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彭无害彭不忧 > 第331章 道德天下

第331章 道德天下


另外,即使是王叔来夺位,可王叔毕竟也是一族之人,也是姬周同类,怎么就能将王叔形容为凶恶的猫头鹰,来夺取一个所谓幼鸟的窝巢呢,这个幼鸟以及其悲愤控诉的母鸟,显然不是鸱鸮一族,否则同类相残就说不通了。从诗中描述的内容来看,应该是比较弱小柔顺的鸟,一直胆战心惊提心吊胆的生活,不防备还没有逃脱命运的噩梦,被鸱鸮不断地欺凌,而且显然是要断绝其根苗子裔。这就是深仇大恨了,也不符合姬周家族的一贯家风。

        在姬昌也就是文王之前,为了保证姬周王室的传承,对接班人是进行了严格挑选的,绝对不允许出现什么阴谋和暴力,众所周知的太伯奔吴,就是在姬周内部权力进行和平转移的一个充满温情和谅解的例子。这是姬周的文明传统,也是人族大儒津津乐道的所谓兄贤弟恭的典范。虽然背地里是一定有其他缘由,但形式上必须如此行事才能让众人信服。

        除开在王位继承上大家争取不撕破脸皮,以一种和平协商妥协退让的方式解决,即使在矛盾尖锐,进行武力对抗的时候,也绝对不允许对涉及到姬周宗室之内的同族大开杀戒的,这从来就不是姬周标榜的道德所允许的。毕竟即使是周公后来谋定后动,平定了管蔡之乱,也没有斩尽杀绝,关于管蔡之乱,也叫三监之乱,是彭不悔给彭无害详细讲述过的历史功课,因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确定了道德天下的格局。

        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曾经为如何巩固他的统治,尤其是对远离国都丰、镐的东方广大地区诸侯国的统治,而昼夜不安。他的弟弟周公姬旦,是一位有深谋远虑的大政治家,是他夺取天下、巩固政权的主要助手,为他提了个好建议:一、把商纣王的儿子禄父(也叫武庚)封为商侯,继续留在商都,用这个办法来安抚其他商朝的贵族和诸侯;二、派他的第第管叔、蔡叔、霍叔分别担任管国、蔡国和霍国的国君,由他们对禄父及其他东方广大地区的商朝逸民和诸侯国君加以监视,历史上称为“三监”。

        另外,从长远计议,周公认为黄河以南、伊洛一带原是夏王朝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披山襟河,形势险要,又处于天下的中心,便于天子控制各个诸侯国,也便于各个诸侯国向周天子纳贡,应该在此另建新都。这些建议都被武王采纳,成为了日后管蔡之乱的伏笔。

        灭商后的第二年,周武王病逝。他13岁的儿子姬诵即位,姬诵就是周成王。在武王病重时,周公旦曾去祭祀,为武王祈祷,他写了一张小纸条,放在了盒子里面。这些也成为了后来管叔和蔡叔对周公进行诬陷的假证据。根据周武王的遗愿,周公旦和召公奭共同辅政,周公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传说,他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贤人求见,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见他们;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这就是后来“周公吐哺”成语的来历。

        同时,纣王的儿子武庚表面上虽然臣服,但是骨子里恨透了周王。他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重新恢复殷商的统治。于是,他乘乱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等族,明目张胆地造起反来。他们谣言说周公想要篡位,那个小纸条里写的就是叫武王赶紧病死,自己好篡位。于是,周公与年轻的周成王进行了一次谈话,并且打开了盒子,原来纸条里写的是周公愿意自己死去,来换武王的阳寿,周成王十分感动。

        是时武庚利用战机,联络庸、奄、薄姑、徐戎、淮夷、熊(祝融)、盈(赢)诸族共图复国,声势远比新起而内部分裂的周强大。周公和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经过三年东征,平定了三监叛乱。《逸周书·作雒》篇说,武庚北奔,管叔自杀,蔡叔被囚;周公征服熊、盈之族十七国,俘淮夷之族九邑。《孟子·滕文公》篇则说,其灭国五十。地居河汾之东的唐也起事策应武庚的叛乱,后为周公诛灭。这次战事是继武王灭殷之后,周公为彻底征服殷族及其同盟作出的最大功绩,周朝的统治由此奠定下来。

        周公旦做《周礼》,《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堪称为上古文化史之宝库。建都洛邑后,周公旦开始实行封邦建国的方针。他先后建置71个封国,把武王15个兄弟和16个功臣,封到封国去做诸侯,以作为捍卫王室的屏藩。另外在封国内普遍推行井田制,将土地统一规划,巩固和加强了周王朝的经济基础。极大的削弱了殷商部族的反动势力,周朝的统治逐渐走向正轨,并且创造出了著名的“成康盛世”。

        这就未免太神奇了,要知道姬周只是僻处西陲的一个小小方国,虽然历经公刘和古公亶父励精图治,从纯粹游牧转为农耕为主,但无论衣着打扮,大家还是戎人风俗,甚至比不上大邑商贵族的华丽绚烂,为何一下子能从贫穷寒酸变成暴发户,开始讲究其饮食起居的贵族范儿来了,而且是完全不同于大邑商的崭新的一套礼仪规范。这一切,当然和历史关键处的人物有关。

        在彭族长老堂内,最年轻优秀的长老彭不悔看来,如果将简单的三代之中最卓越繁华的大周的开国历史,浓缩成以上这样一副简略的梗概的话,那么只有一个人是其中的熠熠生辉者,这个人,既不是开国天子,也不是什么世外高人,他就在王室之中,代表天子的权威发布了一个又一个至关重要影响深远的决策,最后,一个庞大的天下图卷在其权力的大手中徐徐展开,山河柔顺,万邦来朝。当然,最重要的是,他给天下各族制定了强大的规矩,这种规矩覆盖了世间的万物,显示出要统管一切的霸气,这就是所谓的王?这是人族从来没有领略过的强大的东西,一下子就从蒙昧草莽中跃升为衣冠礼仪的上命,被天道眷顾,被天心所喜,成为天的子民。然而,事情又怎么会如此简单呢?

        依据彭族百珍堂秘藏的画像,周公姬旦似乎长着一双忧郁的眼睛。这有点遗传了他的父亲周文王,那深邃和忧郁,掩藏着一个伟大杰出人物的智慧、敏锐、涵养和王气。这是距离彭不悔之前500年前的时代,那个料峭的早春,在彭不悔的识海中见到的周公,正伫立在冻结的黄河岸边,他那双深邃忧郁的眼睛里,充满了对未来和未知世界的瞭望和忧思。

        天地无声,四合静寂。一切都已经发生,一切都刚刚过去。在这个必将成为华夏历史上意义非凡的早春,他不仅亲眼目睹了那一场血流漂杵旷世惨烈的牧野大战,也亲眼目睹了商都朝歌的锦绣繁华于转眼间的灰飞湮灭,更是亲眼目睹了商王帝辛在鹿台自焚熊熊火光中悲壮的一幕。

        他的内心没有冲动和狂喜,他最直接的感觉是,周人的这场胜利来得太过容易了,这天下得来的有点意外,是否也有点侥幸。

        一侧那曾经壮观高大而又富丽堂皇的商纣王的鹿台被焚毁了,王宫的玉石门、黄金柱也坍塌成一地废墟,昨日所谓可以行船走马的盛大的酒池、肉林溅满了失败者的脑浆和鲜血,而那个风情万种惊艳绝世的美人妲己,也幻影般消逝在萧萧战马隆隆兵车腾起的漫天烟尘中了。而摆在眼前焦灼紧迫的现实,是历经五百年殷商王朝统治的辽阔土地上,生活着成千上万的殷商遗民,像一望无际的庄稼一样,繁茂地生长在四野八荒。他们眼睛里燃烧着国破家亡的耻辱和仇恨,他们的内心压抑着轰鸣跌宕的情感和渴望;而在王朝的更远的地方,有着不屈历史强悍不死的东夷部族,遍布山东半岛和淮河流域,及其东北,及其南蛮,及其荆楚,及其西戎,无处不风声鹤唳,潜藏了对周王朝这个新生政权的疑虑、敌视、威胁和随时都有可能的颠覆。那么,一个伟大的王者,该如何君临天下,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强大的王朝,这是一道严峻的命题,一个巨大的考验,一次关乎现实和未来的生死抉择。此后许多天里,他都和哥哥周武王姬发在一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他们有过历史的回顾,他们有过兴衰的探讨,他们有过治国的论争,他们有过天下的思考。

        结果后人都看到了。

        一方面,周武王开始着手准备大肆营建洛阳东都,作为统治东部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在政治体制上,全面推行周初大封建。这两个方面,无疑都是周公旦为武王策动的战略主张和远大谋划。因为之前关于如何处置殷商遗民,周武王先问了太公望。

        太公说,我听说过,爱屋及乌。反之,人不值一爱,那么村落里的篱笆、围墙也不必保留。——意思是统统杀掉。武王不同意。又问召公。召公说,有罪的杀,无罪的留下。武王觉得也不妥,没有采纳。于是便问到周公。周公说,让殷人原地安居,耕种原来的土地。争取殷人当中有影响有仁德的人。——这就是分化瓦解、以商制商之策。武王大加赞许。

        于是,武王先一步以“以商制商”之策,对殷商贵族实行大赦,散发鹿台的钱财,打开钜桥的粮仓,赈济饥饿的殷民。然后便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商朝旧地,建立诸侯国家,以暂时笼络统治商王朝的旧奴隶主贵族;并在其管辖的范围内保有商朝太庙,祭祀商族先祖,延续祠祀香火,以缓和周商矛盾,消除他们的敌对情绪。对此,周公旦突然有了另外的警醒,觉得对武庚的分封,固然有稳固新生政权的战略意义,但这也等于放虎归山,有点博弈的意味,埋伏下了太大的隐患。于是在他的建议下,周武王又把商朝旧地再划分出两块来,一块封给自己的弟弟姬鲜领导,建立了管国;一块交给另一个弟弟姬度管理,建立了蔡国。其目的昭然若揭,就是派了他们,去对武庚监视居住,以防发生“意外”。这样即监督别人,又被人监督,互相牵制和钳制,史称“三监”。

        之后,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周初大封建。周武王把周都镐京及其以东至洛邑一带的广大地区划归自己直接管辖,即王畿;将王畿以外的大部国土分封给自己的直系亲族、功勋卓著的臣子、以及以往历史上的老牌异姓贵族。再封神农的后代于焦地,封黄帝的后代于祝地,封尧帝的后代于蓟地,封舜帝的后代于陈地,封大禹的后代于杞地;另把开国功勋太公望姜尚封于营丘,建立了齐国;周公旦则封在山东曲阜,建立了鲁国。等等。这样,天下便划分出来一系列个大小国家,“授民授疆土”,形成辖区,即所谓的诸侯国。这些诸侯代替天子管理他力所不及的大部分国土。

        诸侯国的版图均成正方形,即所谓的“方国”;其边长大小由天子划定,其爵位根据地位的尊卑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除此另封有附庸国。国土的大小也因爵位的高低而不同,环列在王畿的四周,拱卫王室,以蕃屏周。一旦遭到外敌入侵,诸侯便拿起武器率军前来支援,担当他们的义务和责任。

        这些封建国家初封之起,几乎就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周的道德天下的礼仪,究竟如何推行。其中齐国和鲁国是两个典型。


  https://www.msvvu.cc/63847/63847933/289374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