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悠闲的大学时代海钓社团生活 > 第25章 刀鱼要到岛边钓

第25章 刀鱼要到岛边钓


也不知道这几个从哪儿听来的消息,居然缠着老敖问周六刀鲅局的安排!
  “不是,你们听谁说的?”老敖一脸震惊!
  “我老舅告诉我的~”小应在后面悠悠的说道。
  ……老泽,欺我太甚!
  罢了,就当一次线下教学实践课吧。
  “愿意去的,周六一早5点,在银海码头集合。装备自带~”
  “那……敖老师,我们是怎么钓法呢?”董博君弱弱的问道。
  “这次是船钓,我觉得啊,没必要远投,快调竿子就可以了,大克重铁板加串钩或者大克重的单独铁板,主要对象鱼就是刀鱼,兼顾着看看有没有鲅鱼和海鲈。”
  “对了,阿豪,海钓社还有多少经费?”回过头敖海源问向陈杰豪。
  “额……还有200块钱。”
  ……这么穷的吗?
  不过想想也是,对于这种小社团,学院能给个200意思意思就算不错的了。撑死就是个打发要饭的。
  得了,这次的钱就从自己的小金库里出吧。自己加7个学生,这就是1600没了。
  不行,这次过后怎么也得让那四个老家伙放放血。
  想到这里,老敖咬着后槽牙走出了教室。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老人与海  圣地亚哥
  带着7个学生和四个老木鱼儿,老敖直接包了一条15米左右的船自己开,所以浪鱼小分队的人一个都没带。
  当下正是钓刀鲅的绝佳时间,刀鲅每年都有固定路线,夏天会往南游,路过黄海中部,之后会往东向游。
  而现在正是近海抽刀鲅的好季节,在2-10海里都有大量的刀鲅鱼。在董家口、灵山岛、斋堂岛、竹岔岛等地方,这个季节都会有大量的刀鲅鱼游经,很适合垂钓。
  9月的清晨,空气中飘着蒙蒙细雨,穿着一次性雨衣倒也没觉得有多闷多难受。下着雨,倒也不用担心大太阳晒。
  其实敖海源今天不再打算出钓了,因为这种天气会影响鱼的索饵性和能见度。但架不住全体人员的热情。
  装备上船,一路向西南方向行驶。
  清风细雨拂面过,仇志伟深吸一口充满水汽的海风。
  “嚯!我感觉这一出来我年轻好几岁!”
  “哎呀,好久没有这么轻松的感觉了!”
  “就是就是,这是坐办公室讨论论文得不到的体验。”
  即使几个学院大佬在船上,海钓社成员们也没显得有多拘束,不过没有平时那么闹腾罢了。
  很快,敖海源开船来到了他们经常来的一个钓点,脱岛。
  15年的时候,番茄卫视播出过一期鸡条,一众演艺明星在青岛的全程录制让很多人嗨翻天。节目中,青岛贵妇和老狐狸在一座名叫脱岛的海岛上“荒岛求生”,青岛贵妇在水下捞上来几个大个鲍鱼的镜头让人着实眼馋。节目播出后短短两天,这座海岛上很快迎来了一个客流小高峰,很多人都是看完节目慕名而来的。
  而作为拍摄地的脱岛,它在鸡条中曾两次以航拍的视角打出字幕,一时间这座原始味十足的海岛成了不少粉丝向往的旅游度假之地,很多胶澳人也第一次知道了这座海岛的名字。
  其实,这座海岛就位于栈桥正南方大约10公里的海上,在海边天天可见,只不过它的名字被旁边的竹岔岛抢尽了风头,后来随着这期节目的播出,脱岛终于打响了名气。
  其实竹岔岛、脱岛、大石岛和小石岛组成了胶澳近海最明显的一个岛屿群,其中只有竹岔岛上有人居住。
  竹岔岛距离市区只有不到10公里,它的东侧有一座凸起的小岛。资料中这座小岛三个名字:一是因为它形如驼背,而称为驼岛;二是传言该岛是从竹岔岛上脱离下来的,所以故名脱岛;第三个名字用得比较少,叫槟榔岛。目前的地图多采用“脱岛”这个名称。脱岛上没有人居住,也没有什么旅游设施,所以名声远不及竹岔岛。不过这两个岛屿有一段是连接在一起的,每逢退潮都可以步行过去。
  虽然脱岛的名气不大,可是在一个人群中那可是一个胜地,这个人群就是海钓爱好者。因为这里远离城市海岸,而且礁石甚多,所以鱼类资源异常丰富,黑头、石斑、鳗鱼等几乎下钩就能有收获,对于喜欢矶钓的人来说这里是一个不二的选择。
  记得珉哥说过:“2002年当时有一群帝都的朋友来玩,提出来要钓鱼,脱岛我没来过,但是很多人推荐,所以我们就过来了,带着帐篷和三天的粮食来露营,结果没想到这里的鱼实在太多了,帝都那帮人也是第一次尝试海钓,结果原本三天的计划,结果愣是一直玩了一个礼拜才回去,后来没有吃的了就劳驾竹岔岛上的渔民给我们采购。”
  选了一处有流水的地方,敖海源打眼一看发现此处雾气不少,其中夹杂着快速移动的雾气。
  吩咐众人可以下竿了。
  船舷两边一字排开,左右各6。

  抽钓刀鲅其实比较费体力。
  要说钓鱼的秘诀,老敖觉得光靠玄学不够,还需要勤和懂。
  要想钓得好,就得勤,就是提高出勤率和作战频率。所谓“出勤率”就是出海次数,而“作战频率”就是钓鱼时的抽杆频率。
  要不你光有玄学能力,整天躺床上瞎想,你能有好的收获吗?就算你出海了,不抽竿不换点,鱼能自己蹦船上来吗?(也有可能,比如受惊了!)
  那么懂,懂什么?懂习性!
  带鱼性情凶猛,贪食无厌。主食各种小鱼虾虫螺肉,饥饿无饵时也残食弱小的同类。为暖温性中下层集群洄游性鱼类。
  两种洄游分别是,一个是春季生殖洄游。阳春三月,南国陆滨、浅海水温升高,带鱼即由南向北,由深海向浅海游弋,栖息于近海底层,产卵期为4?7月。第二是冬季越冬洄游,12月初,两广近海水温下降(其他海域为10月末),带鱼便相继由北向南,由近岸浅海向远海深处游徙以安全过冬。洄游水深为30?40米。带鱼栖游习性的另一特点是昼夜垂直移动,即白昼栖息于水体中下层的礁丛区,水深20?30米。夜晚和晨昏则游到水体中上层甚至表层索食。就一昼夜而言,其垂直移动的水层——泳层是不同的。
  这就是说不同时段带鱼的生活水深是不同的,总体而言:白天它们逐渐由浅入深地潜入下、底层;夜晚则相反,逐渐由深而浅地游弋到上、表层。
  而且是集群全部做上下垂直运动。
  带鱼: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
  了解这一点并准确把握带鱼各时段的生活泳层,对钓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常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能否爆箱的关键以及钓带鱼的重要因素:钓棚设定、钓法选用等技术问题。
  带鱼昼潜夜浮的移动与下列因素有关:首先是带鱼自身的畏光性:厌强光、喜弱光。其次是食源的变化,即随着小鱼虾蟹昼潜夜浮之变化而改换摄食泳层。第三是人为因素:白昼网捕、机艇惊扰等。第四是不解之谜:带鱼几乎是定时垂直移动,是否与其自身的“生物钟”所指控的生理需求有关?
  不知道。
  还要说明的是,世界上的事物没有绝对的。带鱼的垂直移动,也必然受到天气、潮汐、海流、食饵和天敌等影响,也会有或大或小的变化。但总体情况是不变的。
  夜晚及晨昏时段,带鱼常游弋觅食于水深0?1米左右的近岸水表层,这个时候选用常规阿波钓法最为妥当。
  钓棚深度可以设定在0.3?1.2米,2B阿波自重大而形体小,远投近抛皆可,适用于中、小潮汐满潮或稳潮期和大潮汐顺风退潮时段。所用阿波主要起悬吊钩饵坠作用,阿波下接2条0.1毫米细钢丝3股编成的脑线各长30厘米、80厘米,与主线连接是结在8字小转环上,脑线端拴牢一枚国产15号长柄宽腰歪尖大白钩,钩挂虾饵或软虫束,如果要玩儿近抛也可选择挂小杂鱼,目的是保障不脱饵鱼。
  但如果遇到大中潮涨潮中期及后期,因其潮高浪大扑岸而来,为减缓阿波回移或相对定位,则需在脑线中段夹一个G5咬铅并以2粒大号太空豆把它固定住。如此,才能让钓组打斜入水,实现脑线的全飘状态。这也是常规阿波钓法的关键所在。
  再有就是船钓了,出海船钓昼、夜皆可。钓位选择应考虑三个要素:一个是选准鱼道,什么是鱼道,就是鱼走的路,洄游的路线。或守或动,都能钓到鱼,否则那就是鸭子孵小鸡儿—白忙活。
  第二就是一定要选点,礁矶区及周边水域都是鱼暂居的地方。
  最后是依据时间探准鱼游弋觅食的泳层。以便确定正确的钓点、钓棚、钓法。
  这就是垂钓带鱼尤其是船钓的三“准”原则,缺一不可。
  另外船钓根据时间也是分昼钓和夜钓的,白天时候带鱼在不同时段的泳层是上、中、下、底各层,但究竟在哪一层?这是所有钓手需要认真选择的。
  主要的方法还是“探”,通过试、测、寻,以探而明其鱼的泳层和密度。带鱼一般生活在20?30米深水域,其上中下各层是多少米?
  那谁知道,今天在一楼,明天也许就去二楼了。
  举个栗子:以水深20米计算,其各层平均为6.6米多一点。一个水层6米多,那么带鱼居于上中下各2米的哪个位置?如果在上2米处,是在上1米还是下1米?谁能说得清?理论上的东西不经过实践,永远就只能停留在纸面,只有通过实际的探寻,方能找到正确答案。
  因此探钓一定要反复测试,耐心操练,认真施钓。一旦找准泳层上鱼,应马上确定钓棚,而后依此投钓,钓而必胜。
  还有一个小众的法子就是夜晚拖钓,这个拖钓不是指那种开着船的拖钓,而是指停船后用浮漂进行的拖钓。
  夜晚带鱼集群在水表层游弋觅食,正是浮漂拖钓的好时机,既能轻松获鱼,又无探测泳层之烦,更无挂底丢钩跑鱼之忧。

  用短的手竿或路亚竿,顺流抛出10米到20米左右,如果没有鱼上钩则缓慢回收线组,近前提竿再投,如此反复直至上鱼。有点儿类似路亚。但是形式上又有所不同。
  如果钓鱼时候没有真饵,也可用白布带或银白色鱼皮缠钩也能钓得。
  如果是路亚饵,夜光的肯定是首先,适合全天候作战。
  其实钓鱼这种休闲运动,有的侧重休闲,有的侧重运动。休闲就无所谓,看看海天的景色,呼吸新鲜的海上空气,心情大好,这也是收获;有的人侧重运动,发挥自己的耐心和韧性,提高中鱼率,也是收获。
  “中鱼!”船尾的陈杰豪突然喊道。
  竿子弯曲度不是很大,摇轮时也没有那么费力。
  一条银灿灿的鱼很快浮到了海面。
  “让一下,我要起鱼了!”
  海钓刚出水的活带鱼,颜色银光闪闪,像把不锈钢长刀,就差刀柄了。所以,人们又叫它刀鱼。
  带鱼:我活着的时候,请叫我  真·不锈钢鱼。
  那么为什么带鱼在市场上见不到活的呢?带鱼是不是出水就死?这个事儿还真是有一定的说头。
  还记得口罩期间,某省的高速收费站,一位运送带鱼的司机被工作人员拦下,称其运输的带鱼新鲜和不新鲜的夹杂在一起,不属于国家规定的鲜活农产品,因而要收取过路费。
  这位司机大哥情绪万分激动,左手提着半条鱼,称“鲜鱼你们没一个人说是新鲜的,领导来也不新鲜,你们看看吧……”后来司机将该视频发上网,称中午卸船装车,下午4点就到来该收费站,却被说不是新鲜鱼,气得自己吃了半条,才被免费放行。
  半条鱼激起千层浪,该视频迅速发酵,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和点赞,其中最热的说法就是“带鱼出水基本就死了”,所以不能以死活来论带鱼鲜不鲜活。
  随便在网上搜一下,最流行的说法就是:带鱼一出水就会自爆,因为带鱼是生活在深海里的,在水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到水面后,由于大气压比水压小得多,因而会发生自爆,内脏破裂而死。还有说法称,市场上见到的带鱼,经常都是破肚子的,这就是被自爆破的。
  带鱼出水就自爆,这肯定是夸张的说法。出水就自爆?拜托,那不是鱼,那是星际里虫族制造的自爆小人儿。
  带鱼并不是深海鱼,深海鱼一般是指生活在水深200米以下的鱼类,而带鱼的栖息环境在20米到100米深的近海,繁殖期还会游到15到20米的表层附近。
  因为生活“压力”太大,深海鱼一旦受人类“邀请”来到海面附近“压力”小的地方,体内脏器就可能被挤破或挤出肛门或嘴巴,或体液里的气体变成气泡,就和人的减压病一样,导致栓塞或一些小的血管破裂,然后迅速死亡。
  既然真正的深海鱼都不会爆炸,变成一堆血肉模糊的碎片,所以说带鱼会自爆,就真的就太夸张了。
  实际上渔民捕捞起来的带鱼确有开肠破肚的,但那不是自爆,很多是在渔网中互相挤压刮擦导致的(想想踩踏事件,想想挤地铁挤公交),带鱼的死亡,更多是因为被带到海面的速度太快,身体内部脏器、血管无法承受压力变化而破裂死亡。
  所以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来了,带鱼并不都是出水就死,事实上网友从浅海钓上来的带鱼不但活蹦乱跳,还非常凶猛,毕竟人家是海洋中的掠食性鱼类,所以摘钩的时候要非常小心,否则很容易被其伤害。
  而且刚钓上来的带鱼非常漂亮,就像一把银蓝色的剑一样,像镜子一样反光,真的,你可能从来没有见过如此靓丽的鱼,古代海边卖带鱼的地方,一条条挂在那儿,远处看很多人还以为是卖兵器的。
  但带鱼出水面后确实活不长久,即使你把它放进较大的水箱里也不行,所以要保鲜,最好的办法就是出水后放在冰上。带鱼死亡后,靓丽的外表也会消失,慢慢变成我们平常所见的白灰色了。
  但是,凡事都有个但是。如果有活水箱,它还是能活上几个小时的。
  陈杰豪钓上来的这条刀鱼有个两指半宽,也算得上是一条大鱼了。
  摘鱼进活水仓,陈杰豪洗净手上白色的东西继续开钓。
  说到这个白色的东西,还要叨叨两句。
  有人说那是带鱼身上的白色鳞,但并不是,那是很有营养的物质。
  带鱼是一种较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鳞片基本退化,其身上表面的白色“鱼鳞”,并不是鳞,而是一层由特殊的脂肪形成的表皮,称为“银脂”。
  这种银脂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脂肪,而且无腥味。
  这种脂肪中含有三种对人体极为有益的物质:第一种是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第二种是卵磷脂,可减少细胞的死亡率,对大脑有补益作用,能使大脑延缓衰老;第三种是硫代嘌呤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天然抗癌剂,对白血病、胃癌、淋巴肿瘤等均有防治作用。
  所以说,带鱼的“白鳞”不但不用去掉,还是个宝。
  不过,带鱼“白鳞”怕热,在75℃的水中便会熔化,因此清洗带鱼时水温不可过高,也不要对鱼体表面进行过度地刮拭。另外,这种“白鳞”在长时间接触空气后,容易受到氧化而变成黄色,并带有一定的“哈喇味”。当遇到这种情况,洗时就该去“鳞”了。
  记住喽,以后烹鱼的时候不要犯错哦!


  https://www.msvvu.cc/72181/72181671/1717169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