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彭无害彭不忧 > 第249章 燧人传说

第249章 燧人传说


有巢氏的由来,可以回溯到燧人氏,燧人人才是翔族真正的始祖,因为他们发明了自日精中汲取真元的功法,这是所有翔族能够改换体质,修炼烈日和炎阳两大功法的根本原因。

        而在人族的典籍中,事情被啼笑皆非的修改了。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当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彭无害所得到的元帅藏珍中,就有一块峙峪骨刻,元帅本来是学识渊博,擅长历史和文学的,他来到九州,自然对九州的考古发生了浓烈兴趣,在道法的修持下和自身原来的功法帮助下,元帅踏遍了九州秘境,进行了数百年的考古。峙峪骨刻就是其重大收获。能够解开燧人氏的秘密。

        根据元帅的考古笔记,这个骨刻上,并没有直接记载钻木取火,而是记载了权力交接时的仪式,骨刻来源于3万年前峙峪人的时代,这个新的燧人,正是发明钻木取火技术的那个人。从文字中“人”挺拔的身姿,我们能看出来他非常年轻,资历不足,原本绝无可能成为新的领袖。

        这次燧火相传,是跨时代、非同一般、最重要的一次,是值得为此而专门发明文字进行记录,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个故事一代代传递下去的无比巨大的“兀迹”,是直到数万年后《穆天子传》,仍然值得天子歌颂、登山刻石、“纪兀迹”以确保后人铭记的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毫无疑问,只有人工取火的发明,可以配的上这样的重大记载,也就是当时人类能够想到的最久远的纪念,骨刻和石刻。

        通过这个骨刻得内容,可以得知,古老部族少年通过观察啄木鸟,发明了钻名取火的技术,从而被推举为新的领袖,华夏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出现老的领袖仍然非常健康并且没有发生战争就进行了权力交接。

        对于后人,毫无疑问是钻木取火的发明更为重要,但对于后来的天子、帝王们,他们更关注的是权力的交接,所以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在民间代代相传,而燧人氏这次不一般的权力交接,成为了后来想做圣人的帝王们不断模仿的“禅让”。

        少年为何要观察啄木鸟? 我们知道,燧人时代,农业尚未发明,各族生活不断迁移,为了避开寒冬和酷暑,他们理所当然会跟随着候鸟,冬天去南方,夏天回北方。他们尚未掌握春夏秋天的规律,但候鸟知春秋,所以候鸟成为了他们崇拜的对象。

        不同的族群选择跟随不同的候鸟,也有了不同的崇拜对象,并最终发展出不同的崇鸟文化。如何区分候鸟和非候鸟,一定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一门课程,这关系到整个族群的生死存亡,绝不可出错。

        老人们一定无数次教育过,啄木鸟不是候鸟,要是跟着啄木鸟而迁徙,我们肯定早就死定了。说不定他们还会编造出一个愚蠢的族群崇拜啄木鸟、跟随啄木鸟而迁徙,最后在北海寒风吹来的时候,仍然留在北方冰天雪地中而被活活冻死的故事。

        可能正是古人们丰富而准确的鸟类知识,加上其他的一些技术限制,导致古老的种族掌握稳定保存火种技术后的几十万年,仍然没有人发明钻木取火。

        但少年天然就是调皮、叛逆的。老人们越不让做的事情,越有兴趣。老人说我们要仔细观察学习大雁的特点,啄木鸟就没有必要研究了。但有个少年就是不听话,不想观察大雁,终日坐在树下看着啄木鸟,最终发现了啄木鸟钻木而产生火星的现象。

        他把这个现象告诉老人们,没有人相信,都嘲笑他不可能,火是来自上天,隆隆巨响的天雷,才能勾起地火,那些不值一提的啄木鸟,哪能掌握这项天神才拥有的本领?

        但少年坚持认为自己没有错,啄木鸟真的可以钻木而产生火星,在少年的坚持下,老人们也逐渐发现了这个现象,他们从此无比崇拜拥有天神本领的啄木鸟,和少年一起不断观察,并进行模仿学习,终于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技术。

        少年,于是也成为了新的领袖。3万年前峙峪人已经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这在考古上也有体现。在峙峪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烧骨、烧石,说明峙峪人已经长期使用火。但峙峪遗址没有像北京人遗址那样有堆积如山的灰烬,这又说明峙峪人已经不再需要用不断燃烧的方法来保存火种了,他们已经熟练掌握人工取火的技术。

        人工取火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但纵览全世界的神话传说,除了华夏,都没有发明人工取火的故事,燧人氏钻木取火,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原生文明,其他所有文明,都是像希腊神话中描述的那样,从华夏开始,一点点薪火相传,慢慢发散出去的,全都是次生文明。中华文明两个民族符号龙和凤,其中凤毫无疑问来自于崇鸟文化,其源头正是燧人氏观察啄木鸟而发明钻木取火。

        燧人氏以啄木鸟为图腾,其他族群在获取了钻木取火技术后,没必要改变自己的图腾,所以后来凤的形象,不一定要是啄木鸟的样子,仅仅保留一个尖嘴,但许多鸟类都是尖嘴,不好区分,我们知道凤文化的源头就可以了。其实凤凰最神奇的传说,大多都和火有关,火凤凰,也正说明了其文化源头。

        不同的族群崇拜不同的鸟,例如,《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嗥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的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谣者也。”

        至此,因为鸟取火,日精为生灵所采,神族不再是天地之秘的唯一掌握着,日精为轻而盈,充满阳刚之气,符合飞翔之道。采集日精逐渐可以让经脉改化,成为可飞翔之族,这是翔族的来历,也是东夷的根源。而翔族的功法就分两种,一种是烈日,一种是炎阳,一个主攻,一个是提升自身。太极生两仪,两仪而四象,从此翔族功法就繁衍出各种厉害的招式。甚至返璞归真,直接凝结成日精爆发。此乃后话。

        翔族既然能翱翔天际,显然在征战时候也推崇能够实施远距离飞翔之攻击,所以弓箭就成了东夷族最自然地武器。从有形之物到无形之物,曾经匍匐颤抖于神人脚下的第一批人族,他们可不是女娲大神用泥巴捏出来的,而是完全靠自己的聪明坚韧,勇敢奋发而窥破天地之秘,自己勇猛精进而形成的强大种族。在他们初现这辽阔的古代大地上时候,神州还没有大神,真正的大神,恰恰是在他们的族裔后代中形成的。

        远古东方部落称为夷,而东夷作为一个名词则来自于周代,因为周室相对于东方诸夷部落来自于西部,但是后来这个词被史学界统一用来借指史前中国生活于今山东,淮河地区,活动在今泰山周围的被称为夷的众多部落、方国的一个名词范畴,词义性质从地理名词转变成对中国文化起源领域意义上的文化渊源性质的名词。

        东夷,即东边的夷人,“夷”,古山东话中音同“人”,原意为“一人负弓”(《说文解字》),与华是同位语。东夷作为一个名词则来自于周代,周人为了记述历史就把中原以东的众部落称为东夷,事实上他们只有一个部落自称为“夷”,后来这个词被史学界统一用来借指史前中国生活于今山东,淮河地区,活动在今泰山周围的被称为夷的众多部落、方国的一个名词范畴。

        东夷文明作为华夏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他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同西方戎羌系文明、南方苗蛮系文明,一同构成了整个华夏文明初始的系统体系,是黄河文明乃至整个华夏文明的主体和渊源之一。

        东夷文化有两大特征,?第一是太阳崇拜,?第二是鸟崇拜。

        《山海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海之外,甘泉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羲和,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渊。”?也就是说,羲和国中有个女子名叫羲和,她是帝俊之妻,生了十个太阳。“太阳之母”这是关于羲和的传说之一。

        羲和部落遗址位于东海之滨的山东省日照市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内的天台山上。这里留有太阳神石、太阳神陵、老母庙、老祖像、观测天文的石质日晷、祭祀台、石椅、石磨、积石冢等遗存,出土过石斧、石锛、石铲、石箭头等器物。

        据《山海经》、《尚书》和《史记》记载,羲和族人在汤谷祭太阳,在天台山观天象。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羲和后裔大羿、太昊、少昊、伯益等都曾在山下尧王城遗址一带建立强大的东夷古国,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日照天台山因《山海经》中的记载而得名,现在已开辟为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东南海之外,泔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

        天台山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南,离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尧王城遗址月3公里。尧王城遗址出土的墓葬的头像都朝着天台山的方向。据考证,天台山中有汤谷,是东夷人祖先羲和祭祀太阳神的圣地,是东方太阳崇拜和太阳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东夷人祭祀先祖的圣地。

        天台山主峰海拔258米,面临大海,环绕在群山之中,山峦起伏,郁郁葱葱,山下河流交错,稻田纵横。天台山上有羲和部落遗址、太阳神石、太阳神陵遗址、女巫墓、祭祀羲和与女娲的老母庙和老母洞、老祖像、大羿陵和嫦娥墓、女娲补天台与神鳌、天然东方神龙、魁星阁遗址与独占鳌头石刻、忘忧谷、秦始皇赐名的望仙涧、东方朔记载的东方玉鸡等众多遗迹与传说。

        天台山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圣地,曾经吸引无数历史人物和文人墨客到此驻足。天台山主峰南侧留有姜太公避纣时的太公台和太公崖。秦始皇东巡琅琊时曾三次到天台山祭祖求仙,并将汤谷南侧的山谷赐名为望仙涧。大荒居士应东海居士之邀前来天台山汤谷做客,酒后雅兴大发,曾挥毫写下上联:“汤谷汤汤汤汤汤谷东海外羲和祀日石为神”的上联,东海居士随声和之写出下联。可惜下联失落,至今无人能补。天台山主峰北侧的东方神龙总长约100米,其头20米,身65米,尾15米。龙头上有泉二,深不过半米,径不足5尺,但即使大旱之季,泉水也常年不涸,世人异之。寿星彭祖游历天台山饮此泉水后留下“登斯山断七情身已是三界之外,饮此水净六欲心不在五行之中?”的对联,横批是“再来一瓢”,并赐名神龙泉。龙头上两泉形似龙眼,一只圆睁,一只微闭,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动情。昔有东方文殊写到:“睁一只眼看破红尘乃知烦恼自从心中出四大皆空万事需随缘,闭一只眼参透禅机方能平常之心对世界三省其身六根得清净”。而南郭先生则曰:“睁一只眼看斗转星移绿水青山风花雪月世上无限美好事,闭一只眼听松涛海浪莺歌燕舞男唱女和人间多少天籁音”。


  https://www.msvvu.cc/63847/63847933/289375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