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情结大明 > 第一百一十三章,三载辛勤来此地

第一百一十三章,三载辛勤来此地


  第二天早上五点多,李财再次起床,洗漱完毕后,借着炭火盆烤了些肉干将肚子塞的满满的,又喝了些热水,便开始等待第二场的试卷发放。
按照惯例,第二场考试和乡试也是一样,考的是官场应用文,分上下往来的公文和根据提供案例来撰写司法判文两种,具体来说也就是论一首,判五条,诏、诰、表各一道。
上午七八点钟左右,试卷发放下来。
试卷发下来之后,李财看了一下考题,先是怔了一下,继而不由笑出声来。
当然,在李财笑出声的同时,考场内不少考生看着试卷在无声的骂娘。
不为别的,就为这第二场试卷的试题,本场不同于往日的会试,这一场试卷题量总体没变,变的是考题类型,本场考试有论一首,判四条,诏、诰、表各一道,但是在后面却又多了一道青词题。
也就是说,本场考试相对于往常考试而言,少了一道判,却多了一个青词。
这样一来,这第二场考试就有了大明特色,青词,这可是大明这帮文人最具有代表的符号了。
会试考试的变化,相信不会是刘三吾他们做的改变,给他们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洪武大帝显然不喜欢这一类的文章。但是对于政治权谋有着近乎天才般的理解和参透他,可是却是将朝臣掌控的牢牢的,任何一位臣子,哪怕是权如李善长,只要洪武帝愿意,只要一句话就可以将其碾为粉末。
洪武帝是大明帝国绝对的老大。
另外洪武帝宣然有一点文采,但是毕竟是打江山下来的武夫,智商又高的他,显得高深莫测,朝臣面对洪武皇帝都战战兢兢,又敬又怕,哪个敢在这种事关国家春秋大计的考试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啊,又不是长了好几个脑袋,掉一个没关系!
徐和,这会按照历史发展来说,这一段时间应该是刚被李善长阴了一把,正被洪武帝晾着的时候,自然更加不会在会试中做这种受争议的改变。
那么,做出改变的自然就只能是洪武帝了,也是,这场恩科本来就是洪武帝的恩赐,他在本场考试做一个改动也算是正常了。
洪武大帝,果然是洪武大帝。
在洪武治下,出了刘伯温,刘三吾。杨洪,呵呵,现在却也来一个青词会试。
不过倒也多谢了,因为以前读史书知道洪武帝的信息,所以自己得了那位疑似张三丰的老道送的那本《斋醮青词经》,对于青词也多有研究,不说大成也有小成了,在这个会试考场,足以笑傲了,本来还想这怎么施展呢。
如此一来,多谢了。
此番会试把握,已经增加到九成九了。会试重视第一场,自己第一场答的很有信息,现在第二场有了刘三吾加的青词考题,自然这道青词题也会是阅卷重点,青词,相对于其他考生,自己又是擅长的。所以,这次会试已经稳了。
李财看着试卷,勾起了唇角。
会试第二场并不难,官场应用文李财早就烂熟于心了,试卷下发后,李财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把除了青词之外的其他考题全都做完了。
在试卷下发的翌日下午,李财就只剩这道青词题了。
因为预见到,这道青词会是本次会试阅卷的重点,所以李财对这道青词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留了足够的时间。
这道青词题很简单,题目就一句话八个字而已,“祈尔所愿,试做青词。”
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要想弄懂这个题目的意思,就得简单说一下这个青词。青词到了嘉庆年间就是更为疯狂,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青词,亦作“青辞”,是道士用来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一种符箓。由于是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所以称之为青词,又称绿素。由于古代神比较多,所以凡间要告诉天神的事也就越多,于是文人客串到一起,来写青词,及至后来,青词逐渐演化为一种文体,道士也渐渐失去“专利”了。
也就是说,青词是人们献给天神的奏章祝词。
“祈尔所愿,试做青词”
这个题目的意思就是,把你的祈愿做一篇青词。你想给天神祈愿什么,就写什么就行,大体是一个开放式的题目。简单来说就是大家上小学时常写的作文题目:“我的愿望”;或者大家读高中大学时英语考试经常遇到的题目:
题目虽然简单。但却不好写。
因为青词并不好写,它要求以华丽的文字来表达人们对上天神灵的敬意和诚心,是一种以诗赋为体裁的文章。一般多用骈体。以四六文句构成,对仗工整,文辞华丽。也就是说,青词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诗题青词,一种是赋体青词。一般而言,赋体较多。因为青词多是文辞华丽,赋体更容易文辞华丽。
看到这个题目。百分之九十的考生都在骂娘,他们并没有做个青词。不过所幸他们擅长八股,八股文你做得好,随便是诗还是赋。都能做出来。这青词虽然不好写,但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也能做出来,只是对出初涉此道的他们而言,做出来的青词,质量可是没有什么保障。
大部分考生,绞尽脑汁,费尽心血的遣词造句,愁的头发都不知道拽掉多少根。
相对于他们而言。李财轻松愉悦多了。
写青词不是问题,写好青词也不是问题,李财唯一所考虑的只是如何把这首青词写出彩。
李财戴着口罩,将试题放在桌上一侧,用镇石压住,伸了个懒腰,思索了片刻,将毛笔饱蘸了一下墨汁,然后再一张空白纸上落下青词草稿:
“谨上启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帝(陛下):伏以宝祚无疆,苍穹垂佑。吉日式临于元命,醮科爰举于旧章。荐诚箓以惟精,延圣真而并集,仰希灵贶,敷锡眇冲,四时叶序以和平,品汇均休而康泰。无任恳切之至。谨词。”
不过写完,李财又摇了摇头,这样的青词合规合举,不过要想出彩,想要卓尔不群,简在帝心,是远远不够的!
放下毛笔,李财揉了揉脑门,思索起来。
历史上这个时期之后还有那些出名的青词呢,自己以前没怎么研究过青词,所以也并不是很清楚。而且,明朝之后,满清政府鄙夷这种文体,所以青词就落寞了。
哦,有了,清朝还有一首特别有名的青词,有名到以至于人们都忽略了它是青词。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没错,这首诗是一首有名的青词,是龚自珍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龚自珍因不满官场的黑暗和*,辞官回老家途中路过镇江,只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打听,原来当地在赛神。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等天神在虔诚地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听当代文豪也在这里,一位道士马上挤上前来恳请龚自珍为天神写篇祭文,龚自珍一挥而就写下了《九州生气恃风雷》这首诗。
不过,如果原封不动的将这首青词放上来,那就等着杀头吧。因为这首青词虽然出名,但也是说国家沉闷腐朽,一片死寂、了无生机的。这恩科可是因为国泰民安风、祥瑞频出,嘉靖大帝才特旨恩科的。
现在你将这首青词诗供上去,名是能出,但是小命别想要了。这可是公然甩我嘉靖大帝一个响亮的耳光啊!要想用的话,得改变一下才可以。
《九州生气敕风雷》
九州生气敕风雷,万马奔腾究可欣。
伏惟天公神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样一来意思就变了,国家生机勃勃,上天敕令风雷顺,万马奔腾局面大好,想到天公精神抖擞好的不得了,希望可以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也就是表达了,国家风调雨顺,局面大好,希望自己也能被选拔通过会试,可以为国家添砖加瓦啊。
在李财他们考第二场的时候,考官们也开始忙碌了起来。
其实在第一场考试结束后,第二天的下午五六点钟,第一批一百份弥封好的会试朱卷已经送到了考官们的手上,然后紧接着又送来了五千余份会试朱卷。朱卷弥封上,还有不同的“南北中”字样。
这就是大明朝首创的区域分榜会试制度,随着洪武三年“南北榜”糊涂案的落幕,明王朝“南北分榜”的考试制度也就此确立下来,在其后的时日里,它不断被修正,到明朝中期,终变成了“南榜北榜中榜”(安徽以及西南诸省)的划分方式。录取比例也固定在南榜55%、北榜百分之35%、中榜10%。
李财他们在考着第二场的时候,考官们已经开始着手阅卷了。
考官们阅卷的地方在顺天贡院的“至公堂”,至公堂在明远楼的后面,东西两侧为外帘,供管理人员居住。至公堂后为内帘,供考官居住。考官们阅卷就是在这里。
在至公堂的正门外有一副对联,意在说明考生不容易,强调考官的“空群之识”和取士的大公无私,以为必如此才能为国家选拔到真才,才能使考生心服口服。
“三载辛勤来此地,人怀必售之心,非秉至公则举者喜矣,错者不能无怨,怨蓄谤兴;”
“一生期许坐斯堂,务擅空群之识,惟持极慎。则得者快矣,失者亦可无惭,惭消誉起”。
在至公堂内。待第一场的朱卷达到之后,正主考官刘三吾与副主考官鄢懋卿领着八位同考官。来到至公堂内帘大堂孔子画像下,由两位主考官上前烧了三炷香,然后在高孔圣人像下行三跪九叩大礼。
徐阶在最前,紧随其后的是鄢懋卿,其他几位同考官依位份高低排班随礼。
“为国家社稷秉公取士,不徇私情,不受请托,不纳贿赂有负此心,神明共殛。”
刘三吾领着众位考官,一同盟誓。这都是几百年一成不变的规矩了,盟誓后两位主考退下,接着便是贡院执事人役忙活,祭文昌帝君、拜奎里、请关圣帝君……各种各样的程序全都严格按照前例。
程序完成后。便开始抽签,先由主考官徐阶与副主考鄢懋卿抽签,主考官抽房签,副主考抽试卷的签,然后根据抽签结果决定将哪一束试卷分给哪一房批阅。
诸位考官抽签分发朱卷,每个考官大约分了五百余份朱卷,都是含有“南北中”不同区域的试卷,按照南榜55%、北榜百分之35%、中榜10%的比例取中试卷,也就是荐卷。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https://www.msvvu.cc/82217/82217584/371910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