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一江春水一江月 > 第三十一章 时代的日记(1)

第三十一章 时代的日记(1)


  从日记中发现故事线索,是一种找到故事素材的方法。

  无论是从三十年代的章校长日记,还是六十年代的王诚日记,徐涓兰日记,包括扶桑国的军人,都喜欢记日记,可以説写日记这种记录每天工作与生活相关的琐事,是上世纪和本世纪直到九十年代,青年们喜欢的一种自我成长的记录方式,比较有名的日记有《雷峰日记》,被列入了教课书中,这充分説明日记体写作容易,融记事与写史为一体。

  但在他们的日记中,除了记事,并没有找到多少金句。日记里面有恢弘时代被忽略的细节。

  那么日记里有多少是可信的历史真实呢?这或许需要再参照其它历史史料,来共同还原当时的场景,比如徐涓兰日记中没有记录过饥饿,而王诚的日记中隔几页就会记录买了点什么食物,希望能吃饱等,关于六十个代的全国性的饥饿记录,从王诚的日记中可以找到真实的感受。

  有一次我非常想吃徐涓兰做的面疙瘩汤,问她讨要,她惊讶地説:

  “现在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吃那干吗?那是当时没东西吃,才吃的。”

  徐涓兰做的疙瘩汤是把剩菜打包,放到面汤中,因而里面的味道五花八门,不同寻常,在特别饿的时候,吃一碗热呼呼的疙瘩汤,也是一碗抵珍馐无数。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王诚在日记里写下了这句话。这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希望。

  涓兰你好:

  鼓起十二万分的勇气,执笔给你写信。

  省城一别回来两天,工作很忙。这两天下班后,我哪里也不想去,在食堂匆匆吃了晚饭,回到宿舍,灯也没开,躺在床上静静的想着这次意外的见面,你的一言一行,你的朴实无华,你说话的姿态,你几次羞得满脸通红,都是那样的真实,丝毫没有一般女孩子的娇柔和做作。

  尤其是你敬佩司马迁的威武不能屈。我想这句话出自你的口中,映衬着你性格的刚毅。难道你遇到了什么事,而你没有“屈”吗?想到这里,我不敢往下想,如果真有这种事儿,你使我担心。但愿我想多了。

  我现在感到很孤独,孤独不等于孤单,也不代表悲哀。有时孤独是一种享受,我现在正享受着不受任何干扰的孤独,我的思想飞到窗外,越过一排排女贞树。

  尽管这是我俩第一次见面,我对你还是了解的。这是来自她的介绍和老张的叙述。

  特别是元旦去上海给她送药,见到了你全家你慈祥的双亲和勇弟留我住下。

  你一家暖暖的情意,和她的冷寂,好似冰火两重天。特别是勇弟説:我只有姐姐,没有哥哥,你就做我哥哥吧。听了这话,我眼泪几乎夺眶而出。

  我11岁到部队,姐姐带着我,14岁正式参军到部队后,和妈妈姐姐很少团聚,和二哥更是难得见上一面。

  我没有感受过家的温馨,你一家人,浓浓的亲情给了我这个不相干的人。我内心的感激之你体会不到。

  晚上,我和勇弟同榻而眠,他说他和你三姐关系最好,他详细介绍了你在学校的情况,特别是你离开上海后,不少人又回去了上海,而你当时的态度是外地条件差,我们住着泥巴地茅草房中,晚餐只有稀饭、馒头、咸菜,但几万、几十万上海人能出来搞建设,为什么我不能坚守在这里呢?把这里建设的和上海一样,这不正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理想吗?我由衷地感到你的优秀,你是个有理想、有志气的年轻人。

  临走前一夜,我对勇弟説:

  好好学习,有事写信给我,我一定会给你办到的。他说,你能把我三姐调回上海吗?我们全家人都想念她。

  我在上海三天,我知道了你们全家的为人,也知道了你的性格和爱好。我内心对你的敬佩之情,也一点点的在累积,特别是这次见了面以后。

  我真想去死一次,再复活回来的我和你见面,你懂吗?

  “相见恨晚”是我这两天想的最多的四个字。

  第一封信就给你写了这么多,都是我内心的感受,请勿笑话,若不妥之处,也盼见谅,我希望你告知我,我想你一定像我知道你一样的想知道我,我深信不疑。

  第一次见面,你的眼神都已经告诉了我,真诚的希望我们可以成为相知的朋友。我愿意这样真诚的希望,你是我可以倾诉的第一人,真诚地盼望你答应和我通信,保持长长久久的友情。

  愿幸福之神跟踪你。

  1962年4月30日凌晨1:20  王诚

  这是一封一字未改的那个时代的情书。

  看到信上准确的年月日数字,我习惯性地查找历史上的今天:

  1962年4月30日,出台了“文艺八条”,主要内容包括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正确开展文艺批评;批判地继承民族遗产和吸收外国文化;改进领导作风,加强文艺的团结等。

  从大的社会环境来看,至少四月是个文艺气氛相对宽松的季节,青年人特别是热爱文学的青年,如徐涓兰、王诚他们,更愿意在书信中,表达自己,他们对对方的好感,完全是参照建设国家,做一个有志青年的标准,这就是时代的烙印,它在王诚的书信与日记中完全保留下来,它不同与同时代的其它只谈工作不谈情感的日记,因此它更加真实与生动。

  这是我父亲写给母亲的第一封信。

  这是一封主动出击的信。王诚非常自信的认为徐涓兰接到信后,会立刻给他回信,但是他想多了,直到十天后,他才收到徐涓兰的回信,信写得四平八稳,强调自己工作太忙,左手的千位数珠算没有什么突破,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五点半到学校上自习课,七点钟放学赶回单位上班,这是她的最后一学期课,马上要考试,作业也多,所以写信的时间也挤不出来。

  徐涓兰客气地留了一句话:

  “你是我的良师益友,希望今后能指导和帮助我,共同进步。”

  然后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进步目标:

  “尽管老师也谈过文学创作的要点,只是一带而过,我想请你赐教在实践创作中,特别对初学写作的人要怎么做。”

  王诚注意到,前一封信她用了王诚同志,而这封信直呼王诚,像是位老朋友那样了。

  最后的祝语套用了王诚的原话,只是加了“永远”两个字。

  王诚看到这封只谈学习,不谈其它的信,倒不知道该怎么回信了。


  https://www.msvvu.cc/45733/45733372/6959492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