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临川王厨房动刀 小志公初试牛刀
妙书屋小说推荐阅读:吻安,小娇妻!、霸道老公放肆爱、元尊、恰似寒光遇骄阳、尸命、名门隐婚:枭爷娇宠妻、惹上妖孽冷殿下、跑出我人生、漫漫婚路、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志公听说皇帝换上僧服来出家了,好奇地跟着知客僧出去看。
了尘方丈走在最前面,只见大雄宝殿外面,站着梁武帝最宠信的“恩幸官”,叫萧三,是梁武帝的亲信宠臣。
“恩幸官”是宋、齐、梁、陈四朝特设的官职,就是中书舍人,拥有很高的权威。中书舍人往往又兼任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这么一来,中书、门下两省皆在“恩幸”的掌握之中,就相当于清朝的军机大臣!
梁武帝用人唯贤,萧三并不是皇室宗亲,而是从平民中简拔而来,为人精明强干、忠心耿耿,与梁武帝一样,是个文武全才!
了尘方丈上前与萧三见礼,问他:“大人,皇帝为何忽然要出家?”
萧三叹了口气,说:“皇帝一贯信佛,几年前(527年)3月8日,出过一次家了!今天他又要出家,说是做皇帝也没意思,还是摆脱不了生老病死”
了尘方丈叹息道:“大人,你是天子近臣,劝劝他呀!修佛不一定非得出家,身居帝位,治理好国家,造福黎民,这也是大乘菩萨道啊!六道众生皆可成佛,佛经写得清清楚楚,何必非要出家呢?”
萧三说:“方丈,我受皇帝影响,也看了不少佛经,这些道理我岂不知?可皇帝听不进我的劝谏,除了保护他之外,我还能做什么?”
了尘方丈沉吟片刻,眼睛一亮,说:“我有个法子,能劝皇帝回心转意,但要大人帮忙!”
萧三喜道:“什么法子?你快说!”
了尘方丈说:“皇帝要出家,无非是表示虔诚,以身事佛。老衲准备去见皇上,劝说皇上让大臣们捐钱赎身,估计皇上会答应。”
萧三问:“为何?”
了尘方丈说:“皇帝一人出家,佛教只不过多了一个苦修的弟子!佛家最重布施,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如果皇帝答应让大臣们捐钱为他赎身,就等于这些大臣都皈依佛、做了佛事!皇帝以一己之力度了这么多人,功德自然比自己出家大得多,我估计皇帝会答应!”
萧三颔首道:“有道理。现在皇宫里都被惊动了,王爷们、大臣们正往这里赶,待我和他们商议一下再做定夺。皇帝的性格你知道,现在去劝没用的,还是过几天再说吧。”
这边萧三和了尘方丈正商议着,志公早已悄悄进了大雄宝殿,躲在一根柱子后面看皇帝。
皇帝身材高大,跪在蒲团上拜佛,上半身比志公还高!
志公仔细观察,梁武帝长相十分奇特!面容粗犷,膀阔腰圆,像是胡人,虬髯如钢针一般布满两腮!
今天是阴天,大雄宝殿里比较昏暗,神案上点着一排红蜡烛。烛光之下,志公发现梁武帝脖子上竟然有一圈白光!更奇怪的是,烛光照映下的梁武帝竟然没有影子!而且两骻骈骨(骨头连在一起),头顶上隆起一块
这时梁武帝开口祷告,志公发现他舌头上竟有倒八字齿痕!
志公呆呆地看着,大雄宝殿外面喧哗起来,涌进来一大帮人!
这些人志公都是初见,为首一人一身道袍,三缕长须,道骨仙风,正是著名道士陶弘景,素有“山中宰相”的称誉!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
陶弘景是南朝士族出身,10岁读《神仙传》,有养生之志;15岁作《寻山志》,倾慕隐逸生活;20岁时齐高帝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
30岁左右,他拜道士孙游岳为师,受符图、经法、诰诀,遂遍游名山,寻访仙药真经。南齐永明六年,陶弘景在茅山得到仙人杨羲、许谧手书真迹,又拜谒各地居士和法师。四年后,他辞去朝廷食禄,隐居句容句曲山(今江苏茅山),传上清大洞经箓,开道教“茅山宗”。
梁武帝即位后,多次派使者礼聘,但他坚不出山。朝廷每有大事,常往咨询,平时书信往来频繁,当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身后,跟着梁武帝的两个哥哥七个弟弟两个妹妹,再后面跟着满朝文武大臣,大雄宝殿里都跪不下!
了尘方丈这时走到志公身边,给他一一介绍:这个是丞相录尚书事、那一群人是“八公”: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东边是中书省的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左右仆射等官。西边是吏部、祠部、五兵、左民、度支五大曹,归尚书省管辖;还有九卿,光禄勋等,都是虚职,有名无权
群臣在陶弘景的率领下,黑压压跪了一地,山呼万岁,劝皇帝回心转意。
但梁武帝萧衍不为所动,沉默不语,索性坐在蒲团上打起坐来!
群臣不敢强劝,只有跪伏在地上,苦不堪言
直到晚上,梁武帝还是坐着打坐,了尘方丈看了,暗暗叫苦,只得悄悄吩咐香积厨,安排素宴招待各位王公大臣。素宴还不好请大臣们坐上桌吃,因为皇帝还坐在蒲团上呢,怎能比皇帝坐得高?只好每人面前放一个木质托盘,摆上一碗米饭、几样蔬菜
其他人还能忍受,皇帝最不争气的弟弟临川王却对志公捧来的托盘恶狠狠瞪了一眼,一口没吃!他反而一把抓住志公问:“你是何许人也?怎么混进这皇家寺庙的?”志公看着他狰狞的面孔,吓得都不敢出声。
了尘方丈过来解围了,拱手说:“王爷,这是我新收的俗家弟子,还没来得及给他剃度呢”
临川王“哼”了一声,嘀咕说:“放着大鱼大肉美酒美人不享受,做什么劳什子和尚!老子不奉陪了,回家喝酒睡觉,明天再来!”说完站起来大摇大摆地走了,也没人管他。
了尘方丈率领僧众伺候王公大臣们吃了饭,碗筷自有和尚收拾,了尘方丈拉着志公来到方丈室。
了尘方丈脸色凝重,关上门对志公说:“徒儿,本来我打算让你自由选择,先学儒学为基,再学道学为辅,最后出不出家由你自己选择!但临川王这个恶人今天盯上你了,我怕他日后找你麻烦,干脆给你剃度了,你看如何?”
志公说:“弟子打小由师父抚养大,师恩恩重如山,师父怎么说,弟子就怎么做!”
了尘方丈喜道:“如此甚好!按仪轨,剃度仪式一般在法坛举行。法坛设在露天处,约七步见方,中央供释迦牟尼像,东方设圣僧座,西方设剃度本师座,南方设父母座,北方设如今事急从权,本座就在这方丈室里给你授戒吧!
戒律分三种: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沙弥戒是指沙弥和沙弥尼应该持守的十条戒律。即:1不杀生、2不偷盗、3不淫、4不妄语、5不饮酒、6不着花鬘好香涂身、7不歌舞唱伎亦不往观听、8不坐卧高广大床、9不非时食、10不捉持金银宝物。你在同泰寺已经十几年了,耳濡目染,不须我多解释。”
说完找出一把锃亮的剃刀,示意志公坐下,边削发边说:“和尚剃发有三重含义,一是按佛教的说法,头发代表着人间的无数和烦恼和错误习气,削掉了头发就等于去除了烦恼和错误习气;二是削掉头发就等于去掉人间的骄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牵挂,一心一意修行。三是为了区别天竺其他的教派教徒。当时的天竺,教派林立,人们一见到剃光头的就知道是佛教徒了,后来剃头就成了加入佛门的一种仪式。”
志公默记在心,剃完发问:“师父,我有一个疑问,一直像大石头压在心里!如今我已皈依佛门,佛弟子是不打诳语的,能不能告诉我,我父母当年究竟是怎么死的?”
了尘方丈心知瞒不住了,就把当年萧杨氏写给他的那封长信找出来,递给志公看。
志公看完放声大哭,恨得咬牙切齿!
了尘方丈劝道:“徒儿,佛说三世因果,人间很多的恩怨,站在三世因果的立场看,已发生的都是该发生的!所以你要学会放下仇恨,以慈悲心与宽容心对待一切人!”
志公表面上点头称是,心里还是痛恨那临川王!
无巧不巧,志公第二天寅时起来,帮着香积厨和尚们熬粥,临川王突然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
由于梁武帝决心出家了,昨天彻夜未眠,坐在蒲团上打坐了一夜。苦了手下的大臣和皇族们,都不敢去睡觉,就在大雄宝殿地上躺了一夜,了尘方丈心善,派手下和尚送去被子。
而临川王昨晚早就回去喝酒吃饭搂美女睡觉,凌晨一觉醒来,想起皇帝还在同泰寺,觉得自己回家有点不妥,早早赶来同泰寺,先奔香积厨找吃的!
没想到临川王这一来,又害死一条人命!
香积厨里一直是没有女人的,了尘方丈持戒很严!但梁武帝突然来同泰寺出家,打乱了一切!萧衍在大雄宝殿打坐一夜,决意出家,可手下王公大臣们要吃要喝,香积厨人手不够了!
了尘方丈也是好意,命知客僧去鸡笼山下找几个家境贫寒的妇女来帮忙,答应给她们报酬。
临川王蛮横惯了,一脚踢开香积厨的门就冲进来找吃的,几个妇女来不及躲避!
临川王看见厨房里有女人,先是一愣,继而奸笑说:“了尘秃驴也是个假把式,哈哈!和尚庙里怎会有女人?我来查点查点。”说着上前拦住几个妇女,一一盘问。
不想一眼就看中一个妇女!这女子家里也穷,但年轻,刚刚生过孩子,风韵可人!
临川王看惯了浓妆艳抹,一下子看到一个衣着素净、不施脂粉的山村少妇,反而来了兴趣,奸笑着一把拉住她,就往柴火堆上按,欲行不轨!
而少妇人穷志不穷,自然抵死不从,拼命挣扎中,抓破了临川王的脸!
这下临川王恼羞成怒,拎起少妇一扔,额头刚巧撞在灶台坚硬的角上,顿时脑浆迸裂、香消玉殒
佛门净土,出了人命,大家吓得一哄而散。志公躲在角落里没走,死死瞪住杀父杀母的仇人,两眼血红,却自忖打不过他,强忍着没有冲上去报仇。
但是万万没想到,兽性大发的临川王看见死尸,反而格外兴奋,竟然伸手去剥女尸的衣服,还要发泄兽欲
志公实在忍无可忍,吼叫一声冲了上去,一拳砸向临川王的脑袋!
临川王毕竟是行伍出身,征战多年,哪把一个愣头青的小伙子放在眼里?听到拳风头也不抬,一拳挥出,把小志公打倒在地!
临川王恼恨志公坏了他的好事,站起身来,“哐”的一声拔出佩刀,就要斩杀志公!
忽然一声大喊:“刀下留人!”
临川王转头一看,是了尘方丈急匆匆地赶来,因为逃走的香积厨和尚已经向他禀报了!
临川王知道皇帝尊重了尘方丈,平时对方丈还算客气,但现在抓到了把柄,对着了尘方丈大喝一声:“好个秃驴!你假装修行,竟敢在香积厨里私藏妇女,这妇女跟这小和尚还试图刺杀本王!你该当何罪!”
了尘方丈不慌不忙地解释:“王爷,香积厨从来是没有女人的,这次因为皇帝驾临,诸多王公大臣来伴驾,小僧不得不请些妇女来帮忙,供应素斋至于这个小和尚,他叫志公,是新落发的小沙弥,我派他来香积厨帮忙的,也非歹徒,怎会刺杀王爷?”
临川王自知理亏,喊道:“了尘,本王也是来伴驾的,腹中饥饿,来寻些早饭吃,你还不伺候?”
了尘方丈连忙过去,盛了一碗白粥,拿了两个白面馒头,请临川王去斋堂吃早饭了
志公躲过一劫,连忙出去喊人,把死去少妇的尸体送回家去,知客僧给了五十两白银,陈说厉害关系,死者的家属才勉强答应不去告状了
志公经此一吓,又恼又惊又恨又无奈,一头病倒,躺在自己床上发烧,两天水米不进
第三天,知客僧来喊志公,说:“师弟,你去大殿看看吧,方丈在苦劝皇帝回宫呢。”
志公挣扎起来,来到大雄宝殿,只见皇上仍在蒲团上打坐,身后跪着黑压压一片王公大臣。了尘方丈正跪在皇帝身边苦劝:“陛下,听老衲一言吧!六道众生皆可成佛,何必一定要出家?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古来如此。现在王公大臣们愿意出钱,向佛祖赎身,已经凑了一亿钱了!这么多钱,可以做很多佛事,修桥铺路、赈济贫民、抚恤孤寡、修葺佛堂、大办法会超度亡魂”
梁武帝还是沉默不语,不为所动!
又僵持了一个时辰,志公忍不住上前跪下,说道:“启奏皇上,能不能传位给我?”
梁武帝睁开眼睛,打量打量志公,终于开口:“小和尚,你可知道当皇帝的辛苦?为何还要往火坑里跳?”
志公壮着胆子,说:“皇上,佛经有云,广行佛事,非资财莫办!故释迦牟尼受给孤独长老布施精舍,地藏菩萨受闵公父子布施九华山!如今陛下一心出家,不如传位给我,让弟子继续陛下未做完的佛事?”
梁武帝沉吟良久,忽然仰天长笑,站起来拍拍志公,问:“你叫什么名字?”志公恭敬地回答:“小僧刚剃度,法号志公。”
梁武帝摸摸小志公的头,传旨:“摆驾回宫!”文武大臣、皇亲国戚欢天喜地,簇拥着梁武帝回宫了梁武帝终于算是勉强回去了,但却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通”。
梁武帝心中嘉许小志公,几次派人召见入宫,志公却不喜欢他,请方丈代奏,说下山行脚(化缘参修)未归。
志公不快是因为梁武帝走后,与了尘方丈的一段对话。志公问方丈:“师父,皇帝挺赏识我的,我打算向他面奏,为我父母和屈死的少妇申冤报仇!”
了尘方丈反而劝志公:“算了徒儿,没用的。你父母死了十几年了,死无对证,皇帝怎么信你?少妇之死,告也没用!皇帝素来宽宏大度,尤其对皇族,简直是纵容!死了一个民妇算什么?他怎肯对临川王下手?”
志公不解地问:“那皇帝不是信佛么?难道善恶都不辨?”
了尘方丈说:“信佛是什么?是走在修行的路上。为什么要修行?就是有缺点!如果梁武帝真的大公无私,抑恶扬善,他都成佛了。”
志公无语了,半晌才问:“师父,那我现在怎么办?”
了尘方丈说:“修行啊!修行就是遇见真实的自己、完美的自己!你已受沙弥戒,算是正式佛门弟子了,明日起,为师就要系统地调教你!”
志公沉吟道:“师父,人间如此丑恶,众生真的能得度?要是我没信心了怎么办?”
了尘方丈笑道:“我讲个故事你听,佛教有一宗派名叫净土宗,信徒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乃至临川王这样罪大恶极的人,临命终时,诚心念七声阿弥陀佛,必定往生极乐净土”
志公抢着说:“这个弟子知道,但不公平!坏人好人难道一个结果?”
了尘方丈说:“你听我说完。信心不坚定,乃至生前恶业重的众生,和修十善道的众生,往生是有区别的!善业众生往生,根据其修行的程度不同,分九品往生。上品往生、中品往生、下品往生,每品又可分三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合之便成九品。所以善恶有报,毫厘不爽!临川王这样的人,假使临终念了阿弥陀佛,去了极乐世界只是参观一下,还须回到娑婆世界受恶报,只是在极乐世界授记了,要经过无数年才得成佛。而上品上生的人,这边命终,立刻去极乐世界,花开成佛
而且,信心不坚定者往生的,不是直接去极乐世界,而是去了极乐世界的边地疑城,叫做‘七宝城’。这类人在世智慧不够,往生净土念头不坚,对佛还有疑惑,但临终一心念佛,也能往生。但往生在‘七宝城’里的人,只能住在地上,不是化生而是胎生,且500年不能见到阿弥陀佛,听不到佛和菩萨说法”
志公听完疑惑尽解,信心大增,欢天喜地地说:“师父,今晚弟子早点睡,明天正式学习佛法!”
https://www.msvvu.cc/95804/95804664/1134869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