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1627崛起南海 > 560.第560章 一较高下

560.第560章 一较高下


第560章  一较高下

        到了晚饭时分,果然有人登门来请两名候补官员赴宴。本来两人是打算身着官服去的,然而现在初来乍到,并没有出行的仪仗,李进仅有的四个亲兵也被打伤送医了,两人总不能穿着官服当光杆司令,那样反而是折了自己的身份。无奈之下两人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是换上了便装。张新倒是很贴心地替他们安排了马车,避免了需要步行赴宴的尴尬。

        张新替他们安排的接风宴在城中的一处酒楼,将二层楼整个包了下来。不过这顿酒席并不是管委会掏钱,而是由新成立的儋州商会出资,这倒并不是单纯为了拍两位新来大人的马屁,而是给海汉管委会面子。这帮商人是最先意识到本地形势变化的人,并且很快就调整了态度,开始向着实力更强的海汉一方靠拢。

        在管委会安排之下所成立的这个儋州商会,其成员基本也都是乐意跟海汉进行合作的商家。在海汉的有意扶持之下,这些商家不但能在紧俏商品的供应上得到更好的保障,而且在结算、运输、经营范围方面,都能有高出普通商家一等的待遇。这样一来,那些明里暗里抵制海汉,采取不合作态度的商家,在经营上所要面临的困难就相当多了。

        尽管海汉现在所能供应给儋州市场的商品种类还较为有限,但粮食、食盐、生铁、煤炭这类关系到民生的大宗商品都在海汉掌控之中,另外类似布料、油脂、木材、香料等生活物质,其中的大部分贸易渠道也是受到海汉商贸所左右。最要命的还是运输渠道,不管是海运还是陆运,对于目前仍处于军事管制状态的琼北地区来说,没有海汉管委会所签发的通行令,大宗货物根本就无法在各地之间进行运送。而得到这种通行令的门槛之一,就是必须先加入新成立的儋州商会才行。

        加入商会的这些老板们得了好处,自然也会瞅准了时间给管委会一些小小的回报。听说朝廷派了候补官员来儋州,商会的人一合计,立刻就去找了张新,主动承包了这场接风洗尘的酒宴。一方面能够拍一拍管委会的马屁,另一方面也能在新来的官员面前卖个好,这买卖无论如何都是划算的。

        张新何尝不知道这些商人的打算,不过他也并不介意某些人怀着首鼠两端的心情来做这些事。海汉在海南岛所取得的大势,已经不是大明朝廷派几个候补官员来就可以改变得了,正好也可以让某些立场不坚定的人看清楚,所谓的大明王朝,所谓的正统,在海汉所统治的地盘上还能有多大的影响力。

        两人乘车到了酒楼之后,张新亲自出来迎接,然后将他们带到二楼。今天的宴席一共设了三桌,主桌是本地官员和管委会负责人,当然还能坐在这里的官员,基本都是已经投靠海汉的带路党了,如上午跟李进发生冲突的肖老三也在场。另外两桌陪客,则分别是本地的商家和文化界代表。

        商家这一桌还好,严明君也没多大的兴趣结识这些散发着铜臭气的家伙,只是客套两句了事。到了文化界这一桌人,严明君便打起了精神,因为这极有可能是他在本地唯一的盟友了。

        而这一桌客人的阵容也着实没让他失望,汇集了本地最出名的白鹿书院、清风书院、南海书院等主要文化机构的负责人,而且统统都是有举人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可谓份量十足。严明君一一寒暄过去,张新看在眼中也不作劝阻。

        待介绍完这三桌人,两名新来的官员入座之后,张新也没什么客套话,便宣布开席。严明君本来还想趁着这个机会说几句,已经有同桌的人起身向他敬酒,只好先将话憋回肚子里,干了杯再说。不过一开头就几乎收不了场,后面的人排着队就凑过来了。如果不是李进酒量好,替严明君挡下了一半,这一圈喝下来他估计就得当场趴下。

        严明君看有些人已经跃跃欲试准备排第二圈了,心知这么玩下去,即便有李进这个酒缸坐自己旁边也不是办法,连忙起身道:“诸位,可否容本官先说几句?”

        众人听了这话之后没有急于回位,而是先看了张新的脸色。张昕干咳了一声道:“严大人初到儋州,应该也已经感受到大家的热情了,那么大家就欢迎严大人说几句吧!”

        众人放下酒杯,噼噼啪啪地鼓起掌来。严明君正感到不解的时候,张新解释道:“领导讲话前后鼓掌是我们海汉的习惯,严大人请吧!”

        严明君清清嗓子,开口说道:“去年琼州遭遇匪灾之后,皇上和朝廷的各位大人也是十分忧虑,还好两广总督王大人应对得当,指挥有方,调动各方力量,迅速平息了这场匪灾……”

        说到这里,严明君大概自己也觉得有点底气不足,毕竟在座的都是儋州当事人,都很清楚琼北失陷这些地区到底是怎么解救出来的,他要是牛皮吹得太玄乎,这些人就算碍于脸面不当场揭穿,心里必定也有想法。

        不过他好歹也是出任知州职位的人,这脸皮的厚度还是有的,迅速就带过了这段令人尴尬的过场话:“如今本官受总督大人推荐,朝廷委派,来儋州接任知州一职,望在座各位同僚,各位士绅,今后能协助本官治理好儋州……”

        冷不防这时候张新在旁边咳嗽了一下插话道:“治理儋州这件事,本人认为暂时还是由管理委员会来做比较好。”

        张新说这话并没有带什么语气,但席间的气氛立刻就冷下去了。严明君也没有想到原本客客气气的张新居然会选择这么一个时机突然跳出来捅上一刀,一时也愣住了。等他反应过来,才发现在座的二三十号人竟然没有一个人出声指责张新。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严明君也不可能就此缩回去,只好自己亲自出马:“张主任此话何意?”

        张新不急不慢地说道:“也没什么别的意思,严大人你来儋州是来做知州的,那就做你该做的事情。至于地方上的政务,要完全交接给你,估计也还需要一段时间。为了儋州的稳定和安全考虑,我认为暂时还是由我方组织的临时管理委员会来管理儋州的日常事务比较合适。”

        严明君驳道:“儋州乃大明属地,本官乃朝廷命官,既然出任儋州知州,那管理此地也是天经地义之事。贵方的管委会,理当辅佐本官,尽快熟悉本地民情才是。”

        张新摇头道:“严大人,你初来乍到,并不了解本地的情况,冒然接手政务,只怕会有很多问题出现。我看这步子还是要放慢一点,一步一步的来。严大人还是先花个三五个月熟悉一下本地民情,再谈接受政务的事情吧。”

        严明君还没开口回应,他旁边的李进已经坐不住了,一拍桌子道:“大胆!朝廷委派我等来此赴任,哪有尔等干涉的余地!”

        张新却并没有被他这拍桌子打板凳的气势给吓住,依然是一副镇定自若的语调说道:“至于李大人的接任过程,恐怕要比严大人更麻烦一些。本地的驻军在去年的海盗攻城期间就已经被打散了建制,到目前为止本地的治安全靠海汉民团在维持,如果李大人打算重建本地的驻军编制,那大概要重新招兵训练才行。”

        “你……”李进抬手又想拍桌子发火,却发现这次自己已经没了充足的理由。

        去年海盗肆虐琼北,整个琼北地区驻扎的明军,除了府城之外,全都被打散了建制,把总以上的军官几乎损失殆尽,再加上海汉民团的迅速进驻,在战后根本就无法组织起重建。而广东官府看到琼州的乱局平定,也并没有尽快重建驻军的打算,毕竟要组织招募数以千计的军队,所需的花费开销不会是一个小数目。而且原本在琼州驻扎的部队大部分以卫所军为主,要从其他地方另行组织军队前去驻扎,很显然是一个即不合规矩,又需要大量钱财支持才能实现的措施。于是在有意无意的拖延之下,虽然战事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但儋州的驻军编制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得到重建。

        李进想要在这里接任参将职位很容易,随时都可以办到。但他所能接手的也就是一个空壳,甚至连可指挥的士兵都没有——肖老三手底下的人肯定不会听他指挥的。而目前掌控儋州治安的海汉警察和民团,也没有丝毫的可能会听他的指挥。对于这一点,上午的时候他已经在白马井码头有了切身的体会。

        觉得不服气也可以,李进大可在本地自行招兵买马,毕竟他头上盯着儋州参将的头衔,也还是有一定的行事权限。然而问题并不仅仅在于他在儋州能不能招到兵,而是他有没有足够的钱财来做这件事。

        儋州卫所军的编制是两个千户所,也就是两千出头的编制,就算招一个兵给二两安家费,那这个基本费用就得四千两,这笔钱就算卖掉他自己也是凑不出来的。而作为一个武将手上没兵,甚至连叫嚣的资格都不具备,除非他愿意丢下武将的尊严,学着严明君的样子用嘴皮子去战斗。

        张新将李进噎回去之后,继续说道:“从去年的匪灾,我们就可以发现,地方官府对于儋州的治理能力是比较有限的,而我们海汉接管儋州之后的治理成果,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现在就可以当着新任知州大人的面说出来。”

        严明君满怀希望地望向了文化界的这一桌人,他知道商界那帮家伙完全靠不住,而同桌的这些本地官员更是已经节操全无,只能指望文化界的这帮人还能记得维护大明正统。

        然而让他失望的是,那一桌人全都眼观鼻、鼻观心、心入定,如同老僧坐禅一般安静,并没有人试图在这个时候主动站出来维护大明的利益。严明君深吸一口气,沉声道:“我辈读书人,饱读诗书,当能明正义,辨忠奸,不知在座的各位有什么看法!”

        这点名点到头上来了,儋州文化界的这帮人也就没法再装聋作哑下去了。互相推让一番之后,才由白鹿书院的负责人出面发言:“海汉的各位首长到了本地之后如何施政,我等都是看在眼中。别的且不说,至少在文教方面的宣传,我等是服气的。严大人有所不知,海汉来此之后,就大力兴办私塾,请了不少赋闲的读书人去当先生,对十四岁以下的儿童一律施行免费入学,就连识字所用的书本笔墨,也俱是他们所供。这两年儋州学子不管是参加乡试还是会试,海汉一律都给予经费补贴,还会安排船只送去广州赶考,各种仁义之举,不胜枚举。”

        清风书院的负责人也接道:“除此之外,海汉还时常会出资资助本地文人举办各种以文会友的活动,如每年金秋时节的儋州诗会,今年便到第三届,已经算是琼州本地最大的一项文化盛事了。而此类的活动,在儋州一年起码有七八次,俱是海汉赞助,若是严大人想知道儋州文人对海汉的风评,在下也只能用‘极佳’二字来作为回答。”

        “海汉即便拿了银钱赞助本地书院,跟他们如今要用管委会将本地官府取而代之也是两码事!”严明君气得不行,大声驳斥道。然而他自己也已经意识到,本地这些书院的负责人大概全都被海汉收买了。想想也是自己把问题看得太简单,海汉人既然能让这些人来出席今天这个场合,当然是对他们所持的立场很放心了。想指望这些人在海汉人面前表明忠于大明的立场,显然是自己想多了。

        果然那一桌文化界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没有人出声反对他的说法,但也并没有谁打算改变自己的立场站出来支持他。

        (本章完)


  https://www.msvvu.cc/93326/93326312/43670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