值顺序,下一轮李延宁得去户部。
  若是自己能选,他下一轮想去兵部,因为夏得韬要武举会试了。作为他的亲属,李延宁想去兵部熟悉熟悉,为义弟的将来谋划一番。
  既然不能选,那他缓些天再去,进新的部门难免忙碌,他想等夏得韬考完武举后再说。
  皇帝安排了轮值顺序,没强制要求前去轮值的时间,他钻漏洞给自己轻松一下。
  李延宁现在是翰林院的侍讲,办公的地方被移到了另一个办事堂。
  从他踏进翰林院开始,曾经的同僚都或多或少地对他更客气了些,或是恭喜他升迁,或是欢迎他回来。
  当然也有人明夸赞,暗嘲讽,比如侍读程大人酸溜溜道:
  “恭喜李大人升迁,去了一趟工部便和都水清吏司的众人升官,回来咱们翰林了是不是也该带我们升升官啊?咱们可都等着呢!”
  “哈哈哈,程大人过奖了。都水清吏司是风水宝地,不若程大人也去轮值一趟,都水清吏司的大人们必然也能带着您升官!”李延宁回复道。
  程大人:“……”他哪有资格去轮值!
  其他人纷纷回自己的位置上继续工作,当没听到。
  回来工作了两天,枯燥的文书工作让在工部忙得团团转的李延宁颇有些不习惯。
  他现在刚接手侍讲的工作,正在汇总抄录昨日皇帝的言行。
  临近饭点了,宫里的公公拿了一份公文来找他,说是紧急事情,需要马上起草。
  翰林院主要职责之一是负责帮皇帝起草各种诏书、政令和圣旨等,写完后还要程给皇帝过目,皇帝觉得没问题才会盖上玉玺并公布宣旨。
  有时候翰林院的人写的太生僻,用典过多,皇帝看不懂,还会被召进宫来当面为皇帝解读。
  这虽然是面圣展示才华的机会,可也是一次赌博,皇帝觉得你说的好,夸两句,说的不符合皇帝的胃口,你可能不会再被重用。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事,翰林院的人干的还真不少。
  可为什么还是这么多人愿意这么做?因为现在的内阁里就有大臣这么做,后来也确实得到重用。比如沈颂冕,比如顾任景。


  https://www.msvvu.cc/69640/69640054/171714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