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彭无害彭不忧 > 第210章 大国之死

第210章 大国之死


邓国在周代诸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为第二等的侯爵,国土纵横几百里或百馀里是应有的规模,不会象今日的乡镇一样纵横几十里、八里那么局促狭小。第四等爵位的巴国派使臣从几百里远的地方带礼物来主动结好邓国,可见当时邓国的国势与威望,绝不是从京城走十里、八里就出国界疆域狭小的低等国家。据《左传》记载,尤国在“邓南鄙”。鄙指边远的地方,“邓南鄙”清楚的指明尤国在邓国较远的南部边远地方。而尤国国都公认在今襄樊市的汉水以北的樊城郊区东面,而一些人认为邓国国都在进襄城西北郊的邓城,二者东、西相距不过十来里,根本谈不上是什么“邓南鄙”。邓州市城区爲邓国国都,尤国在邓国都城以南一百多里,这与尤国在邓南鄙是完全吻合的。

        邓氏源自曼姓,是殷商时的一个诸侯国,而追溯其渊源,则可至上古时的古帝少昊,少昊名质,‘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以金德王亦曰金天氏’。“颛顼时以少昊之子一人有德业者,赐为曼姓。”

        自商武丁时封的邓国,历经西周、春秋,被楚文王所灭,其都城在今邓州,其后代姓邓,而楚灭邓后,楚公子被封到邓陵,后称邓城,在今湖北襄樊市襄城郊区西北,其封邑楚公子的后代,姓“邓陵”。

        邓,是先秦时期一个十分重要的古国和周代“南土”的重要辅助力量之一,随着传世及近些年有关邓器的不断增加,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密切关注和探索,。

        邓国的先族,据《路史·后纪四》记载,黄帝时有臣邓伯温,是当时战败蚩尤氏的主要人物之一,则邓部族于氏族社会后期当已存在,并为黄帝部落的盟族;《庄子·徐无鬼篇》说:“舜有羶行,百姓说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墟而十有万家。”“邓之墟”,当即邓部族之故地、故墟,舜早期还曾移居过;又夏商之际,?商人代夏入居中原,邓部族首领邓恒曾为商汤之御,商、邓是为盟族。凡此皆可说明,邓部族应是中原地区一个颇具经济、文化基础的古老氏族,夏、商及其以前在黄河流域有着广泛的活动。

        西周以前邓人的活动地,文献记载不太清楚,从其部族与黄河流域的黄帝、舜、商等部族均有密切联系的史实分析,其早期的活动地域应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周时期的邓国,《左传》昭公九年载周大夫詹桓伯回忆周初南方的疆土所至说:“及武王克商,……巴、濮、楚、邓,吾南土也。”可见西周初年邓国已在南边了;北宋所出“安州六器”之一的《中甗》铭载周昭王南征,派大臣“中”到“方、邓”等地视察,以为先行。则昭王时的邓国已位于南阳盆地,与《左传》记载相合。

        同时亦可表明,商代晚期或商周之际,邓人有一个由北南迁的过程,其原因或与商代晚期的暴政有关。据文献记载,春秋初年于今河南郾城东南亦有一“邓城”,此邓城位于黄河以南,当与邓人南迁的踪迹有关。

        据成王时的《孟爵》铭载,周成王初到成周就派大臣盂来安抚邓伯,一方面说明周初周、邓之间有着某种特殊的关系往来。铭称“邓伯”,与宣王时封于南阳的“申伯”有相同之处,“伯”既为行辈称,亦是当时“经理”南方之国的“侯伯”之意,?可见邓在周王室及其“南土”的较高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当时的邓国应在成周以南,否则,以宗周为根本的成王是不必初到成周就派孟去安抚邓伯的。

        上述“安州六器”之一的《中甗》载昭王南征时派大臣“中”到邓地视察,说明邓国是周王朝在“南土”的重要据点之一。?传世另有一件《邓大公午簋》,有铭文三行十九字。器铭笔画较粗,行文草率,。

        以上材料表明,有关西周中晚期至两周之际邓国史实的铭文材料较多,说明此阶段是邓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西周时的邓国,与周王室姬姓宗枝婚姻密切,关系特殊,先后与井(即邢)、应、监等联姻,并且还与媿姓的復、赢姓的蒲姑氏以及夏后的姒姓之国通婚,反映古邓国对外的广泛联系,同时也说明其较强的实力,是一个具有一定影响,有较高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南方大国。

        分析铭文内容,?我们还可以看到邓国内部的某些史实,《盂爵》称“邓伯”,?当反映周初封邓的实际爵称和地位,其后邓国出现的“邓伯氏”,应是某代邓伯之宗枝;“侯氏”亦应即某一邓侯之后。至迟从西周中期后段开始,邓君一律称“公”,?如西周中期后段的邓大公作应嫚簋、西周晚期的邓公作屯夫人簋和邓公牧簋,以及春秋早期的邓公午簋等四代邓大公之器,先后关系大致可辨。邓君这种称谓关系的变化,既体现了邓国国势的不断强大,独立性增加,同时亦见周王朝势力的衰弱,对诸侯逐渐失去了控制能力。

        西周时期邓国的历史,文献失载,通过有关铭文材料的考察,可见其发展、变化的大致脉络。进入春秋以后,据《左传》记载,郑庄公和楚武王夫人都是邓国贵女,说明春秋初期的邓国仍与北方强国郑及南方新起的楚有着婚姻往来。

        《春秋》桓公七年,邓侯吾离前往鲁国访问,《经》、《传》称之为“邓侯”,与“汉阳诸姬”的随、唐等列,而与被视为夷邦的“楚子”、“巴子”、“郧人”等区别明显,反映了邓国在周室中的地位和影响。

        鲁桓公九年,由于邓南鄙尤人杀了聘邓的楚国大夫和巴国行人,遭致楚巴联军伐邓,结果邓师大败,使邓国的形势急转直下。鲁庄公六年(公元前688年),?楚文王伐申经过邓地,曾受到邓祁侯的招待,邓大夫要趁机杀楚文王,为邓侯所阻。次年,楚大夫伐邓,庄公十六年,邓国终为楚所灭。


  https://www.msvvu.cc/63847/63847933/289375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