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战时内阁
妙书屋小说推荐阅读:吻安,小娇妻!、霸道老公放肆爱、元尊、恰似寒光遇骄阳、尸命、名门隐婚:枭爷娇宠妻、惹上妖孽冷殿下、跑出我人生、漫漫婚路、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长安城,未央宫。
这一日,朝中上下接到了天子刘洵的旨意,所有三品以上的朝臣纷纷赶到了未央宫外,等候入宫觐见。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面色沉稳的站在一边,静静的等候着宫门打开。
这时,尚书令丙吉走了过来,拱手为礼,而后轻声说道:“大司马,今日天家突然召集群臣,是不是西南战事有了变故?”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说道:“尚书令多虑了。眼下三千营、五军营和北军已经南下,营平侯那边也已经率部与之汇合,大军正在南下寻找战机,西南羌族叛军虽然还占据着一些城池,但是已经闹不出圈去了。”
“那为何……”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笑了笑,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尚书令以为,眼下的朝中格局如何,对于边疆战事以及定夺朝中大事,朝廷各部是否得力?”
“这……”
尚书令丙吉也是沉浸朝野十几年之人,对于朝政之事非常在行,此时被问到,尚书令丙吉当即沉吟了起来。
“大司马的意思是说:今日朝会,天家是为了调整朝中构架,以便让朝政更好的运转,为天家所用?”
“正是!”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感叹道:“我一直都认为,天家是治国奇才,每走一步都蕴含深意。所以,我一接到今日朝会的旨意,便开始思考天家的用意。再结合西南战局,以及当下朝中构架,我便料定朝中必定会有一番大的变动!”
尚书令丙吉闻言深以为然,正要再说些什么,忽然听到人群中一阵喧哗,回头望去,只见未央宫的宫门已经缓缓打开,殿前司卫尉金安上大步走了出来,而后对着文武百官拱手为礼,大声说道:“诸位大人,天家有旨,请诸位大人前往宣室殿议事,请!”
说完,殿前司卫尉金安上便让到了一旁,此时宫门已经完全打开,文武百官连忙列队,在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尚书令丙吉、中书令魏相、门下令萧望之四人的率领下,浩浩荡荡的进入了未央宫,直奔宣室殿而去。
片刻之后,天子刘洵与文武百官齐聚大殿之上。
“朕今日召集诸位爱卿,是要宣布一件事情。”
天子刘洵一上来便直奔主题,没有给文武百官任何反应的时间,直接一挥手,旁边的中常侍耿国便小步上前,双手展开一份圣旨,宣读了起来。
“……今西南羌胡作乱,朝中政务波折,朕心中甚忧。故,朕决议废黜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各省各部直属朝廷,对朕负责……”
“……另,由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尚书令丙吉、中书令魏相、门下令萧望之,以及原大司农耿寿昌为辅政大臣,于宣室殿东阁理政,谓为阁臣,正式组建内阁,统领百官、总揽朝政!”
“……于宣室殿西阁成立尚书处,负责内阁各式公文的草拟,以及内阁与各部之间的上传下达之事……”
中常侍耿国宣读完毕之后,朝野震惊,所有人都没想到,天子刘洵竟然直接取消了三省,只剩下“六部”,将朝中的权柄放在了临时组建的所为内阁手中。
此时,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也是一脸的震惊,和尚书令丙吉对视一眼,心中暗道:“按照天家的这份内阁名单,我肯定是主责军事、征战,少卿(丙吉的字)、弱翁(魏相的字)、望之肯定是负责朝中各项政务,分管各部之事,大司农(耿寿昌)肯定是负责朝廷财政了!诸人分管各部,相当于将朝中权柄彻底分摊,同时又直接向天家负责,如此一来天家便将朝中权柄牢牢的握在手中……”
想通了其中的关键之处,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不由得对天子刘洵的施政手腕一阵赞叹。
就在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沉吟的时候,中常侍耿国又取出了第二道圣旨。
这份圣旨详细的说明了内阁的职责,以及内阁运转的流程和规定等等。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等等。
此番天子刘洵制定的内阁制度,基本上是参考了后世大明的内阁制度。
后世明朝最初沿袭元朝制度,设立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和宰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原中书省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同年九月,朱元璋设置四辅官,以儒士王本等为之。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照宋朝制度,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其中礼部尚书邵质、检讨吴伯宗、翰林学士宋讷、典籍吴沉分别为四处大学士。
之后,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征耆儒鲍恂、余诠、张长年等人担任,以辅导太子,品秩为正五品,其主要权力只是顾问。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而后到了建文年间,改大学士为学士,悉数罢免大学士,各设学士一人。此后改谨身殿为正心殿,设正心殿学士。明成祖朱棣虽有朱元璋一样独揽大权的雄才伟略,但一次又一次的御驾亲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于是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应运而生。明成祖即位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内阁制度至此建立。
过去,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在明成祖掌控之下,内阁与六部各司其职,国家最高行政命令从紫禁城发出,通过全国1936处驿站,全长143700公里的驿道,层层下发到国家每一个角落。
然而,"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也就是说内阁此时仍然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不是权力机构。
永乐中期以后,内阁职权渐重,兼管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后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政务流程: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
仁宗朱高炽时,明仁宗因杨士奇、杨荣等为东宫旧臣,升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之后杨士奇、杨荣等人均兼有尚书职位,虽然身居内阁,其头衔均以尚书为尊。自此,内阁权力加重,逐渐受到重视。
明代宗朱祁钰的景泰年间,王文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后~进入内阁,自此之后,诰敕房、制敕房俱设中书舍人,六部承奉意旨,内阁权力更大。虽有明英宗朱祁镇的正统末年的反复,可到成化年、弘治之际,内阁在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
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所行之事被认为多荒谬不经。可也有有杨廷和等阁老撑着,未成大乱。明世宗朱厚璁的嘉靖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到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专擅朝政二十余年,内阁的权力已经完全与从前的宰相一样了。
经过嘉靖、隆庆的发展,万历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张居正的实际上已经接近于现代首相的地位。
此时以大汉帝国的情况,自然不能与后世大明的情况相比,天子刘洵自然不能完全“照抄”。
所以在天子刘洵的设计下,由尚书处代替司礼监,先一步在朝中建立分权的机制。至于地方郡国上的分权机制,则需要等到将来再一步步完善了。
当第二道圣旨宣读完毕之后,天子刘洵说道:“如今西南战事正起,朝中的内阁初立,诸位阁臣也算是临危受命,这一届的内阁,也算是战时内阁了!”
“战时内阁?”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心中暗道:“也就是说,接下来内阁的主要事务,就是西南战事了!”
果然,天子刘洵说道:“内阁今日便算成立,明日一早,诸位阁臣便入宫就职。十五日之内,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诸多政务全部移交给各部,同时向内阁报备。另外尚书处的人选,由阁臣从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属官之中挑选,并在十日之内上报、组建完毕!”
“一个月之内,内阁便要正常运转起来,集中全力应对西南战事!”
https://www.msvvu.cc/96791/96791612/535721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