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最强小村长 > 第491章:谜底

第491章:谜底


第491章:谜底

        狐疑中,一些干部随着余见海的指引,穿过了大棚中间的空隙,沿着小路跨过小溪,一大片稻田顿时出现在眼前。

        这是干什么?

        有的干部还是不太理解,纷纷窃窃私语。难道这些稻田还能比大棚创造更高的经济利润?要不然干嘛不全部建成大棚呢?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些坐机关的干部们还不知道余见海究竟是什么意思,那些随行来的村干部们已经哗然了。

        受上次强台风影响,云水一带的水稻大面积倒伏,虽然后来采取了一定的补救措施,可是减产已经成了定局。除了少数侥幸逃过一劫的地块之外,其余的大多数水稻估计很难能超过一千斤的产量。

        而在这里,水稻不仅仅没有出现倒伏,反而长得特别好。究竟是怎么个好法,起码说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亲眼见过这么喜人的场景。

        正在众人诧异的时候,随行的一位农委的副主任突然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注视直接走到了稻田边上,伸手捉过一株穗头现场数了起来。

        他的同事刚想问一下,突然住口不言了,似乎想起了什么。这个略显秃顶的副主任,在调入农委工作之前,原先是农业局的干部,再之前是在植保站工作,更早的时候是奔走在田间地头的技术员,是个真正的农业行家,和这些一直在机关坐办公室的干部有着根本的不同。

        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

        随着现场清点单株稻穗上稻粒的数目,副主任的眼睛里闪着光,又清点了这一穴水稻的有效分蘖数,在心里计算了一下,这才激动万分地回头对着余见海招呼道,“小伙子……余村长,你们这块水稻田可不简单啊!”

        不简单?有的干部还是不明白,也不好询问,要不然显得自己多无知啊!只好耐心等着下文。倒是有几个跟来的其他村的干部们已经议论开了。

        “我的乖乖!这稻子长的……啧啧啧……比我们村的要好多了呀!别的不说,我家今年就种了五六亩,买的是四块多一斤的稻种,用的是最贵的复合肥,几天一次药,一点功夫都没落下,算是全村最好的了。原本以为还不错,现在和人家的一比,那是真的没法比呀!”

        “就是啊!我平时忙,我家的几亩地丢工了,长得不太好,估计连这里一半的产量都跟不上呢!”另一个村干部苦笑道,“要说种地的技术,我真的自愧不如,余村长确实厉害!”

        和县里机关的干部不同,最基层的村干部们基本上都是不脱产或者半脱产的,大部门家里的土地还是种着的,这些打小就在农村长大的人对于怎么种地一清二楚,不用多说就看到了其中的差距,说出来的话自然也更具有说服力。

        几乎所有人都听出了话里的味道,“这块水稻田虽然不一定能够创造出多高的经济利益,不过单从水稻的长势和预计收成上,绝对要远超平时的产量!”

        至于超多少,外行人是一点都没法判断的。只有农委副主任保守地下了个结论,“最少一亩地要收个一千五六百斤稻谷!”

        一旦落实到了具体的数字,立刻就有人明白其中的差距了。在云水,往年的水稻产量平均产量也就是一千二三百斤,统计的产量略有水分,实际产量应该不会超过一千二。

        这是全县的水稻平均产量,近些年基本都是稳定在这个水平,上下浮动有限。所以在人们的习惯性认知中,云水的水稻产量就是一千一二百斤,算是常识性的问题。

        现在突然有人说余湾的水稻有可能收获一千五六百斤的产量,顿时犹如平静的湖水上扔下了一块大石头,激起了无数水花。

        “老胡,你没有计算错吧?”有个干部质疑道,“能有这么大的差距?”

        “是啊,要说这块水稻能多收一二百斤,我们都承认!人家确实长得好。可是一下子多出了这么多,怕是不太可能呀!”

        胡副主任笑笑,眼角的皱纹显得更深了。他伸手揉了揉眼角,淡定地看了看余见海,又看了看还在等他分析的干部们,露出了有点发黄的牙齿,“其实算产量很简单的,我们在统计上,将一亩地实际栽种的穴数,乘以每一穴的分蘖数,再乘以每一株穗头上的颗粒数,除以千粒重,就得到了最后的产量。

        “现在这块地的大致产量我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刚才粗略的计算的出来的,实际产量会有一定的浮动,不过相差也不会太大。”

        听着胡副主任几乎是肯定的结论,现场所有人都哗然了。先是一阵叽叽喳喳的议论声,接着就有人过来缠住余见海了。

        “余村长,你们这片水稻种的是什么品种啊?在哪里买的稻种?用的什么肥料啊?”

        “是啊,受上次台风影响,我们村的水稻几乎都倒伏了,我家的更是倒得连一颗站着的都没有,估计能收个八九百斤就不错了。你赶紧说说,你们村的水稻是怎么做到的,连一颗都没有倒伏?”

        经过大家这么一问,县里来的那些干部们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这么回事啊!上次的台风大家记忆犹新,给云水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里的有些干部还带队参加过救灾呢,可惜刚才愣是没有联想到一块。

        我的个老天!原来余见海将他们带过来是这样的目的呀!

        是啊,余湾的蔬菜种植算是异军突起,现在已经成了县政府重点调研的方向,以后县里也许会以余湾为模版,在全县推广这一模式。可是相比较蔬菜种植,农业生产的重头戏还是粮食呀。

        国家每年不惜投入重金搞科研,往往为了一个品性特出的品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提高哪怕是几十公斤的产量,或者是提高抗病抗倒伏的能力,也让科研人员呕心沥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资深水稻专家龙原平,这位早就该退休的老专家依然在为了提高杂家水稻的产量而奋斗。

        哪怕是在淮海一带,新宿水稻研究所也算是权威机构,新稻系列品种一直长盛不衰,是淮海一带的地方主推品种。但是新稻系列的品种特性几乎大家都知道,余余湾这一块水稻田几乎可以断定,不是新稻系列。

        猜测归猜测,谜底还需要余见海来解开。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余见海身上,余见海却不慌不忙地伸手往兜里掏去……


  https://www.msvvu.cc/8/8611/50449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