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重臣攻略手册 > 第97章 (二更)

第97章 (二更)


端庆帝在陪虎儿玩。

        虎儿已经快要一岁了。小胖腿很壮实,抓着床板,可以摇摇晃晃地站立好长一阵子。

        宽大的龙床也拦不住小家伙探索周围的步子了。昨日他下了地,踩着地上铺着的软皮毡毯,摇摇晃晃地往前行走几步,毡毯厚而柔软,他站不稳当,结结实实摔了个大屁股墩儿,扯着大嗓门哭了好久。

        尚衣局连夜赶制,今早送来了四双虎头鞋,端庆帝给虎儿挑一双穿上了,小家伙觉得新奇又有趣,踩着虎头鞋在地上来回走了十几趟,摔了几跤,坐在地上,抱着自己的虎头鞋研究。

        小孩子身体柔软,脚居然能扳到嘴边,眼看着虎儿要把鞋子放嘴里啃,端庆帝又是惊讶又是好笑,在旁边笑得停不住。

        最后还是徐公公抢过去一步,塞过去一只干净的虎头鞋,把虎儿已经啃进嘴里那只穿过的鞋给换下了。

        前线的战报就在这时送了进来。

        见了六百里快马送来的熟悉的长木匣子,端庆帝的笑声立刻止住了。

        他这些天实在是怕了这些木匣子。

        不到打开的那个时刻,永远不知道看来一模一样的木匣子里头,装载的到底是前线大捷的喜报,还是兵败如山倒的坏消息。

        但坐在他如今的高位上,又不能不打开。

        送战报进来的是威武将军丁翦。裴显领兵出京,推荐丁翦暂领了京畿防务。

        端庆帝叹了一阵子气,吩咐丁翦,“开匣子,替朕念吧。”

        丁翦单膝跪在龙床边,打开长木匣,取出里面火漆封的战报卷轴,利落地打开,从头便读起:

        “圣人敬启。臣裴显奏报。八月初九夜,臣领军八万,骠骑大将军谢征领兵五万,两军合围,伏击敌军主力五万于洛水边……”

        听到是两边主力对垒的大战役,端庆帝紧张地连听都听不下去了。

        “后面别念了。直接告诉朕,打胜还是打输了?”

        丁翦快速地往下浏览,声音压抑不住激动,陡然高昂,

        “伏击大胜!裴中书和谢大将军两路包抄,把突厥人赶进了洛水边的伏击圈,利用我军熟识地形的优势,洛水上游一战,一举击溃了突厥人的主力,割首二万级!残余轻骑溃散往西北方向奔逃,玄铁骑和腾龙军正在追击!”

        端庆帝屏住的呼息猛然松懈,放声大笑,“哈哈,哈哈!”

        他一下子下地,起身太猛,头晕目眩了一阵,几个内侍赶紧冲过去扶住了。

        端庆帝抱起儿子,吃力地原地转了半圈,“耶耶打胜仗喽!”

        虎儿实在太重了,他抱不动,把小家伙放回龙床上,突然想起了什么,转身道,“快,去东宫,把皇太女叫来。朕要把好消息告诉阿鸾。”

        姜鸾赶到紫宸殿时,平日里会见臣下的外殿已经坐满了人。

        李相,崔中丞,三省六部的尚书,侍郎,几十名朝廷要臣黑压压地分坐两列。

        端庆帝人逢喜事精神爽,把大捷的战报发下去供臣下们传阅,坐在龙椅上咳喘带笑,

        “朕早说了,还是要打。外邦贼心不死,打得……咳咳……他们知道厉害了,边境才能休兵。”

        回应的当然都是恭贺赞誉之声。

        众多喜气洋洋的恭贺声里,只有李相说了句不中听的,

        “我军已经大胜,突厥人的残兵退回了贺兰山以西。圣人,以老臣的愚见,该收兵了。”

        端庆帝一怔,“不接着打了?朕看战报上说,击溃了主力,但残兵还有一两万,这次领兵的是薛延陀大可汗的大儿子,都斤山牙帐里的封号是左贤王。裴中书和谢大将军正在联合追击左贤王。”

        李相反对继续用兵。

        他当众一笔一笔地算起了军费开支。

        裴显领兵八万,谢征领兵十万,十八万的精兵,每一日耗费的军费都是巨额数目。

        端庆帝听得牙齿发酸。“确实有些太多了。那就……谢征领的五万太原府边军,先原路撤回去。少了五万兵,应该能省下许多军费。李相看如何?”

        李相两手一摊,“户部空了。”

        洛水上游伏击大捷,突厥残兵被赶回了贺兰山之西,和京城的距离重新拉开了八百里,又隔出一座大山。京城危机解除,许多主和派赞同退兵。

        “他们此次擅自翻越边境,遭到了我军的迎头痛击,损失惨重,想来三五年之内定然不敢轻举妄动了。”

        崔中丞也赞同退兵,“国库空了,民间也需要休养生息。历来的规矩,大胜之后就可以和谈了,正好迎回去年亡故的燮昭公主的遗骨。还可以要求他们每年上贡战马。”

        端庆帝问过了一轮,大多都是崔中丞这般的意见。

        也有少数朝臣主张继续追击。

        谢澜就是其中之一。

        “骄兵必败。突厥人此次南下,犯下了轻敌大错,被我们一战打乱了阵脚,大败而回。但他们的残兵还有一两万,领兵的左贤王也还安然无恙。更要紧的是,他们这次一路翻山越岭奔袭而来,熟悉了西北边境通往中原的地形。若放他们回去,休养生息个三五年,下次卷土重来时,又是一场恶战。”

        谢澜上奏,“臣的意思,我军如今有精兵,有良将,又正好借着大胜的震慑威名。天时地利人和,为何不继续作战,将对方的残兵歼灭殆尽。”

        端庆帝犹豫难定,觉得两边都有道理。他最后问姜鸾,“皇太女有何意见。”

        姜鸾听到现在,始终没有说一个字。

        端庆帝问到了她,她当众起身,几步踱到李相面前,停下步子,转身盯着他猛瞧。

        皇太女的心思向来飘忽如风,比突厥人骑兵行军的方向还难猜测。李相被她瞧得心慌,勉强沉着的捻须,“皇太女殿下有何高见?”

        “户部空了?”姜鸾轻飘飘地问,“裴中书跟本宫说过,七月里李相登门募捐,他捐出五千两金给户部作军饷。这么快就花用完了?”

        李相激动起来,脸红脖子粗地争辩,“早就花用完了!全部充作了军饷!殿下不相信的话,现在就跟老臣去户部,把库房打开,账簿上一笔笔记得清清楚楚——”

        姜鸾一摆手。

        “不是质疑户部的意思。本宫有个想法,但是要和李相仔仔细细地谈。请李相听好了。”

        姜鸾盯着李相的眼睛说,“李相刚才简约要求撤军,原因是户部没钱了。但如果户部有钱,这场仗是不是可以继续打下去了?如果本宫说,可以筹措到足够的款项,足以充作军饷。李相对继续打下去的意见如何?”

        李相冷笑。“殿下说一声筹措,哪里是这么容易的。”

        他也当众站起身,指着在座的各位朝臣,“老臣不是没干过筹措的事。一家家地登门,老脸不要了,唇舌费尽,募捐下来,给的最多的是裴中书捐的五千两金,这还是老夫在裴中书的兵马元帅府里大吵了一场挣来的!”

        姜鸾平静地回应神色激动的李相。“筹到多少军款,李相才觉得够?”

        李相拿起刚才当场提笔计算的每日军费开销,估算了一下。

        “每日开支都是这个数目的话……支撑一个月,至少要五万两金。殿下可以募集来五万两金,老臣就再也不提撤军的事!”

        想了想,他又加了句,“军情瞬息万变,最多三日的筹措时间!”

        旁听着的端庆帝也吃惊了。

        “五万两金不是笔小钱啊。三日哪里够。”

        姜鸾却一口应承下来。“五万两金,三日筹措时间,本宫知道了。要不要在圣人面前打个赌?三日之内筹足了军费,还请李相带领户部极力支持前线征战。”

        姜鸾手里不缺钱。

        裴显交给她的那张鬼画符的羊皮图纸,她派文镜秘密去藏金地点看过了,粗略点了一下,二十万两金只多不少。这笔巨款如果充作军费,十万大军在西北边境的砂石地里追打个一两年也没问题。

        但她不能明说。

        摊开明处说了,就算裴显打了空前绝后的大胜仗,回来也得蹲天牢。

        募捐是个好办法,一家家的挨个私下募捐过去,谁也不知道别家出了多少钱。

        姜鸾从紫宸殿出来,头一家直奔城东的王氏大宅。

        满地肥羊,拣最肥的一只宰。能搜刮多少是多少。

        ———

        王相已经退隐,过了半年孙儿绕膝、含饴弄孙的悠闲日子,从前朝堂里的刀光剑影淡去,心境平和了不少。

        “殿下数月不曾登门,今日又为何而来啊。”王相在后花园的宴饮曲水亭边迎接了姜鸾,身穿宽松道袍,手持羽扇,悠闲地盘膝而坐,身侧的小溪曲水清流,食案和酒壶已经准备好了。

        看这架势,王相今天准备着和她来场曲水流觞,两人慢慢地喝酒对谈。

        但姜鸾可没打算在王家停留多久。她只有三天的时间,至少要跑个二三十家,三天后捧出五万两金的时候,才不会显得过于匪夷所思。

        “王相在家中悠然若世外谪仙,令人羡慕啊。”姜鸾走到给她准备的食案后盘膝坐下,也不喝酒寒暄,单刀直入地挑明了来意。

        “王相在上元夜精心筹划的那条人命,如今果然横亘在皇家和顾氏之间了,搅动得后宫鸡飞狗跳,圣人心绪不得安宁,前阵子还发作了一次惊厥。本宫最近的心情不大好。”

        姜鸾自己抬手,空杯甄满,对着流水对面的王相敬酒。

        “王相如何想的?”

        王相淡然对饮了一杯,道,“引动了圣人旧疾发作,并未老臣本意。”

        “是,王相的本意,是找本宫的麻烦。但如今麻烦落到了皇家每个人的头顶上,王相一句‘并非本意’就能糊弄过去了?”

        王相把空杯随手掷进了流水中,“殿下二月里已经说过了,老臣辞官退隐,过往旧事互不追究。如今言犹在耳,殿下却再度登门,难道是要翻开旧事,重新追究的意思?”

        姜鸾嗤笑,“我年纪虽然不大,却也知道做人言而无信,难以长久的道理。二月里说了不追究,当然不会重新追究。”

        王相的目光带出了几分探究,“那殿下今日登门……?”

        姜鸾理直气壮地摊开手,“虽然旧事不再追究,但一堆破事搅动得本宫心气难平。今天上门跟王相打个秋风,募捐点军饷。王氏家大业大,指缝里漏点出来,本宫从此就能平心静气,l再不登王氏的大门了。”

        王相沉思着,想要喝酒,但酒杯已经被他扔进水里了。

        他哑然失笑,摇了摇头。

        “酒杯扔进了水里,想要拿回却难了。可见做下一件事容易,收场不易。罢了,殿下要多少。”

        姜鸾抬起一个巴掌,冲他的方向翻了翻。

        王相若有所悟。“听说,李相当着御前讨要五万两金的军饷。”

        “若是五万两金能让殿下心平气和,老夫给了又何妨。”他召了远处随侍的一位老年管事,低声吩咐了几句,转过来对姜鸾道,

        “给老夫一天的时间,筹措五万两金。明日此时之前,送到东宫。殿下可满意了?”

        姜鸾:“……”

        姜鸾默默收回了摊开的巴掌,缩回了身后。

        她原本打算着狮子大开口,跟王氏要五千两金的……

        太原王氏,京城四大姓之首的百年大族,平日里不声不响的,出手就是十倍数目。家底惊人啊。

        “满意,非常满意。”姜鸾的话头转了个弯,

        “但是——王相突然如此好说话,出手就是五万两金,如此慷慨?倒让本宫有些不敢拿了。”

        王相微微一笑,“倒也不是平白无故的慷慨。人老了,难免要多为了家里的小辈打算。五万两金献予殿下,一来是为了战事出力,二来也是为了成全老臣存下的一点私心。”

        随即拍了拍手,“七郎,出来罢。”

        曲水亭不远的竹林里,缓步走出一位身穿银霜色广袖直裾袍、头顶玉发冠的郎君。

        眉如远山,气质出尘,正是王相家中以才名卓著京城的王七郎,王鄞。

        姜鸾惊奇地打量着王七郎。

        王七郎之所以在京城名声卓著,四大姓的年轻郎君里公推第一,才名是一方面,屡次拒绝朝廷的征辟,目中无人的傲气是令一方面。

        如今出来拜见她是怎么回事?

        “我家不成器的孙儿,七郎。上个月征辟入仕,即将入中书省,担任中书舍人的官职。”

        王相含笑招呼嫡孙过来。“老夫自知之前的事不妥当,已经请退朝堂。还请殿下不要罪及七郎,看在老夫今日捐赠军饷的薄面上,莫要为难于他。”

        老谋深算的政客,即使几个月前阴沟里翻了船,在年纪轻轻的姜鸾手里吃了亏,被她手里的把柄逼得退隐,几个月再见面,依然可以若无其事地谈笑风生,为儿孙铺路。

        做人做到这地步,确实是难得的城府胸襟,姜鸾心里不是不佩服的。

        她笑问王七郎,“上次见面还是去年六月里,麒麟巷公主府开府当日吧?七郎当时不是说‘此身务虚’,不会入仕。怎么,时隔一年,改了念头了?”

        王七郎并不多言,只长揖行礼,“小子无知轻狂,殿下勿怪。”

        王相在旁边含笑接了一句,“七郎是是小一辈里才情最为出众的,老夫平日不怎么拘着他,让他多闲散了几年。但身为王氏嫡系的儿郎,总不能一直任他闲散下去。如今二十有四的年岁,攒了些微末名望,总该入仕立身了。”

        姜鸾接过王七郎的敬酒,一口饮尽了杯中美酒,把空杯也扔进了流水里,站起身,

        “拿了王相五万两金的军饷,本宫承情了。你家七郎刚刚入仕,他自己不犯下大错,本宫倒也不至于故意为难他。言尽于此。告辞。”

        ——————

        原本打算三天跑个二三十家,募集个两三万两金,自己再凑一凑,凑足五万两金军饷。

        没想到王氏一家就凑上了。

        意外,惊喜,但并不会让姜鸾改变原定的计划。


  https://www.msvvu.cc/73774/73774090/971287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