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5章 合水遇险
妙书屋小说推荐阅读:吻安,小娇妻!、霸道老公放肆爱、元尊、恰似寒光遇骄阳、尸命、名门隐婚:枭爷娇宠妻、惹上妖孽冷殿下、跑出我人生、漫漫婚路、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南汉宸、杜斌丞二人能够及时伸出援手,救助刘志丹出狱,既是因为他们身居高位,可以从国民党内部及时得到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信息,又是中共陕西省委得到了刘志丹被苏雨生关押的消息以后,通过秘密途径,告诉他们的。至于他们到底是先从国民党内部得到刘志丹被捕的消息,还是先从中共陕西省委那儿得到的消息,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一个是共产党人,一个是刘志丹的老师,一个思想进步的著名民主人士,他们联手积极展开了营救行动,而且真的营救成功了。要不然,或许,因为刘志丹在组建西北工农红军以及开创陕甘革命根据地过程中具有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西北工农红军的发展史以及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开创与发展史将会因为刘志丹蒙难而改写。
而中共陕西省委的消息来源,则是由刘约三、刘景范、杨德荣、王世泰等人在逃出了苏雨生的魔掌以后,跑到西安,找到省委以后,报告给省委的。
刘约三、王世泰、刘景范、杨德荣等人是在被苏雨生派出的人马缴了械,编入了运输队以后,各自瞅准机会,逃离了苏雨生的队伍,径直跑到西安去的。他们是第一批打从苏雨生的魔掌中逃出来的人。后来,没能找到逃跑的机会而只有暂时留在苏雨生队伍里的其他游击队员,也趁着苏雨生率部跟毕梅轩部打仗的机会,纷纷离开了苏雨生的队伍,重新归于刘志丹的领导之下。不过,这是后话。在这一节要说的是刘志丹出狱以后,继续干了一些什么。
刘约三、王世泰、刘景范、杨德荣等人向省委负责人汇报了刘志丹遇险的经过以后,就一直在西安等待刘志丹获救的确切消息。
一直到杜斌丞拿到了杨虎城的手令,确信刘志丹一定会安然无恙以后,中共陕西省委主要负责人经过慎重研究,决定了刘志丹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告诉杨德荣、刘约三、刘景范、王世泰他们:一旦刘志丹出狱,就告诉他立即去甘肃平凉陈珪璋部做兵运工作。
刘约三、王世泰、刘景范、杨德荣等人带着省委的指示,大约在杜斌丞启程前往邠县的同时,也急急忙忙朝邠县进发。刘志丹出狱以后,告别了杜斌丞,他们就迎上前去,把省委的指示告诉了刘志丹。
在监狱里,刘志丹想了很多很多,而且,杜斌丞老师在接他出狱之际说的那些话,也的确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使得他准备脱离牢笼之后,就立即召集旧部,开进山区,正式打出红旗,完全脱离旧军队,自己独立闹革命。可是,接到了省委的命令,他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其中的蕴含,以及是不是要执行省委的指示,如果不执行省委的指示,自己应该提出什么样的新建议,才可以说服省委接受自己的建议。
他必须从省委派遣自己去苏雨生部做兵运工作的时候开始思考,全面回顾兵运工作的得失,觉得通过打入军阀的队伍以及民团武装、土匪武装里面搞兵运以求培植革命武装,过于充满幻想;不过,面对西北地区错综复杂的形势以及严酷的自然条件,似乎兵运仍然是拉起革命武装的有效途径。
由此,刘志丹觉得,必须对眼下的国内局势以及甘肃陈珪璋部所处的环境进行一番深入地思索,权衡此去甘肃的利弊,才能最终做出决定。
可惜的是,他并不太了解陈珪璋。要了解陈珪璋,就要去平凉。刘志丹定下决心以后,就派遣杨德荣、刘景范、王世泰等人分别去陕甘边地区寻找赵二娃、同守孝,进入他们的队伍,或者去收拢其他被苏雨生打散的人马,自己就只身去了平凉,准备悉心打听陈珪璋的为人、陈珪璋部的兵力情况以及该部面临的现实环境了。
还有一个人就是刘约三。他随后奉命与吴岱峰一道前往山西吕梁地区组建游击队,扩大游击区。
刘约三,1902年出生,陕西省保安人。九岁入私塾,十二岁到永宁山保安初小读书四年,随后又在榆林上高小四年,1923年考入榆林中学,1924年转到绥德师范就读三年,受魏野畴,李子洲的教诲和指导,开始接触和学习马列主义,参加革命活动。1927年从绥德师范毕业,回家乡在亲自创办的平民小学任教。后经绥德师范校长李子洲、教务主任杨明轩的推荐,被国民党陕西省教育厅委任为保安县教育科长。期间,谢子长发动清涧起义失败,被合水县太白镇民团黄毓霖抓去,经受了严刑拷打,刘约三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将谢子长营救出狱,并送回小蒜川,让子长在他家休息养伤月余。这件事触怒了保安县县长,很快,刘约三被伪县政府贬至金鼎山小学任教。1928年11月,经刘志丹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与刘志丹一起到苏雨生部、甘肃军阀谭世霖部从事兵运工作。
1931年4、5月份,刘志丹一抵达平凉,真是天从人愿,居然有一个人亲自找上门来探访他,并且为他提供了陈珪璋的全部情况。
这个人就是刘保堂。
刘保堂跟刘志丹是同乡,也是陕西保安,而且跟刘志丹还是榆林中学的同学。在中学时代,他们两人就有一些交往。不过,刘志丹走得更远一些,在魏野畴、李子洲等共产党人的教育下,踏上了去黄埔军校的道路,直接参加了革命;刘保堂却一直在榆林中学呆到了毕业。虽说并没有像刘志丹一样直接成为一个革命者,刘保堂却也在魏野畴、李子洲等共产党人的影响下,对革命非常神往,对刘志丹也非常崇敬,甚至到了崇拜的程度。榆林中学毕业以后,他就回到保安,自己拉起了一支队伍,后来被陈珪璋收编了,深得陈珪璋的信任,如今已经是陈珪璋手下的警卫团长了。
他不仅听说过刘志丹等人发动的渭华起义,而且还听说过刘志丹到苏雨生的军队里面搞兵运工作的事情。前面一件事情闹的动静很大,只要是西北军界的人物,谁都知道这么一件事;后面的事情却是一个名叫张秀山的共产党人告诉他的。
张秀山,陕西神木人,1911年7月出生。1926年夏天起,受北伐军的影响,他积极参加了反帝反封建以及反对蒋介石背叛革命的各种活动,思想上逐渐趋向于信仰共产主义。1929年3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天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不久,张秀山就接到了党组织的派遣,进入了苏雨生的骑兵第四师,在刘志丹、谢子长等人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兵运工作。后来,因为苏雨生之部将石子俊拉拢兵士进行哗变以及马鸿逵率部对苏雨生的人马展开了攻击,共产党人为了保存革命武装,不替军阀进行血腥战争,从苏雨生部拉出了一部分武装,撤出了一部分共产党员。张秀山接到新的命令,离开部队,进入甘肃平凉,在陈珪璋的新编第十三师做兵运工作。
张秀山接受了党交给的任务、并且成功打入了新编第十三师以后,就在该师着意留心关注那些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人,暗中引导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其中,张秀山最大的发现,就是认识了刘保堂。通过私底下的交往和进一步谈心,摸清了刘保堂的思想脉博以后,张秀山就向刘保堂公开了自己共产党人的身份,并且还把自己跟着刘志丹一块在苏雨生部开展兵运工作的事情全部告诉了他。
对刘志丹了解得越多,刘保堂就越敬重刘志丹,恨不得马上见到刘志丹,虚心向刘志丹请教,在刘志丹的帮助与指导下,成为像他那样的人。所以,一得到刘志丹有可能会来平凉的消息,刘保堂因为急于早一点见到刘志丹,跟刘志丹畅谈自己这些年来之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就遍布眼线,在整个平凉城打探刘志丹的行踪。
终于见到了刘志丹,刘保堂万分高兴,其它什么都可以抛在一边,先把自己这些年来在军阀队伍里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以及如何看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状,滔滔不绝地说给刘志丹听。
刘志丹看得出来,昔日的同学虽说并没有对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乱象做出客观而又深入的分析,更没有为此探寻出正确的结论,但是,老同学已经初步觉醒了,只要善加引导,日后不难成为一个革命者。
于是,他把自己是怎么走上革命道路,以及怎么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屡次遭受挫折,屡次爬起来重新组织队伍准备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的事情全都告诉给刘保堂,最后说道:“我们共产党人发动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彻底推翻剥削与压迫制度,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新社会,使得广大民众能够充分享受一切平等的权力。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必须发动民众,组建我们自己的军队,去同那腐朽的势力作坚决的斗争,无论遭受了多少次挫折多少次失败,我们都会挺起胸膛,坚持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刘保堂心里亮堂起来了,觉得刘志丹的确是一个胸有大志、百折不挠的人,自己可以向完全刘志丹敞开心扉了。于是,他把张秀山就在陈珪璋的队伍里,自己跟张秀山接触的经过,接受了张秀山指导以后自己思想变化的轨迹全都告诉给了刘志丹。紧接着,他就把陈珪璋部的一切情况向刘志丹和盘托出。
原来,陈珪璋本是一个开榨油坊的小商人,因为见惯了手握枪杆子的大小军阀乃至土匪武装可以横行乡里,作威作福,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便萌发了自己也要拉起一支队伍的想法。于是,他利用开设榨油坊赚到的钱,购买了几支老式毛瑟枪,找了几个跟他志气相投的人,拉起了一支只有几个人的小队伍。做小商人的经历,浇灌出他精明、狡诈的一面,使得他游刃有余地采取收买呀、离间呀、强迫呀、并吞呀、投靠呀、掠夺呀等等手段来扩充自己的实力。每一种手段,他都无所不用其极,终于把队伍搞大了一些,立马投靠了官府,成为一个小军阀。
尝到了甜头的陈珪璋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当冯玉祥把部队开进甘肃的时候,他眼看冯玉祥的势力太大,转而投靠冯玉祥,被冯玉祥任命为旅长。中原混战时期,蒋介石打败了冯玉祥,控制了几乎冯玉祥的全部势力范围,陈珪璋立即投靠蒋介石,摇身一变,就当上了师长。就这样,陈珪璋从不断地抛弃旧主子、投靠新主子的过程中,实力逐渐膨胀起来,再也不是昔日那个吴下阿蒙了。
不过,在军阀当道的年代,实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提高拥有实力者的身价,也会被实力更大乃至实力相差不多的人所觊觎从而陷入无穷无尽的麻烦。
这时候,杨虎城趁着中原混战的机会,已经控制了整个陕西,隐隐然露出了攻击甘肃的矛头。蒋介石也提防着杨虎城会攻击甘肃,独霸西北,形成跟中央政府分庭抗礼,或者尾大不掉的局面,想派遣中央军进去,一时之间又找不到借口和机会,便命令陈珪璋加强戒备,挡住杨虎城有可能发动的攻击。(1)(参见《刘志丹传》 白黎著 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64、165页)
陈珪璋只有区区一个师的人马,杨虎城真的要进军甘肃,陈珪璋岂是他的对手?三下五除二,新编第十三师很快就会被杨虎城吃得干干净净。为了不让这个噩梦变成现实,又能在蒋介石面前表现出忠诚,陈珪璋耍弄两面手段,在杨虎城面前装孙子,尽量地讨好杨虎城,巴结杨虎城,不使杨虎城找到攻击甘肃的理由;在蒋介石那边,他又信誓旦旦,表示自己愿意永远效忠于蒋介石听命于蒋介石。
其实,这还不是陈珪璋面临的最大威胁。蒋介石、杨虎城,虽说任何一方都有实力随时可以通过武力剥夺陈珪璋拥有的一切,却他可以采取两面讨好的办法,让这两个最具实力的人物不会轻而易举地对他大动干戈。他面临的实际威胁,恰恰是环伺在周围的那些实力跟他差不多的各路地方军阀。
在陈珪璋控制的以平凉以中心的大小十四个县的范围里,密密麻麻地分布着这些时刻都会出兵咬他一口的地方军阀。他们分别是:镇远的毕梅轩旅,靖宁的张应坤旅,固原的杨万清旅,庆阳的张廷芝匪部,宁县的李培霄武装,邠县的苏雨生旅。这些地方军阀拥有的军队虽说并不比陈珪璋多,地位也没有陈珪璋高,却谁也没有把他这个师长放在眼里,时不时就会有一两个家伙出动人马,朝他控制的地盘展开攻击,一口一口地咬去他的土地,吃掉他的人马,搞得他疲于应付。
要对付这六路对手的威胁,陈珪璋实在感到颇有点力不从心。更为严重的是,他的内部也很不安稳。手下三个旅的人马,相互之间总会搞一些摩擦,甚至发展到有的部将公开拒绝执行他的命令。
为此,陈珪璋非常希望有人能够帮他一把。他听到过许多有关刘志丹的传闻,很佩服他的军事才干和胆略,打心眼里希望拉拢他,让他帮助自己。可是,谁能为自己牵线搭桥呢?一听说刘保堂竟然是刘志丹的同学,陈珪璋大喜过望,马上指令刘保堂,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找到刘志丹,把刘志丹带到自己面前来。
刘志丹出现在陈珪璋面前的时候,陈珪璋脸上露出了可以触摸得到的笑意。他不仅为刘志丹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而且还为刘志丹的队伍遭到谢牛部埋伏的往事郑重地提出了道歉,恳切地请求刘志丹原谅自己约束部下不严,以至于失去了一支强大的力量。
在得到了刘志丹的原谅以后,陈珪璋紧接着就进入到正题,谈起了自己目前面临的困境,询问刘志丹可有办法让自己从眼下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毕竟,虽说久闻刘志丹的大名,知道刘志丹是一代军事奇才,却刘志丹屡战屡败的事实,还是不能让他完全放下心来。小商人的经历使陈珪璋相信,只有当刘志丹的确可以为他排忧解难的时候,他才会放心地给予刘志丹编制,乃至人马。
刘志丹一眼洞穿了陈珪璋的心思。既然是奉中共陕西省委的命令前来跟陈珪璋商谈合作事宜的,而且,在省委制定的策动甘军五个旅的人马发动兵变的计划中,陈珪璋手里掌控的人马就侧身其中,他就必须跟陈珪璋虚与委蛇一番,摆出一副一切过往的事情都如云烟一般消失无踪的样子,一说起正题,立即把准备好的计划向陈珪璋和盘托出。
从刘保堂那儿得知陈珪璋部面临的处境以后,刘志丹同时也摸清了那六路人马的底细,脑子里接连冒出了三条计策:一条是运用古代中国合纵连横的故伎,采取远交近攻的办法,联合一部分力量,或者收编一部分力量,让其他的几支对手知难而退,再也不敢妄兴刀兵;第二条是攻击好打的对手,一举消灭了这股对手之后,然后调转头来,消灭其他可以消灭的对手;第三条是攻击最强的对手,一旦把最强大的对手消灭了,其他的对手自然会受到震慑,谁还敢妄自出兵做无谓的牺牲呢?榜样就放在哪里嘛,那只会送死。
可是,三种方式不能同时运用,也同时运用不了。原因很简单:好打的对手绝不是最强的对手;实力最弱小的一方,决没有跟任何人讨价还价的资本,只能听凭别人的宰割。
在手里掌握的兵力跟对手势均力敌,或者跟对手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优势时,可以分别采取第一、第二种方式,也可以将这两种方式联合起来一块使用。而采取第三种方式呢?当然取决于自己是不是掌握了比对手绝对强大的实力,或者即使实力并不是绝对强大,也要在战术以及策略运用上具有超人一等的智慧。显然,陈珪璋部既没有绝对超过任何一方的实力,凭借刘志丹对陈珪璋的观察和了解,陈珪璋也没有超人一等的军事智慧,那么,就只能是第一、第二种方式并重,双管齐下,逐步消除或者打倒那些对手。
如何具体实施第一、第二种方式来扩大自己的力量,消灭对手呢?
刘志丹把第一个目标放在李培霄身上。不过,不是消灭他,而是收编李培霄的队伍。李培霄手里只有一千人左右,是所有六个对手当中最不具有威胁力的一个,本来,先消灭这股力量也无不可。可是,李培霄处在强敌的夹缝中,为了自身的生存,正在寻找投靠的对象,趁机收编李培霄的队伍,不仅自己没有任何损失,反而会凭空增加一千多人的队伍,实力不是更大了吗?
收编了李培霄之后,下一个目标是谁?因为张廷芝的名声太臭,动手攻打张廷芝部的时候,其他几支队伍肯定不会伸手相救。
接下来,就应该想办法联合杨万清、张应坤部,或者至少要让杨万清、张应坤部按兵不动,以便解决掉毕梅轩。毕梅轩部消灭了,杨万清部,张应坤部自然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最后,就只剩下苏雨生的一支人马了。这时候,陈珪璋接连收服了好几个对手,人强马壮,士气高昂,收拾苏雨生岂不是轻而易举吗?
陈珪璋听完刘志丹的策略,脑子里是不是闪现出了隆中对那一幕情景,是不是把刘志丹看做上天送来帮助他打天下的诸葛亮,谁也搞不清楚。事实是,因为听了刘志丹一席话,陈珪璋就对刘志丹格外重视起来了,虽说没有像刘备一样把他当作军师,却也决定全面实施刘志丹制定的计划,更不管刘志丹眼下手头上到底有多少人马,立即任命刘志丹为第十一旅旅长,并且从刘保堂的警卫团里面拨出一个营来,交给了刘志丹,充当刘志丹组建第十一旅的班底;紧接着,又把张秀山调去第十一旅担任手枪队长,帮助刘志丹扩充军队,收编李培霄的队伍,然后次第攻打张廷芝、毕梅轩、苏雨生,彻底解除新编第十三师面临的威胁。
随即,陈珪璋把宁县划出来,作为刘志丹所部第十一旅的驻防地。
刘志丹接受了陈珪璋的委任状以后,立刻带着陈珪璋给予他的人马,加上陆续从邠县逃回来的那部分游击队员,启程前往宁县,成立旅部,正式打出了第十一旅的旗号,开始招兵买马,发展武装了。
按照刘志丹的计划,第十一旅应该编为三个团,每个团的兵力约莫在一千人左右。计划中的这三个团分别是:收编的李培霄的部队;仍在南梁拉队伍的赵二娃、同守孝、杨培盛、贾生财等人发展起来的人马;从保安、安塞、延安等地发展起来的具有革命精神的武装以及在邠县被苏雨生打散的旧部。
后面两个团的人马都跟刘志丹有过约定,只要刘志丹发出通知,立刻就可以到宁县来集合,投入到第十一旅的帐下。却收编李培霄的队伍,就不是刘志丹一发出通知,李培霄就会带着人马前来投效,那需要双方都付出努力,谈妥可以共同接受的条件。
竖起第十一旅的旗帜以后,刘志丹立马派遣三路人马,分别去执行计划中的把三支队伍收入麾下的任务。
把赵二娃、同守孝、杨培盛、贾生财发展起来的人马;保安、安塞、延安等地的革命武装以及在邠县被苏雨生打散的人马拉过来,都非常顺利。他们本来就是刘志丹亲自拉起来的,或者是受刘志丹的影响发展起来的,一接到通知,就陆续来到了宁县,加入到刘志丹的第十一旅。收编李培霄的队伍却出现了麻烦。
麻烦不在于李培霄要价太高双方难以达成协议,而是在刘志丹派人过去跟李培霄接洽收编他的队伍时,另外两路人马同时打起了李培霄的主意。
这两路人马都属于陈珪璋的新编第十三师,一个是蒋云台旅,一个是谢牛旅。
本来,这两个家伙老早就打上了李培霄的主意,想收编他的人马,却李培霄手里毕竟有一千多号人,跟他们实力相差不了太多,他们曾经先后派人去跟李培霄商谈过,却谈不拢,也不愿意跟李培霄发生战争,这件事情就搁置下来了。
眼下,一听说刘志丹已经着手派人去收编李培霄的队伍了,两人心里就咕哝开了。他们两个人,蒋云台曾经参加过渭华起义,后来背叛了革命,投靠了陈珪璋;谢牛又曾经打散了刘志丹拉起来的队伍,等于是都跟刘志丹结下了仇怨。一旦刘志丹收编了李培霄的队伍,实力大增,他们这些反复无常的家伙,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觉得自己绝没有好日子过。在他们眼里,扩充自己的实力,固然是第一位的,消弱别人的实力,同样重要。目前,刘志丹正派人跟李培霄商谈收编之事,李培霄必然不做提防,二人决定趁此机会联合起来,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将李培霄的人马消灭掉,迫使刘志丹的收编计划落空。
于是,一得到刘志丹派遣的人马快要跟李培霄达成协议的消息,谢牛和蒋云台就立即率领各自的人马,共同包围了李培霄的队伍,把其大部分人马消灭掉了,只剩下少数人马逃了出去。
这样一来,刘志丹把第十一旅编为三个团的计划就无法实现。
不过,饶是如此,因为赵二娃、同守孝、杨培盛、贾生财他们已经拉起了一支数量可观的队伍,刘志丹还是可以勉强地打出第十一旅的旗号,继续在陈珪璋的队伍里干下去。
这时候,同守孝因为遭到了叛徒的杀害,由同守孝拉起来的队伍全部并入了赵二娃的手里。
李培霄无论是被收编了,还是被消灭,总之是不存在了。接下来,应该是执行刘志丹在陈珪璋面前描绘的第二步计划,即消灭张廷芝的武装的时候了。可是,无论最初制定的计划多么完善,往往会因为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使其彻底偏离原来的方向。这就是每一天、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乃至每一个国家都会面临的现实。所以,任何一个貌似完美无缺的计划,其实都不过是制定计划之时客观情势的反应,没有任何一个计划能够自始至终地得到贯彻,都必须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根据已经改变的情势,做出必要的调整,有的时候,甚至是彻底地改变原来的计划。从头到尾执行一种计划,而不根据现实的发展和需求进行调整,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失败或者死亡。
陈珪璋碰到的现实是:杨虎城终于难以容忍苏雨生对自己的阳奉阴违,派遣部队,一举击败了苏雨生的队伍。苏雨生率领余部正向宁县、正宁、早胜镇一带溃逃。为了彻底消灭苏雨生的队伍,不给其喘息的机会,杨虎城命令陈珪璋率领人马,截击苏雨生部,将苏雨生部彻底歼灭掉。
这样一来,本来打算最后歼灭苏雨生部的计划,就要移到首先歼灭的计划表上来。不过,不管是先歼灭苏雨生部,还是后歼灭苏雨生部,总之是要歼灭苏雨生部的,而且,事到如今,苏雨生部已经被杨虎城的人马歼灭了一大半,剩下的部队不多,加上已经在战斗中失利,必然军心不稳,此时出手攻打苏雨生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陈珪璋不敢怠慢,火速命令高广仁为总指挥,率领高广仁旅、刘志丹旅、刘保堂警卫团在宁县、早胜镇一线拦截苏雨生的残余部队,准备一举将其消灭。
陈珪璋原以为凭借这一纸命令,就可以彻底解除苏雨生的武装,却丝毫也没有想到最终的结果竟然大出他的意外:这一次的行动不仅没有将苏雨生部消灭,反而令陈珪璋新编第十三师四分五裂,刘志丹旅再一次陷入了灾难的境地。
原来,正如陈珪璋一直不甘心仅仅当一个新编第十三师师长一样,高广仁一样不甘心在陈珪璋的手下当一个旅长。这几乎是所有大小军阀的共性,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只要抓住机会,他们就可以叛逃、可以哗变、可以出卖,所有无耻的勾当,他们都能无所不用其极。
这高广仁当然不是省油的灯,一样充满了野心,他的野心甚至远远超出了他本人的实力和智慧:那就是要当宁夏省主席。他一样十分清楚凭借自己的实力是万万不能达成这一目的,就在军阀之间寻找同盟军,他的同盟军就是张廷芝和苏雨生。他们三个人早就为此秘密达成了军事协议,此时要他去消灭苏雨生的队伍,等于是把刘志丹旅和刘保堂警卫团这两只绵羊投进了狼群。
果然,当高广仁、刘志丹、刘保堂率领各自的人马在早胜镇集中的时候,高广仁立即以总指挥的名义,召集刘志丹、刘保堂前往他的指挥部,一块商讨歼灭苏雨生部的军事部署。
刘志丹、刘保堂毫无防备,一进入高广仁的指挥部,就被扣押起来。
紧接着,高广仁就命令自己的队伍,兵不血刃地缴了刘志丹、刘保堂队伍的械,把这两支队伍各编为一个团,一路北上,到达了合水县境内。
正应了一句老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高广仁在那边背叛了陈珪璋,准备带领队伍北上去跟张廷芝、苏雨生的队伍汇合,一块攻打宁夏;这边,陈珪璋部的蒋云台旅却在高广仁部经过的道路上设下埋伏,一见高广仁率领队伍开过来了,就立即展开了攻击。
高广仁的队伍本来就不够有战斗力,加上他强行收编的刘志丹与刘保堂的队伍不愿意听从他的指挥,在蒋云台旅的突然攻击面前,很快就失利了,一个团被击溃,一个团被消灭,高广仁带领另外一个团逃跑了。
在蒋先云旅向高广仁部发动攻击的时候,刘志丹、刘保堂见来的是陈珪璋的手下,连忙命令各自的人马把枪放下,不跟蒋云台的队伍交战,以为这样一来,蒋云台就不会为难他们了。
但是,蒋云台已经成为了军阀,一样觊觎刘志丹、刘保堂的武装,甚至还因为当年曾经参加过渭华起义,不仅认识刘志丹,而且在渭华起义的时候,因为违反军令,受到过刘志丹的斥责;刘志丹在太白镇收缴谭世麟的民团军第二十四营枪支的时候,又打死了他的姑表兄弟,此时此刻一定要活捉刘志丹,替自己以及姑表兄弟报一箭之仇。因而,他趁机把刘志丹、刘保堂的人马全部收编为己有以后,一口咬定早胜镇的兵变是刘志丹策划的,一定要活捉刘志丹,把刘志丹解到平凉法办。为此,在刘保堂前去跟蒋云台接触,向蒋云台说明早胜镇兵变的原委时,蒋云台不仅不听,反而大张旗鼓地出动兵力,准备去活捉刘志丹。
刘保堂无计可施,赶紧暗地里派遣自己的随从去通知刘志丹转移。
接到示警以后,刘志丹深知摆在自己面前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迅速离开队伍。于是,他向张秀山、王世泰、刘景范等人交代了一番,要他们在刘保堂的掩护下,一旦找到机会,就率领人马,相继离开蒋云台,前来跟自己汇合,便带领一个护兵,连夜逃走了。
就这样,自从做出了从事兵运工作的决定以后,刘志丹亲自搞了三年的兵运工作,虽然屡踣屡起,一心想要做出一点成绩,却最后还是被残酷的事实彻底粉碎了。
不仅刘志丹没有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其他各路从事兵运工作的共产党人,也都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了严重挫折。
为此,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北共产党人三年的兵运工作是失败了。
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西北共产党人的兵运工作并没有彻底的失败。毕竟,它为西北共产党人尔后完全抛弃从军阀队伍里培植并且发展自己的武装,走上独立自主地发展革命武装的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正因为在兵运岁月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刘志丹才能在合水遇险以后,召集被敌人打散的旧部,在西北地区建立起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了威震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开辟了南梁根据地;随后,谢子长等人通过艰苦的努力,也在陕北建立了红二十七军。他们机动灵活地跟敌人作战,逐步建立和发展了红色根据地,使得西北红军有了自己稳固的家园;也正是因为西北共产党人在兵运岁月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唤醒了民众的革命意识,使得红军在建立根据地的时候,赢得了民众的支持,以至于面临敌人的多次大规模围剿,红色革命武装越战越强,红色根据地屹立不倒;在红二十五军以及中央红军被迫离开原来的根据地以后,战胜了围追堵截的敌人,终于在这里找到了家园,从此以后在陕甘宁扎下根来,并以此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中心,以其强大的吸引力,使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都汇拢到她的周围,随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赢得了整个中国。
https://www.msvvu.cc/54143/54143804/112765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