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唐朝工科生 > 第七章 国朝福利

第七章 国朝福利


“使君,待夏粮收了,下走想挂职休假一阵。”

        江汉观察使府中,有数量相当可观的一批年轻官吏。能在府中任职,虽说大部分都是“流外官”,但毕竟是拿到了国超编制。加上武汉“科举”也是有名额的,房玄龄为江西总督,不可能不照顾一下。

        如今虽然收拾了一个“湖北行省”出来,总督还是张观察的叔父邹国公张公谨,但张叔叔要发挥出房总督的能力,没个三五年摸底湖北,基本没可能。

        所以在武汉集团中,年轻人基本都会在本地攒了资历之后,前往外地,再通过外地的“科举”途径,进入“朝廷命官”的序列中。

        这种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极大发展,并没有愈演愈烈,究其原因,除了自我实现价值的途径得到拓展之外。

        “五姓七望”的光环被李皇帝击落,才是“幡然醒悟”的重要原因,

        “是要去京城‘科举’?可要本府写个荐书?”

        “呃……”

        欲言又止的年轻书办也已经蓄了须,身量不算长大,站在办公桌前,饶是张德坐着,也给他带来不小的压力,不仅仅是官威。

        人到中年,张德虽然一直跟公文打交道,办公室里常坐也多了小肚囊,但每天的健身是不缺的。因此原本就长大的身量,看上去就有些“雄壮”,属于典型的壮汉。

        当年唇红齿白的长安美少年,最终还是画风发生了变化。

        工科狗穷途末路不是没有原因的……

        “小柳,你是不是有甚么心事?”

        见他一副想说又不敢说的模样,老张顿时猜到,这小子怕不是有别的事情。正常人挂职休假,大多都是为了备考。皇帝“巡狩辽东”的时候,动不动就有捷报,或者就是各种祥瑞,然后京城就加考一场。

        两三年下来,爽了不少“寒门”子弟。京城好些个二世祖因为分了家,就以“寒门”的形式搏了不少“同情分”,行卷的时候,弘文阁学士亲自帮忙……可以说操作很风骚的样子。

        这几年京城的骚操作,老张也是服气的,几次“加科”增加通过的权重,全在“行卷”上。而弘文阁诸学士一帮老爷子更骚,直接让人跑衙署“行卷”,说是提前面试,帅不帅在衙门里走两步。

        于是“人均小帅”的京城“寒门”小子,就很让人满意了。

        这让武汉官僚们连吐槽的心思都欠奉,我特么也是“小帅”啊,你怎么不录取我?

        也算是让武汉“因祸得福”吧,至少自己培养出来的官僚团队技术人才,长了脑子又有长期规划的,就没有头一热做“北漂”。

        类似“小柳”这样在武汉长干好几年的年轻人,已经数量相当可观,即便是在咸宁市,市场内外忙活的官吏,年龄都是三十岁以下,相较国朝其它富裕之地,可以说非常的年轻化。

        在朝廷的官吏品级中,他们可能不高,但要说比拼业务量,全国其它地方都没可能和他们比。

        业务能手是不怕找不到工作的,即便是“跳槽”,跑别的下县,混个主薄也就是拿一封推荐信的事情。再凭借业务精通以及在武汉积累下来的人际关系,临死之前混个“百里侯”是可以预见的。

        所以到了贞观二十年之后,愿意挂职入京赶考的年轻官吏,其实数量已经少之又少。

        原本以为小柳是为了前程,但看他这模样,老张就知道,不是为了前程,那就是为了家庭。

        可也没听说小柳家里有长辈过世啊,妻子也都安好。

        “使君,下走若是说了,还望勿要责怪。”

        “但说无妨。”

        小柳鼓起了勇气,低头小声道:“贞观十七年下走曾前往扶桑任事……”

        “江海沉浮风波诡谲,你辛苦了。”

        很早的事情了,当时有勇气下海的年轻人,真心是不多的。当然了,指的是那些读书识字受了教育的农家子。至于一无所有之家,豁出去就是烂命一条,也没什么勇气不勇气的,因为没有退路。

        “……”

        见张德夸赞他,小柳连话都不知道怎么说下去,愣在那里半天,憋不出一个屁来。

        “这又是怎地?”

        “回使君,下、下走……下走在伊予铜山……纳了个女子。”

        “这有甚的,东风、白杨、民兵,多的是蓄纳倭女的水手,还差你一个不成?”

        “还生了个儿子。”

        “……”

        张德嘴巴张了张,想说点什么来着。可一想,妈的自己屁股也不干净,论私生子,他比属下们那是牛逼多了。属下也就是搞个倭女,老子搞的是皇女……还不是一个两个。

        “这有甚地,你若是想接母子返转中国,也没什么。本府可以帮忙安排……”

        “内子还不知晓此事。”

        好!

        有种!

        “……”

        老张终于有点明白了,感情是这小子想念番邦小老婆了,搞不好那个小老婆还非常的体贴可人,是个知心情浓的。估摸着,小柳在家里,日子不算太好过的。

        “我看,还是接回来。”

        言罢,张德看着小柳正色道,“国朝律令,鼓励生产,你去伊予铜山任事,是带着业务的。倭女服侍,不过是朝廷福利,此事……由不得你嘛。这样,老夫写个公文,你拿去刊印,到时候就拿回去跟家人说。”

        “……”

        小柳当时就愣住了。啥玩意儿?我出去搞大倭女肚子,还是国朝福利,这是为国尽忠?

        然而老张也是想起了一个事情,现在“东风”、“民兵”、“白杨”转型在即,类似“铜山眷村”这种历史产物,必然会回归到主流社会中。这些“眷村”子女,其身份认同身份识别是很微妙的。

        在原本就相当缺乏劳力,尤其是敢用能用劳力的情况下,未来十年二十年,这就是相当可观的一部分人力资源。

        要知道,按照“铜山眷村”来看,“眷村”少年因为生父的特殊性,其受教育的概率,比扶桑诸国下级贵族子弟还要高一些。而又因为他们身份的特殊性,其身份认同会有偏差,既不能融入扶桑诸国上层社会,又不能回归中国操持事业,等于两相不靠。

        然而现在李皇帝盯死了“东海金”“扶桑金”“伊予铜”,朝廷在扶桑设立衙署就是今年的事情,政策会改变生存环境。到了那个时候,扶桑诸国诸地,就会出现“用人荒”。

        说到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惯性思维。

        如无必要,李皇帝怎可能玩什么“羁縻”统治,一个巴不得皇权下放到庶民脑子里的顶级帝王,要求没那么低。

        可以说国际环境和帝国高层的现实需求,对“铜山眷村”那些“海外遗种”来说,创造了一个相对不错的环境。

        而老张要做的,还是要响应朝廷号召,毕竟,他忠心啊。


  https://www.msvvu.cc/8/8358/177511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