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33节 鞍地之战(7)

第33节 鞍地之战(7)


但国佐作为齐国上卿,见多识广,更是谈判专家,可谓是文武双全。他严肃地对郤克说:“元帅,寡君之所以让我出使,与您谈判,目的是为了两国和好,共同维系诸侯秩序。

您提出的几个条件,关于归还侵占鲁卫国土之事,我们齐国愿意接受,那是因为齐国虽然与鲁卫两国有领土纠纷,但既然现在诸侯以晋国为长,理应听从晋国的意见。再说,是齐国占领在先,现在归还,理所当然。

但寡君之母乃齐之国母,晋齐原本就是甥舅之国,且世有姻亲,齐之国母相当于晋之国母,元帅请想想,如果有哪个国家,强行要将晋国国母押为人质,晋国人会答应吗?

晋国向诸侯颁布天子的命令,却说一定要诸侯的母亲做人质作为凭信,将何以对天子之命?这是以不孝来命令诸侯啊,是没有恩德吧。

再者,齐之田垅,已历数百年,这是按齐国的地势百姓自然修筑的,如果为了晋国一时之私欲,而强行让寡国民众劳民伤财,去修筑这毫无意义的工程,岂不是是天下人都来笑话晋国吗?

先王划定诸侯疆界,治理天下,考察土性所宜而分派其利,朝南朝东修起田埂。现在晋国划分和治理诸侯的土地,却要全部将田垄改为东西向,只顾有利于晋国的战车出入,而不顾各地土性所宜,不是违背先王遗命吗?违反先王就是不义,试问怎么做诸侯的领袖?”

郤克沉着脸,大声道:“既然贵国不愿意接受和平条约,那也就不要怪本帅不客气了!”

国佐毫不退让,他也大声道:“寡国愿意和平,也愿意接受有德之国的领导。想当初,四王统一天下的时候,树立德行,帮助实现大家的共同愿望。五伯称霸诸侯的时候,勤劳王事,安抚诸侯,奉行天子的命令。现在您却谋求会合诸侯,以满足无止境的贪欲。

如果晋国不同意,那寡国国君已有言辞在先了,寡君说,您率领贵国国君的军队光临齐国,齐国以微薄的兵赋来犒劳您的随从。由于畏惧贵国国君的威严,军队遭到了挫败。承蒙您为求取齐国的福佑,不灭绝它的社稷,使它继续同贵国保持旧日的友好关系,齐国决不敢吝惜先君这些破旧的器物和土地。

既然您不答应,那就请贵国继续整备军队,齐国欢迎贵国帅师而来,只请贵国在寡国的城下留一块让齐国将士列阵的区域,就此一战好了。一战不够,就两战,两战不够,就三战,三战不够就四战五战,直到战无可战,齐国灭亡!”

这里,国佐和齐顷公又为中华历史文化贡献了一个成语,因为史料原话是这样的“请收拾余烬,背城借一,况其不胜,最不唯命是听!”这个成语便是“背城借一”,即在我们的都城前面借一块地方给予我们列阵。

春秋早期之前的冷兵器时代战场,那是需要列阵而战的,不象春秋后期,以及后来的战国,作战的方式方法多了去了,孙武还作了兵书十三篇,这些东东如果放在春秋早期,那是要被人痛骂的,因为严重违反战礼军礼的。既然两国要开战,那便先列好阵再冲锋,这便是为什么说以前的战役非常有意思,意思就在于那是贵族战争。

旁边的鲁卫一看闹僵了,担心本国原本已经达到的要回土地的事也要黄,便一个劲地劝郤克:元帅,算了吧,齐国已经知错,且归还土地,服从晋国。如果逼迫过甚,齐侯此人也是血性的很,再说齐国国内人心齐整,真的要僵下去,别让楚国佬给占了便宜哦。

郤克这才省悟过来,自己是晋国的中军帅,代表的是国家利益,而不是个人私欲。如果因此而让本可以臣服的齐国再次叛晋,而主要原因却是齐国的那个老太太曾经羞辱过自己,自己一定要报仇,这事传到晋国,估计在激烈的权力斗争中,自己分分钟便要被人拿下的。

看来,自己是被报仇给迷惑了眼睛,郤克既然反应了过来,便立即陪上笑脸:“上卿切勿生气,本元帅也就开个玩笑。既然齐国愿意降服,那便安排盟誓吧。”

公元前589年7月23日,晋国与齐国在爰娄(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结盟,就这样,齐顷公本想着与晋一战从而确定齐国的霸业,重塑爷爷齐桓公时代齐国辉煌的梦想,随着晋齐鞍之战以齐国失败晋国得胜而完全破灭。

战败后的齐国,让出了原来侵占鲁国和卫国的土地,并表示断绝与楚国的联系,全面服从晋国的领导。

当然,史料记载,这一次齐国战败后除了归还鲁国卫国的土地外,还向晋国贡献了纪瓯、玉磬等宝器。对晋国来讲,能够成功地让齐国脱离楚国集团,成为晋国的盟国。作为中原盟主,帮助卫国和鲁国要回了被齐国侵占的土地,收获当然是满满的。

就这样,晋齐鞍地之战到这个时候就算结束了,战役非常简单,双方列阵后便是一阵猛冲猛打,结果是齐军败北,晋军胜利。虽然鞍地之战在春秋历史上的地位很一般,因为这并非是一场著名的战役。双方兵力相等,更无战役过程中那充满智慧的战术运用,纯粹就是一场贵族之间决斗式的战役。但这场战役给我们留下了几位牛人的精彩瞬间:

首先是齐国国君齐顷公。战前,斗志昂扬,求战欲强。战时,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当自己的部属逄丑父被俘虏时,居然三进三出敌阵亲自营救,不但令齐军将士感动,甚至令敌军将士都感动了。

第二个人是齐顷公的车右将军逄丑父。国君危险,他挺身而出,甘愿以自己的生命来保卫国君。被俘后,更是通过一流的口才赢得了敌人统帅的尊重,最后得以放归。

第三个人是齐国上卿高固。他的一场完美致师表演,武力胆识过人,再加上代表战败方参加谈判,有利有理有节,表现出了一位先秦将军的有勇有谋形象。

第四个人是韩厥。他执法如山,作战勇敢,尤其是在擒拿齐顷公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位知礼守义的谦谦君子形象,相信象这样的将军,今后一定会得到重用。

第五个人是解张。解张是我们在讲晋国历史时多次提到的一位牛人,地位并不显赫,仅仅是大夫,但他的表现可圈可点。尤其是自己和主帅郤克都受伤的情况下,见主帅有些气馁,及时提醒,给予鼓励,最终同车三人奋勇向前,大大鼓舞了士气,最终取得了战役胜利。

第六个人是郤克。这是一位性情中人,有话就说,有火就发,个性极其刚直。在这场战役前后,通过几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心系全局、智勇双全、知错即改的统帅形象。

晋齐鞍地之战,向我们展示了春秋时期标准的一场贵族战争,这样的贵族战争有几个特点:

第一,双方不使阴招,大家就列好阵,下战书,然后是致师,再就是擂鼓冲锋,兵对兵车对车,大家真刀真枪干一架,半天解决问题。

第二,对级别高的人,哪怕是敌人,也要守住礼义。鞍之战中,晋军面对着的是由国君齐顷公亲率的齐军,虽然此时是战场,但也要守住君臣之礼。于是,当在战场上相遇时,必须先行君臣之礼。象韩厥便是如此,前几分钟大家还在你追我赶,互相射箭,但到了对方放下兵器后,便是规规矩矩的外臣见国君的那一套。施礼,献酒,言语极其客气,哪怕是将对方国君俘虏,也仍旧是要遵守这个礼义的。

第三,战胜方是点到为止,只要对方不再抵抗,就不要赶尽杀绝。对战胜方来讲,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心服口服,而不是灭了对方。战败方仍旧保持着贵族风范,虽然败了,但绝对不是一副奴才相。既然你们战胜了,那就听你们的,有什么要求尽管提,符合礼义的,绝对遵从。但如果要让我做出有违礼义的事,休想。

第四,对勇士发自内心的尊重。高固致师的英勇表现,给晋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这个时候,晋军搞一个万箭乱射,高固再勇敢也是扯淡。但人家是来致师的,不能使阴招。到后来,逄丑父被俘虏,齐顷公亲自率军营救,三进三出敌军,如果这个时候,晋军以及联军对齐顷公来个痛下杀手,你齐顷公就算是春秋第一勇士,估计也难以在千军万马中如入无人之境的。但这是贵族战争,齐顷公的表现征服了所有人,所以齐顷公的三进三出,其实就是他的战车到哪里,人家便退让到哪里。

这便是春秋时期典型的贵族战争。打完了,大家再坐下来,好好谈谈。最后便是齐国认输,表示服从你晋国领导。


  https://www.msvvu.cc/71587/71587421/524741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