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妙书屋小说推荐阅读:吻安,小娇妻!、霸道老公放肆爱、元尊、恰似寒光遇骄阳、尸命、名门隐婚:枭爷娇宠妻、惹上妖孽冷殿下、跑出我人生、漫漫婚路、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来自上古时期鳞族的道法秘传,连山易,在人世间散逸殆尽,其间自然还有爱无事找事杞人忧天的腐儒们,不断伪造所谓的古卷,将连山易的名声搞臭。这种不负责任地行为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就彭不悔和彭不忧所在的时代来看,如果那个对上古历史还有研究兴趣的学者,和别人探讨连山易的版本真伪,会招致白眼,因为在当时的上古考据学者看来,再研究这样的问题纯属吃饱了撑的,是自讨没趣,或者干脆就是消遣别人来的。
连山易的命运如此,那么,同样为上古三代奇经之一的归藏易,其命运可想而知,就其逸文来看,《归藏》的用途与《周易》一样,其《初经》和《六十四卦》的形式和《周易》基本上一样,就是爻辞不同。其最大的特点是《郑母经》和《启筮经》(也称《启筮篇》,或简称《启筮》)中所载的都是神话或历史传说中的古人占筮的占例,其形式是卦名+昔者某人筮某事+而枚占(或作枚筮)于某人+某人占之曰吉(或不吉)+爻辞,如:师曰:昔者穆王天子筮西出于征,而枚筮之于禺强,禺强占之曰:“不吉。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冲天,苍苍其羽。”明夷曰:昔者夏后启筮乘飞龙而登于天,而枚占于皋陶,陶曰:“吉。吉而必同,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乡。”
可注意的是,其内容和风格与之同时代的《山海经》惊人地相似,因此,它出土之后就引起许多人的兴趣,比如薛贞为它作了注,郭璞在《山海经注》中也经常引到它。其一部分内容与《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相关联,如《西次三经》曰:“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郭璞注:“此亦神名,名之为钟山之子耳,其类皆见《归藏》,《启筮》曰:‘丽山之子,青羽人面马身’,似此状也。”其大部分内容与《海经》和《大荒经》相似,如: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吉。(《海外西经》郭注引《归藏·郑母经》)昔者羿善射,彃十日,果彃之。(《海外东经》郭注引《归藏·郑母经》)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极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大荒南经》郭注引《归藏·启筮》)羽民之状,鸟喙赤目而白首。(《海外南经》郭注引《归藏·启筮》)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海内经》郭注引《归藏·启筮》)
另外还有一些,不一一备举,此可见其内容与《山海经》是共通着的,充满了神秘浪漫的神话色彩,有许多古代神话传说赖以保存,是一部杂取神话传说和历史古史作成的一部风格独特的易学著作。《易繇阴阳卦》或《归藏》在《汉书·艺文志》中都没有著录,《隋书·经籍志》曰:“《归藏》汉初已亡,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此书汉代时已经有所散佚,连本来的名字也失掉了,但不是只字全无,因为秦火不焚卜筮之书,一些此类的古易书还是流传下来了,它们因为不像《周易》那样被儒家尊为经典(大概就是因为它们“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没有受到重视,在无人传授整理的情况下,逐渐散佚,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内容在社会上流传,如: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明),毋惊毋恐,后其大昌。”姮娥遂讬身于月,是为蟾蜍昔夏后启筮,乘龙以登于天,占于皋陶,皋陶占之曰:“吉而必同,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乡。”
这些记载出自腐儒中的司马子长的史记和与其并立为腐儒双璧的张平子《灵宪》中的文字,后代大儒严子陵将它辑入《归藏》,并注云:“当是《归藏》之文”,与彭不悔同时代的上古神学家认为“此举此论,可谓是巨眼卓识”;也认为“此所谓《史记》者,或亦《归藏》旧文”。由此二节文字的文例和内容来看,与《归藏》之《郑母经》、《启筮经》的形式内容完全相同,必是《归藏》(《易繇阴阳卦》)的旧文无疑,说明至少楚汉时代还有其内容在社会上流传,但没有人称引说有《归藏》之书,张平子的《灵宪》虽然用其文,可是也没有说出自《归藏》,说明当时书名已经佚失,人们已经不大知道这些内容出自什么书了。因此,此书后来在汲冢出土后,在《南史·束皙传》中还称之为《易繇阴阳卦》,到了《霸唐经籍志》中就称之为《归藏》了,可见是其古名失传,名称无定,《归藏》只不过是时人在整理汲冢书时根据《周礼》等前人的说法,赋予《易繇阴阳卦》的拟名而已。
三代腐儒们,应该说已经取得成功,通过不断的湮没,篡改,甚至胡乱臆造,将人族内其他可能保留的对连山易和归藏易的真实经典,彻底碾碎。而且哪怕有心人再通过只言片语来拼凑,也只能是百不存一,望洋兴叹。还可能遭到其他古经大家的耻笑。毕竟这些上古玄奇的经典,大家都没有见过,如果无聊了拿出来煞有其事的宣扬一番,博大家一乐也就是是了。那么,为什么这些庸俗的古经学者,能够频频制造出所谓的连山和归藏呢,而且看起来还似是而非,让人一时无法辨认清楚。这是认为,这些恶意作假者,有一个篡改的可依傍的原本,这个原本,就是上古第一玄书《山海经》
彭不悔等彭族学者已经论证过,南朝出土的《归藏》在内容上和《山海经》颇有渊源,而《山海经》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历来就争论无定,但它和古代的巫术有关是公认的,特别是它的《山经》部分。在巫术之中,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占卜,二是祭祀,这两项在《山经》中都有。
首先说占卜。古人占卜的方式很多,除了用甲骨、蓍策占卜之外,还有观象占断吉凶的。比较有名的是流传很盛的星占,是根据天上的星象来占卜的,如:?辰星犯鬼,大臣诛,国有忧。(《黄帝星占》)?辰守奎,多水灾,亦为旱。(《巫咸星占》)
《山经》中也有一些与此形式相类似的占卜之文,但不是根据星象,而是根据一些奇鸟怪兽和神灵来占卜,如:太华之山……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西山经》)
小次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西次二经》)凡东次三经之首……其神状皆人身而羊角,……是神也,见则风雨水为败。(《东次三经》)
这种根据动物、神灵占卜吉凶休咎的内容,在《山经》里比比皆是,而在《海经》中则几乎没有,能找到的只有两条: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去痓。“南极果,北不成,去痓果。”(《大荒南经》)
第一条带有占卜的性质,后一条的最后三句应该是在巫术中使用的咒语,意义不明。从这一点上来看,《山经》和后面的《海经》似乎不是一种风格的古书,这一点有待以后深入研究。
《山经》在每一经之后都带有各山系神灵的祭祀方法,记载得十分详细,祭名、用牲之法都一一列出,如: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璧,稻米,白菅为席。(《南山经》)
可知《山经》部分是一部用以记录占卜、祭祀等巫术的著作,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山海经》是“古之巫书”,从内容上讲,《山经》当之矣,而《海经》则未也;然从著作者来讲,其书都是楚国的巫史所作,则又可言其为“巫书”也。那么,《易》也是古之巫书,二者可算是同一类著作,而且它和楚汉后流传的《连山》、《归藏》在内容上相关联,因此,刘歆从《山海经》中取法为古《易》命名,是不足怪的。
刘子俊曾经校订过《山海经》,不知道为什么,他对这部书十分推崇,他在校上《山海经》时,专门写了一篇很长的《上山海经表》,是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在《表》大肆渲染《山海经》是“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他对《山海经》了解得很深,所以他对《山海经》与《归藏》等古《易》书在内容和风格上的关联应该是很清楚的,他在《表》的最后也说:“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经》者,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可以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俗,故《易》曰:‘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博物之君子,其可不惑焉”,本来“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是《系辞》说《周易》的,刘子俊却拿来说《山海经》,可见在他心目中《山海经》是可以和《周易》等量齐观的书。
其实联系到楚汉末帝莽龙子的篡位代汉,他的主要经学住手就是本来也出自楚汉皇族的刘子俊,两个人私交密切。那么,莽龙子既然被认定是鳞族复辟者,可见是得到一些关于鳞族上古传承的。也就是说,莽龙子很可能将这些秘密,拿来和刘子俊作为交换的底牌。
要知道刘子俊这样的古经学大家,不爱荣华富贵,只一心痴迷上古谜题秘籍。看到莽龙子这样的货真价实的上古遗留,很可能会使他豁然开朗,关于许多上古的传说,秘闻,乃至实物,都会让刘子俊大呼上天有眼,今生有幸。自然感激涕零对莽龙子俯首帖耳。莽龙子是一心渴望恢复旧制的,以上古为美,而刘子俊出于私心,也极端渴望在新朝中成为天下经学之牛首,或者说,他渴望自己能够再塑经典,成为诸子百家中的新圣,也就是经圣。为了这个不易达成的目标,刘子俊心潮澎湃,辗转反侧下,终于决定,还是古为今用,炒冷饭,没有经典,自己就塑造出经典来。
前面说过,《易繇阴阳卦》在楚汉名目内容大多都佚失,只剩下一些残篇零简,刘子俊博览群书,肯定见到了这些残文,以他的学识,必知此乃一部失传的古《易》,因为里面也有六十四卦(所以他在后来重新造《连山》的时候把这些内容都用上了)。他作《周礼》的时候,《春官·大卜》里有“掌三兆之法”,这大约是真正的古传,以此推之,占筮的《易》书也当不止一种。而他正知道除了《周易》之外至少还有一部古《易》,但苦于不知其名,无法致用。恰巧,这本古《易》中的内容与《山海经》的内容极相似。于是,刘子俊就照猫画虎,根据《山海经》虚拟出两个古《易》书的名字。
他先根据《山海经》的第一部分《山经》即《五藏山经》拟出来个“连山”的名目,因为《五藏山经》共记载了五千三百七十山,的确是一山连一山、山山不断的样子,是一部真正的《连山》,这个很直接,也很直观,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然后根据后面的《海经》拟出了个“归藏”的名字。因为《海经》记述的是“四海之内”和“地之所载”的内容,而且其中的《海外经》又叫做《大荒经》,大荒就是大地。首先说“海”,《庄子·秋水》曰:“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其性属水,水在《周易》中属于坎卦,《说卦》云:“坎者,水也,……万物之所归也。”从中取了个“归”字;再说“地”或“大荒”(就是大地),在《周易》中属于坤卦,《说卦》云:“乾以君之,坤以藏之”,从中取了个“藏”字,二者合一,就有了《归藏》这个名目了。
https://www.msvvu.cc/63847/63847933/289373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