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娱乐圈第一刀马旦 > 第17章 入营受训练

第17章 入营受训练


在几代华人导演中,项元凯无疑是一个标杆性的人物。

        生于60年代末期的香港,项元凯是武指出道,半路出家做的导演。

        项家功夫传承几代,祖上出过好几位武举人,一位武状元。随着封建社会的终结,项家人无法通过武术为官,也没落了几十年,靠卖力气、当保安在广东讨生活。

        到了项元凯父亲这辈,他看见一江之隔的香港日新月异,没忍住当了偷渡客。当时香港经济之景气,反映在电影上,就是百花齐放,众星璀璨。

        在那个好莱坞电影尚未大规模入侵亚洲的年代,港产的电影以及电视剧基本上垄断了大中华地区、甚至整个东亚文化圈的市场。无论是文艺片,警匪片,爱情片,恐怖片,喜剧片,各类题材的电影都有代表作和精品,艺术成就和影响力不可估量。

        项元凯的父亲抓住机会,成立了项家班,专门为功夫片提供武术指导、动作替身等。可以说,项家班相当于武行里的“敢死队”,勇毅大胆,无所畏惧,撑起了港产功夫片一大半的动作设计,独创了“项式暴力美学”。可以说,有项家班参与制作的功夫电影,观众便买账。

        等项元凯接了班,他不满足于设计惊心动魄、精彩纷呈的动作戏,认为功夫片除了打、刺激,还可以承载更多的东西。

        因为没有投资者看好,他只能从咸湿片开始,结果第一次尝试的导演处女作《情杀》,就包揽最佳剧本、最佳动作、最佳女演员三大奖项,成功帮助一代艳星常艳转型,将脱了的衣服有尊严的穿好。

        此后,项元凯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功夫电影的多种尝试,功夫喜剧、功夫爱情终于在武侠片类型达到艺术成就和票房口碑的双高峰。

        作为武侠电影的丰碑人物,项元凯在香港、中国、世界功夫电影导演群中都有着开宗立派的地位,甚至影响启发了众多外国导演。几年前,某好莱坞大ip票房统治力下降,片方三次请项元凯出山担任动作指导,诚意终于打动了项元凯,最终成片被誉为全系列打戏巅峰。

        项元凯的武侠电影具有浓郁的个人风格,扩大了武侠电影的影响力,对武侠电影美学层面作出了进一步的探讨,为华语影坛发掘培养了大批人才。

        答雅在路上按时间顺序囫囵吞枣地看完了项导的所有作品,第二天就站在了项导工作室里。

        项导穿着灰色的半高领毛衣,黑色的运动裤,头戴一顶鸭舌帽,和几个同事坐在一个大屏幕前——大屏幕里是江答雅定格的脸。

        “来了,先看看吧。”项导按了下遥控器,冲其他人说,“六子这次设计的动作也还有点儿意思。”

        江答雅跟着一起看,视频是小维打的八分种。

        看得出来拍摄的人并不很严肃,镜头时有抖动,可能手机对焦不是很好,小维的有些动作还会被虚化吃掉。

        “什么感觉?”项导问其他人。

        “可以练练。”

        江答雅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项导又问她,“签公司了吗?”

        “还没有。”江答雅斟酌着开口,“之前有人找过,我想先读书。”

        “还在读书。”项导皱眉,“你在读书怎么训练?”

        “我读书的方式特别灵活,是老师一对一的教,也可以网课,应该不会耽误训练。”

        项导把那段视频回退,定在一个动作上,“这个动作,现在还能做吗?”

        项元凯知道距离拍摄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不记得也正常,尤其江答雅还在读书,不是天天上演全武行。但这个动作是这段打戏的亮点,也是六子嘚瑟的资本,偏偏被他拍糊了,勾得他有些心痒,是以不抱希望地问了问。

        那段时间的训练,一遍又一遍的打磨已经形成了江答雅的肌肉记忆,她感觉自己记得,但谨慎起见,她还是问项导,“我能从第一个动作开始吗?感觉打起来会比较连贯。”

        “你记得就行,打吧。”项导让其他人坐开,在屏幕前空出了一个很大的场地。

        答雅活动了会儿筋骨,再睁眼目光就带了狠意。

        一套动作打下来,除了需要威亚的动作没有完成,其他几乎和视频里没什么差别,个别动作甚至更圆融顺滑。

        答雅余光看见其他人频频点头,心里有些高兴。

        项元凯一看就知道,这是私下还练过的结果。

        “私下还练过?”

        答雅喘了一会儿,旁边有人给她递水。

        “六叔教的好,我觉得这些动作好看,在家没事儿的时候会自己打一下。”

        “打来干嘛?”

        “不干嘛,就锻炼身体。”

        项元凯浅浅的笑了一下,“之前学过舞蹈?”

        “一点点,不知道算不算学过。”

        答雅知道争取机会的时候可不能自谦,就是六分也得硬顶上去让人觉得你行。

        她虽然没正经学过舞蹈,但导演这么问,可能是觉得她打得还行,有些功底,她就不想直接说没学过。

        话在脑子里转了转,她说,“我从三岁开始学戏,在老家唱旦,可能有些基本功的东西是通的”

        “学戏,好,能吃苦。”项元凯点点头,“我的要求可能很苛刻,你好好听,回去认真考虑考虑,再给我答复。”

        “第一,我这部戏的演员定下来的不多,候选人不少,所有候选人都要先培训。但丑话说在前面,就算你参加了培训,也不能保证最后会有角色,很可能到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第二,不管是谁,参加了培训都不能向外界透漏,我最烦扯着我的电影给自己招摇撞骗,一经发现,马上滚蛋。”

        “第三,培训内容也是严格保密,有一定的危险系数,我这边会给你们上保险。”

        “第四,培训周期肯定不短,最少做好培训半年的准备,期间没有片酬,也不许随便中止,一切按培训计划来,没什么理由就打乱我的计划,我会默认你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你想走。”

        答雅一条一条的听着,苛刻吗,好像对她来说也不算——能学东西,不用交学费,还包食宿,她已经颇为满意。

        于是她顺利的得到了一张入场券,三天后去京郊项家班的一个“演武场”报道。

        “演武场”中为这次电影训练的有十七个年轻演员,有男有女。他们中有些已经练了半年,挺过了几轮考核和淘汰,有些也是刚加入不久,作为新血液补充进来。

        十七个演员中,除了答雅,科班出身的占了一半,剩下一半中有舞蹈学校的,有各地艺术团的,还有传媒大学学新闻传播的,都是年轻鲜嫩,欣欣向荣的好苗子。

        传媒大学那位叫陈冬凌,她长得在这些人里只能算普通,不太符合时下的审美,单眼皮,高颧骨,平板身材,嘴唇抿起来就是一条坚毅的直线,像一把藏锋的宝刀。

        但是听她一说话,看她一动作,又觉得她身上氤氲出很浓的书卷气,不是刻意的卖弄,是骨子里渗出来的,就像装着旧书的书匣,自然沾带着纸张文墨的气味。

        她是营里最受关注的人,因为大家都知道,别人是在进行训练了也未必能得到角色的豪赌。但陈冬凌,她是被项导盖章认证板上钉钉的演员,甚至是和央视、传媒大学“抢”来的人。

        陈冬凌是在央视当实习记者,采访项导时被发掘的。她那时很苦闷,没分到自己喜欢的社会新闻组,反而分到了电影栏目,每天写的稿件都是自己不感兴趣的选题,觉得自己“不平而鸣”的新闻理想无处施展,睡醒了一睁眼就想辞职。

        台里带她的记者前辈某天突发阑尾炎动了手术,由她顶上,得到了采访项导的机会,结果项导采访时意兴阑珊,打着太极,结束后却亲自找到了陈冬凌,说她形象气质很适合一个角色,问她有没有兴趣试试电影。

        陈冬凌的基础跟其他人比起来简直不能看,除了练武,项导还给她开小灶,专门请教表演的老师带。即使这样,入营培训了半年,她才勉强能算对演戏有了些概念,才能破除心理障碍当众哭哭笑笑,看她表演的人怎么都夸不出演技好来。

        训练营淘汰了几批人,还在进出,每个剩下的都心有余悸,生怕自己不行,后头还有无数人顶上。作为唯一不用面临淘汰压力的人,其他人或嫉妒或讨好,都盯着她。

        答雅不管这些,她只管低头练功。

        最开始教得是拳术。

        练拳先练基本功,即站桩。桩有几种:马步桩﹑椅子桩﹑丁字桩等,答雅从小就练,学得很快,教她的师傅很满意,一两天后就传视﹑听﹑抓﹑拉﹑推﹑举﹑踢等基本动作。

        可能每个师傅教导的方法都大同小异,师傅传她的方法很简单,每个动作一天一千次,功练百遍,其义自见。

        答雅就是不听——她一天练一千五百遍,或者两千遍。


  https://www.msvvu.cc/83254/83254594/119708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