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藏木于林
妙书屋小说推荐阅读:吻安,小娇妻!、霸道老公放肆爱、元尊、恰似寒光遇骄阳、尸命、名门隐婚:枭爷娇宠妻、惹上妖孽冷殿下、跑出我人生、漫漫婚路、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把连山易这个鳞族修炼的道法给藏匿起来,而且做成悬案,这是人族腐儒的一个创举。他们既仇视则会中可以让山林精怪都能和人族一争雄长的可怕道法,又担心又好奇者不知道轻重厉害,将这种厉害之极的道法流传,将来又造成鳞族泛滥的大灾。所以,想出了一个藏木于森林中的损主意。
这就是大量的有计划地造假,不断地公布所谓的连山易的真版本。自然,这些被偶然发现的版本,均出自伪造,甚至大量摘抄其他上古典籍,毫无指导意义。
这样做,就会让人族中的担心鳞族复辟者,逐渐让连山易变成一种笑话,无论是上古考据还是文化典籍研读,都会将所谓孜孜以求连山易的人当做傻子,疯子,因为这种东西,会被扣上道听途说子虚乌有的东西。你去研究这样的不靠谱的典籍,岂非是疯了傻了?
即使你真的有所发现,旁人也会侧目而视,觉得你简直不可理喻。试想,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还会有多少人能下决心去做这样的苦工呢?久而久之,自然大家会将连山易当成一种聊作为谈资的东西,而论起真实性,则频频摇头,觉得是没有讨论价值的。
彭不悔此前就是这样的论调,而且比彭不忧还激烈,结果得到异人点拨,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孤陋寡闻,人云亦云,不知不觉就被腐儒这些善于篡改历史抹去其他种族文明印记的斯文败类,所谓的卫道士带到陷阱里去。
按照月族强者的解释,其实,《连山易》与《归藏易》可以被丢失,但它的内容不可能无影无踪,至少它们的书名是追索其内容的重要线索。这点也给了彭无害极大的启发,既然《周易》这本古代化学典籍是它们的同类,那么它们也必同化学有关。关于把周易当成化学反应大全,是元帅的解释。因为在元帅看来,周易是一种关于掌握元素的奇妙反应的道法,而这种元素,虽然不同于科技树文明的化学元素,但可以将其理解为华夏九州之内的金木水火土这样的炼气元素。
虽然《周易》系统讲解了元素的形成,分布及其作用,但这也只相当一部现代基础化学,或称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与核化学部分都没有涉及。而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核化学无法截然分开,故《连山易》与《归藏易》极有可能是对这两部分的补充,即它们分别是古代的“生物化学”与“放射化学”。
在现代“有机生物化学”课本中,域外星际的科技树文明经常用“链”来形容分子团所连成的有机大分子,如“饱和链”、“不饱和链”、“环链”、“肽链”、“DNA链”等等,而“链”是由一个个金属环相扣而成。古人用“山”替代“环”,用起伏连绵的山脉来形容这些有机大分子的形态,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把有机化学更名为“链化学”不算过分的话,古人把它称为“连山易”则自在情理之中。
在全息系统中,元帅曾经谆谆教导说,现我们已无从得知古人研究了哪些有机大分子,但他们的有机化学知识必然会被运用于生物学与医学,在古人留下的医学文献中,应该有《连山易》的思维痕迹显现出来。果然,在彭不悔的有心观测下,他在三代以来的很多关于生命科学的领域,发现了一些比较有趣的现象。也许,这就是连山易的蛛丝马迹吧。
从楚汉人归纳整理出来的《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来看,除人体的五脏六腑用地球的“五行”来喻指外,人体筋胳中的许多穴位还直接用山形水势来比附。如梁丘、三里、巨虚、丰隆、厉兑、商丘、陵泉、大包、承山、昆仑、涌泉、内关、风池、丘墟、天泉、外陵、鹤顶、地机、陷谷、天柱、灵台、曲垣、陶道、玉田、支沟、金门、风岩、珠顶、岩池、下关、地仓、石门、地甲、梁门、石关、四连、外丘等,有如随筋络进入蜿蜒起伏的山脉,巡视一处处胜境,这些穴名的最初来历极可能同《连山易》有关。
古代医家还把不同的脉象描述为浮、沉、迟、数、虚、实、滑、涩、洪、细、濡、弦、紧、促、结、代等,而彭不悔发现,同样可用这些脉形来描绘千里连绵的山势。最妙的是,彭无害发现,域外星际坚里梅邦联医学中的的心电图画的就是这峰来波往的山脉。这可真是殊途同归,人族的文明终究有相通之处。
在彭不悔看来,《连山易》中的内容在渗入古代医学文献的同时,还有可能窜向堪舆风水杂学之中,人们将其发挥运化,用于观山说水、择宅选坟,逐渐演变出一些有关峰岭骨象、地气结穴、藏风得水,虎踞龙盘之说。
对此,深得域外星际科技树文明体系熏陶的彭无害则认为,有关核化学的《归藏易》则不容易流传于民间,一是知易者不敢贸传,二是学易者不易学透。况且,其易理高险,习无所用,归藏于深山密穴,自成必然。
在《归藏易》中,砹At、氡Rn、钫Fr、镭Ra、锕Ac、钍Th、镤Pa、铀U等放射性元素必有它们各自的古(卦)名,而且它们的卦象也可能同“六十四卦”类似。如果未来的考古学家能发现现叠有7层爻的卦象出现,彭无害才行啊in想它们定是《归藏易》卦无疑。当然,《归藏易》中的某些卦辞可能就散落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之中,只是现在还无法识别。
《易》是华夏文化的源头之一,自楚汉以来倍受重视,被尊为“群经之首”。根据《周礼·春官·大卜》云:“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此说自楚汉以来,不知倾倒了多少痴迷的文人,虽然他们大多数没见过《连山》、《归藏》为何物,却纷纷凭猜想立说(这看看金元人马神娘的《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归藏》后的《附诸家论说》就可明白),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如杜预《左传注》中所云:“《连山》,伏羲;《归藏》,黄帝”。另一种说法如《周礼·春官·大卜》贾疏所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南朝宋朱震《汉上易传》则综合此二说云:“《山海经》曰:‘伏羲氏得《河图》,夏后氏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但是今本《山海经》中无此文,此文句与其经文不类,疑系误记或伪托。这些说法都是凭空猜测,良不足据,因为《连山》、《归藏》二书名在秦汉以前是否存在,尚是一大疑问。
《连山》、《归藏》二书名,最早见于《周礼》,在刘子俊“发现”《周礼》之前的众多先秦及秦汉古籍中从无提及。《周礼》这书很早就有人怀疑是刘子俊造的伪书,大儒鲁郭茅有云:“原来《归藏》之名,仅见于《周礼》的《春官·大卜》,与《连山》、《周易》共合为所谓‘《三易》’,但《汉书·艺文志》中并没有《连山》和《归藏》的著录,我疑是和《周礼》一样,乃刘歆所伪托的东西,不过那伪托品没有流传便化为了乌有。”
刘子俊把秦汉以前的一些古书或资料拿来经过重新编辑,删改增损,作成了《周礼》,虽然不能说里面的内容全是他伪造的(实际上里面大部分的内容还是先秦传下来的古代材料),但其中肯定有他伪托虚造的成分。当时的儒者普遍认为,《连山》、《归藏》在刘子俊以前根本没有这两个书名,其名目正是刘子俊自己拟造出来的。但也并不是毫无根据,其根据就是当时还流传着的一些古《易》书残篇和《山海经》。
《连山》这书在历史上有好几部,比如梁元帝有《连山》三十卷,隋代的刘炫也伪造过《连山》,宋代出现的《古三坟书》里的《山坟》也称作《连山》,这些都是后出之书,可以不论。但是,在这些《连山》之前,的确还曾经存在过一部《连山》,因为南朝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两次引用过它:
《连山易》曰:“禹取涂山之子,名曰攸女,生余。”(《太平御览》卷一百三十五引《帝王世纪》引)
《连山易》曰:“鲧封于崇。”(《史记·夏本纪》索隐引皇甫谧曰引)
由此可以知道,在南朝当时还有一部叫做《连山》的书在流传,而且这部书所载的故事和夏代有很大的关系。关于这部《连山》的征引,在彭不悔时代之前的上古学者,能知道的最早者就是南朝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在此以前的书里就找不到了,楚汉时代的著作里当然更找不到。
北朝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引用了两条《连山》文字,兹录于下:?《连山易》曰“有崇伯鲧伏于羽山之野。”(《淮水注》引)?《连山亦(易)》曰“启筮亭(享)启筮神于大陵之上。”(《颍水注》引)
其中第二条的文字是有讹误的,有大儒好事者辨析云:?“此文‘连山亦曰启筮亭’七字有误。考《御览》八十二引《归藏易》云:‘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初学记》二十四亦引其略),此文疑当作‘《连山易》曰: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盖《连山》、《归藏》两《易》皆有此文,抑或本出《归藏》,郦氏误忆为《连山》,皆未可知。今本‘连山亦’,‘亦’即‘易’之误(易、亦音相近);‘启筮亭’三字又涉下‘启筮享’三字而衍(亭、享形相近),文字传讹,构虚成实,遂若此。”
其说甚是。马神娘把这条文字辑入《连山》是对的,但是没有注明出处,其所本者即此。马辑文作“阳文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阳文”二字乃衍文。郦道元的时候《归藏》已经在社会上流传很久了,他无由把《归藏》误为《连山》,唯一的可能就是《连山》中的部分内容和文字与出土的《归藏》相同,那么说明其作者在制作这部《连山》的时候,也使用了当时还有所存留的《归藏》残篇。
所以,这本《连山》当是鲁郭茅所说的“乃刘子俊伪托的东西”,或者是刘子俊以后的东汉人伪托的东西,桓谭《新论》曰:“《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又说“《连山》藏于兰台”,应当是确有其事的,说明楚汉的时候的确有部《连山》,但并没有象大儒鲁郭茅说的那样“没有流传”,而是有流传,只是流传不广,桓谭看到了,把它写进了《新论》,皇甫谧看到了,在《帝王世纪》中引用了,北朝的郦道元也看到了,在《水经注》里也引用了,后来就逐渐式微,终于佚失不传,否则用不着梁元帝再来作一部《连山》,更用不着霸唐刘炫再来伪造了。
能支撑连山易是后人堆砌编造的,其实是受归藏易的牵连。
在大争之世,南朝有一件关于上古考据的大事发生,就是汲冢中出土的古易书《易繇阴阳卦》,成了当时九州内时人所见到的《归藏》。
精擅于上古典籍考据的大儒鲁郭茅认为,汲冢出土的《易繇阴阳卦》和《周易》一样,是仲尼宗师以后、大争初年楚国人的作品,与《周易》产生于同一人之手,即同为駻臂子弓所作,而《易繇阴阳卦》产生略早,是一部货真价实的古《易》,是儒门中人在整理汲冢竹书的时候把它命名为《归藏》的。彭不悔认为,鲁郭茂的这些观点中有许多可商榷之处,但是他认为现在九州人所说的《归藏》就是《易繇阴阳卦》、是楚国人的作品,应该是不易之论。只是这本出土文献的《归藏》到了南朝时也佚失了,现在大家能看到的内容,就只有金元时马神娘的《玉函山房辑佚书》和他人的辑本了。从这两个辑本可以知道,这本《归藏》有《初经》、《六十四卦经》、《齐母经》、《郑母经》、《启筮经》、《本蓍篇》等篇目,卷帙应该是不小的。
https://www.msvvu.cc/63847/63847933/289373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