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我是马谡,人在街亭 > 第205章 到底谁是背盟者

第205章 到底谁是背盟者


  见吴王这么快就杀机已现,陆逊甚至有些后悔将自己对蜀汉的看法和盘托出。
  或许,任由蜀汉从容布置,会是对吴国更好的选择。只要永安能够增兵累万,王上也未必敢动。
  只要王上能有所顾忌,或许就不会与蜀国决裂,此战或许就还有转圜的余地。
  可如今话已出口,便已是覆水难收。
  但即便知道吴王的心中已经有了打算,陆逊还是准备最后再作一把努力。
  “我王容禀。”站在吴王下手的陆逊也是赶忙打断了吴王道:“虽则蜀汉大约不会同意我王称帝,但这却不该成为我军袭占永安城的理由,毕竟,蜀汉并没有背盟之举啊。”
  “蜀国称帝而东吴为王,何来盟友之义?”陆逊话未说完,孙权的心腹大臣薛综便略带着嘲讽地回敬道:“既无盟友之义,便是攻之又有何妨?”
  “然也!”一旁的胡综也立即搭腔道:“况若是让蜀国轻易得了凉州之地,岂不更加轻视于我大吴?”
  胡、薛二人到底不愧是孙权的宠臣,简单的两句话,轻轻松松地便将黑白颠倒,就仿佛蜀国不同意吴王称帝,就是什么十恶不赦的罪过。
  当然,这并不能怪罪他们,因为似他们这种心中只有自己利益之人眼中,任何不利于自己的事情,都是过错。
  而胡综的一番话语,更是在不经意间道出了孙权想要背袭蜀汉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孙权见不得蜀汉的壮大。
  作为三国之中的老二,不去盯着老大的位置,而对老三严防死守,生怕他抢了自己老二的位置。
  不得不说,大魏吴王的格局也就这么一点了。
  当然,老二老三互相掣肘的情况,作为老大的曹魏,自然是最开心的了。
  可惜的是,陆逊显然并没有完全地参透吴王害怕蜀汉壮大从而威胁自己位置的心理,面对胡、薛二人给孙权找的蹩脚理由,陆逊也是从容地开启了反击。
  “诸卿当知,吴蜀之联盟,乃是抗魏之联盟,也只是抗魏之联盟。因其不同意我王称帝,而命之曰叛盟,实数强词,亦不为世人所解也。”陆逊的目光依次落在胡、薛二人身上,继续说道:“至于蜀国进攻凉州之事。”
  “我王。”陆逊无奈摇了摇头,却是看向了孙权继续说道:“须知此战还是因我军石亭之战而起,蜀汉乃是为了策应我军,这才仓促北伐关中,也因此导致了陇西、南安两郡兵力薄弱,这才有了魏国凉州军之南犯。换言之,今日蜀汉攻伐凉州之战事乃是因我吴军而起。”
  实话,从来是最伤人的。
  尤其是未加修饰的实话,更是让人很难接受。
  果然,陆逊的话音落下,吴王孙权的脸色明显更加地不悦了起来:怎么的?你的意思是,蜀汉的这次扩张还是咱给送的?!
  倒也怪不得孙权脸色不悦,毕竟战斗是他吴国发起的,好处却全成了蜀汉的,这换了谁谁也受不了啊!尤其关于是否追击曹军的问题,孙权也是问过陆逊的。
  只是,孙权到底还是要面子的,也不方便与陆逊这位大都督产生明面上的对抗。因此,孙权的脸色虽差,却并没有出言与陆逊撕破脸。
  不过,这撕破脸的事情,也根本不需要孙权来做。
  “大都督!”眼见着吴王的脸色变差,坐在潘璋身旁的朱桓当即站起了身,对着吴王一躬身后,却是将矛头对准了陆逊,道:“若是末将没有记错的话,当日石亭战毕,是您下令回转的吧?”
  闻言,陆逊心头也是一跳。
  的确,石亭之战是他叫停的。
  可问题是,若是没有吴王的默许,自己真的有那个能力叫停这场战争吗?
  自己虽然是大都督,可下头还有左、右都督各领大军。
  参战总共九万大军,自己真正能指挥的只有在正面接敌的三万人而已,左右包抄的朱桓、全琮所部共计六万大军,自己真的能指挥得动吗?
  若是九万大军行动一致,自己当然要继续追击,不全歼这伙魏军誓不罢休,可问题是,左右两路已经停下了脚步,而魏军的援军也到了,自己再继续前进,那就是在送死!
  明明是吴王不愿冒险追击,暗示左右两翼放缓脚步,迫使战争停止,怎么到了现在变成了自己不想追击了。
  听着朱桓睁眼说的瞎话,即便有着良好涵养的陆逊也不免心胸急剧地起伏了起来。
  好在,即便眉头紧皱、怒火中烧,陆逊还是保持了冷静的头脑。他很清楚,有些事情不上台面没二两重,可一旦上了台面,千斤都打不住。
  就如与吴王之间的龃龉,就是永远不能摆到台面上的事情。
  不管对内对外,一个王上和一个大都督互不信任,甚至互相提防到放任敌军逃走的地步,都是不能公开的秘密。
  哪怕这个秘密有识之士都心知肚明。
  就像是一层窗户纸,只要没有戳破,总还是能挡些风雨的,可若是戳破了,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破洞,也会在极短的时间蔓延开来。
  这是陆逊所不愿看到的,当然,这也是吴王孙权所不愿看到的。
  “休穆。(朱桓表字)”孙权表现得有些愠怒地看向了朱桓,道:“不可对大都督无礼。当日曹魏援军已至,在不明敌情之下,撤军,孤也是同意的。”
  一句话,看似是在训斥陆逊,但实际上却是将当日撤军的责任全都甩到了陆逊的头上。
  除了一句“曹魏援军已至”,还算是实情之外,其余,几乎都是狡辩之言。
  “不明敌情”,这便是在指摘陆逊这个战役指挥者,为何连援军的情况都没能摸清楚;
  而“也是同意”的话语,更是将孙权主动的命令悄然变成了被动的同意。
  换言之,是你,陆逊不识敌情,胡乱给了我建议,我被你蒙蔽了才同意的。
  这甩锅的手段,即便是放到了二十一世纪也妥妥的是一把好手。
  最悲哀的是,陆逊还根本反驳不得......


  https://www.msvvu.cc/41489/41489350/301090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