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无归罪途 > 第449章 奇饵诡钓(1)

第449章 奇饵诡钓(1)


唐大宇退休之后,喜欢上了钓鱼。

    离他们小区不远的地方有一座雄鸡山,山谷里有一个天然水库,叫做雄鸡潭。那里水草丰泽,鱼虾肥壮,加上四面环山,人迹罕至,十分幽静,是个持竿垂钓的好去处。

    这一天,唐大宇和邻居老宋在家里闷得慌,便相约一起去雄鸡潭钓鱼。

    他俩刚撒好钓窝,手拿钓竿在潭边坐下,就听得平静的水面上“哗啦”一声响,一根尼龙线拉着一条一尺余长的大草鱼浮出水面,一只抄网从水下斜伸出来,不偏不倚,正好将鱼抄住。

    唐大宇和老宋看得出神,忍不住叫了一声:“好。”

    他们这才注意到,原来他俩并不是这水库唯一的垂钓者,在离他们数丈之遥的树阴下的草丛中,还坐着一位头戴草帽、年约六旬的瘦削老者,正手持钓竿,凝神垂钓。

    刚才那精彩的一幕,正是这老者的杰作。

    听见他们的叫好声,老者并未答话,只朝这边冷冷地望一眼,又全神贯注地钓起鱼来。

    不大一会儿,潭面波光闪动,又有一条大鱼上钩。

    唐大宇和老宋见了,心里又是羡慕,又是佩服。

    在钓鱼椅上坐了三个多小时,唐大宇浪费了不少鱼饵,却连一点收获也没有。

    老宋是市钓鱼协会的会员,情况比他略好,但也只钓到两三尾小鱼。

    太阳落山时,那老者起身收拾钓具准备回家。

    唐大宇和老宋看见了他一直浸在水中的鱼兜,好家伙,活蹦乱跳的至少有十几条鱼,清一色全是两三斤重的大鱼。

    看得他和老宋差点连眼珠都掉出来了。

    一连几天,唐大宇和老宋去雄鸡潭垂钓,都能碰见这位神情冷漠身形瘦削的老者。

    每次老者都能满载而归,而唐大宇他们的收获却总是少得可怜。

    看来这老者是一位垂钓高手,抱着讨教的心理,唐大宇他们试着与老者搭讪,才知这老者姓余,独自一人住在山里头,闲着无事,经常来这里垂钓。

    唐大宇和老宋便叫他余大爷。

    第二天,唐大宇他们又在水库边碰上了余大爷。

    与前几天一样,唐大宇和老宋的钓运都不佳。

    唐大宇坐在那里,只看见鱼线撞动,浮漂乱颤,提起钓竿,就是不见鱼儿上钩,好容易看见浮漂沉下去,提起来一看,却是一条两三寸长的小杂鱼。

    老宋刚一开始钓得挺顺手,接连钓上来三条大鲫鱼,可再往后,就再也没有鱼咬他的钩了。

    不远处的余大爷的抄网却没有停过,好像整个雄鸡潭的鱼都快被他钓光了似的。

    唐大宇和老宋眼红得要命,放下钓竿讪笑着跑过去,给余大爷敬了一支烟,然后向他请教垂钓秘诀。

    余大爷不慌不忙抽完烟,翻翻眼睛问他:“你带麦麸了吗?”

    唐大宇一怔,摇头说:“没有。”

    “米糠呢?”

    “也没有。”

    “那你来干什么?”余大爷满脸不高兴,起身走到唐大宇放钓竿的地方,提起他用来盛鱼的网兜看一下,从里面掏出唐大宇刚才钓到的那条小鱼,甩手扔进了水中。

    “哎,你——”

    唐大宇急了,不肯帮忙就算了,干嘛要把人家辛辛苦苦钓上来的鱼扔掉呢,这可是他今天惟一的战利品呀。

    “坐回去吧,不要着急,准会有收获的。”

    余大爷头也没抬,冷冷地说。

    唐大宇将信将疑地坐回去,不大一会,浮漂忽地往下一沉,他心中一阵狂喜,屏声敛息,急忙起钓。

    好家伙,果然有一条大青鱼挂在鱼钩上,看样子少说也有两斤多重,算得上是他这几天钓到的最大一条鱼了。

    这一下,他对余大爷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忙跑过去道谢。

    余大爷连眼皮也没抬一下,说:“你那是‘小鱼闹窝’,因为不断有小杂鱼干扰,不是撞鱼线,就是拖浮漂,使要钓的鱼难以就饵。你如果带了麦麸或米糠,可以到窝点下风口撒上两把,就会将小杂鱼引开。可惜你没有准备,所以只好把刚才钓上来的小杂鱼放回窝里,让它传播信息,惊走小鱼,这样就会有大鱼咬饵上钩了。”

    余大爷这一番话,连一向自诩为钓场老手的老宋听了都暗自点头,深觉有理,也上前请教,问余大爷,为什么自己开钓时挺顺手,一连钓上来三条大鱼,可不大一会情况就急转直下,再也无鱼上钩。

    余大爷半眯着眼睛问:“你钓上来的都是鲫鱼吧?”

    老宋说:“对,是三条鲫鱼。”

    余大爷说:“你用抹布把手擦干净,再换个鱼饵试试。”

    老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照着余大爷的话做了,果然过不多久,便打破僵局,接连有几尾大鱼上钩。

    余大爷淡淡地说:“鲫鱼上钩时,能分泌惊液,提醒它的伙伴注意危险,其他鱼闻到惊液气味就会迅速逃开。你的手在抓鱼摘钩时沾染上了这种惊液,拿饵装钩时,又把这种气味传到鱼饵上,自然会影响上钩率。一个成功的钓手,一定要养成摘鱼擦手的好习惯。”

    真是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经过余大爷这么一点拨,唐大宇和老宋都觉得自己的钓技长劲不少。

    从这以后,唐大宇和老宋每次出征,都能有所收获。

    但是有一句古话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每当太阳下山,一天垂钓结束大家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时,唐大宇和老宋把鱼兜提起来跟余大爷一比,却又如小巫见大巫,差远了。琇書網

    这一天,受天气影响,唐大宇他们钓运都不佳,而那边厢余大爷却没闲着,一会儿钓起一条大鲤鱼,一会儿又钓起一条大草鱼,简直忙得不亦乐乎。

    唐大宇心里正自烦躁,老宋忽然起身,贼头贼脑地在余大爷身后转了一圈,回来时朝唐大宇神秘地眨眨眼睛,悄悄摊开手掌。

    唐大宇一看,他掌心里扣着两枚鱼饵。

    原来老宋这几天一直在观察余大爷,学习余大爷,发现他撒窝放钓方法都跟自己差不多,垂钓的地方也跟自己是一块儿,可为什么他的收获偏偏就比他和唐大宇多呢?

    老宋一想,只能是一个原因,这老头用的鱼饵跟他们不同,一定是用独门秘方配制成的。

    当下就悄然走近余大爷,趁他不注意偷了两枚鱼饵过来。

    唐大宇拿起一看,这是两枚荤饵,外面裹着一层玉米渣,闻起来挺香,看样子用香精浸泡过,扒开玉米渣一看,里面是一坨碎肉,看上去很鲜嫩,却又不是猪肉牛肉,不知是从什么动物身上取下来的。

    他和老宋对着两枚鱼饵研究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最后拿这两枚鱼饵一试,果不其然,钩一下水,就有大鱼争相夺食。

    看来余大爷垂钓的诀窍全在这饵上了。

    傍晚时分,余大爷照例收拾钓具往深山老家走去。

    “快点快点,跟上他。”

    老宋忽然神秘兮兮地拉着唐大宇,蹑手蹑脚地跟在了余大爷背后。

    唐大宇一头雾水,问:“干啥呢?”

    老宋压低声音干笑一声说:“晚报上不是说市体育局下个月要搞一场钓鱼大赛吗?要是咱们跟踪这老头、偷窥到他制饵的秘方,何愁不能拿大奖?”

    “那倒也是。”

    唐大宇虽觉得这种做法未免有欠光明磊落,但还是身不由己地被老宋扯着跟了上去。

    山路弯弯,凉风习习,余大爷丝毫没有感觉到身后的两条“尾巴”,转过山坳,沿着一条幽静的林中小道,一直走到山谷深处才停住脚步。

    那里有一间低矮的茅草屋,孤零零的没有一家左邻右舍,想必就是他老人的住处。

    唐大宇和老宋像两个小偷似的,紧张得连大气也不敢出,趴在几丈开外的杂草丛中,探头探脑地观察着老人的动静。

    只见余大爷开门进屋,把肩上的钓具往门边一放,便抓出今天钓到的一条大鲤鱼到溪边开膛破肚,准备做晚饭去了。

    又细细观察好久,茅屋顶上都升起了袅袅炊烟,就是不见余大爷动手制作明天用的钓饵。

    老宋不由大感失望,唐大宇想了一下,说:“也对,哪有刚刚钓鱼回来就动手做鱼饵的,咱们不都是临出发时才制作鱼饵的么,这样鱼饵才新鲜呀。”

    他这句话提醒了老宋,老宋拍拍他的肩膀,一边悄悄退开一边高兴地说:“你说得对,咱们先回去吧。”

    第二天中午,唐大宇刚吃过午饭,碗筷都没来得及放下,老宋就闯了进来,拉着他便往外走。

    唐大宇以为又是拉他去雄鸡潭钓鱼,就嚷道:“别急别急,我还没带钓具呢。再说现在日头正盛,也不用这么早出去晒太阳呀。”

    老宋说:“不用拿钓具了,咱今天不钓鱼,专门为偷师学艺去的。”

    一路上经过老宋的解释唐大宇才弄明白,原来老宋经过多日细心观察,早已摸清了余大爷的规律,他每天下午1点半钟左右准时来到潭边垂钓,雄鸡潭距他的住处约有半小时路程,所以一般情况下余大爷是在下午1点左右带上钓具出门的。

    据此推测,余大爷应该是在中午12点半至下午1点钟这段临出发的时间内制作新鲜钓饵,以备垂钓之需。

    所以老宋拉着唐大宇提前赶往余大爷的住处,一定要想方设法偷学到余大爷制作鱼饵的绝技,好让他在钓鱼大赛上一展身手,技压群雄。


  https://www.msvvu.cc/21879/21879323/119053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