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彭无害彭不忧 > 第399章 隐居王族

第399章 隐居王族


金元帝六征江南时,曾驻跸太平庄邹宗峤家,那一夜该村鸡犬无声,帝御书太平庄以赠之,这一带邹姓较昌盛。

        行香高庙何庄村,村民大都姓何。三朝争霸时,吴主视察何庄驻军时,骑士何遂之女站在人群中观望,被仲谋帝发现,觉得不同凡响,后同何遂商量,将其女带回南京,做了太子之妻,东吴末代君主即为何女所生。春城一带有不少姓唐的,是才子唐固的宗族后裔。

        县城西部一带,陶姓居多,这里民间有“先有陶家坟,后有句容城”之说,说明陶姓宗族庞大,人多势众。据陶姓老辈人讲,陶姓从江宁秣陵迁徒而来,至今已传30代人,茅山道教宗师陶弘景也是秣陵出籍,溯其源当至南朝太守陶侃,陶侃长期率兵驻扎秣陵,拱卫京城南京。

        县城南部天王一带,有很多天姓,霸唐天家有子袭封句容郡王,封地在天王村,其宗族繁盛。而南部后白、张庙一带,张姓居多,著名的张家祠堂为霸唐时建筑,现保存较好,每逢清明节,海内外张姓后人前来祭祖认宗络绎不绝,此处张姓始祖为张绅。县境北部下蜀桥头一带,夏、汤、周、严为大姓,尤其是严姓。宋朝时,有位士子叫严宾甫的,安家于此,后宗族繁盛,势若雷声动乡里,其住地则取其意而命名“雷巷”村。雷巷村是引起彭不悔足够兴趣的地方,因为这里的村民来头非常大,人族三代夏商周的庙号,都被村民承继,可以想象,一定是有某种不知名的牢固的原因,吸引了人族三代的王侯贵族前来此处。那么,这里如果是作为鳞族起源地之一,而且联系到此地传说中的宝船隐世,那么就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应该在人族三代开始建立起,就有有心人过来探寻宝船之谜。其实是来挖掘鳞族没有转移走的遗迹。这些有心人应该是得到了王庭的支持,无论是大夏还是大邑商,乃至大周,他们都在建立朝政后争先恐后地派人来寻找。但结果显然是不乐观的,岁岁月月过去,甚至改朝换代了,这种关于鳞族宝船的遗址也没有被发掘出来,甚至没有蛛丝马迹。所以肩负王命而来的朝廷特派员,无论是钦差还是秘使,无论是大臣还是能人奇士,都逐渐在此地定居下来,而且以自己出身的王庭为姓氏,以示自己的子子孙孙都不敢忘记王命。这就是很巧合的,夏、汤、周三代王族后人都群居在这个小小的雷巷村的缘故。此村,应该别有故事,甚至还有神秘不可测的大能之士也说不定。最起码也是在保留着千年以前的古老传承。但彭不悔自己文质彬彬的,只有强身健体之术,并无和人争奇斗胜的法术本领,也就不敢多惹闲事。

        看到村民警惕而沉默的眼光,他的问询也就自然而然地停止了,潇洒地笑一笑,继续去问古董旧物的来历去了,最后村民才逐渐放松了戒备,因为发现彭不悔其人只是一个迂腐的书生而已,或许是腐儒中的秀才,过来专门来写些酸文来吐槽,以示自己怀古壮怀激烈,这样的表演,此地每隔个三年五载就会有这样的酸秀才过来。村民们也是见的多了。也就不以为意。

        彭不悔也乐得村民不再拘束自己,东游西逛,又发现了此地多蹊跷之处,比如县境西北部黄梅、宝华一带,秦、巫、方姓较多。秦姓居民大多为西秦宗族后裔。巫姓多为巫伋宗族后裔,而方姓多托词为某高官宗族后裔。彭不悔倒是对此不以为然,毕竟鬼秦、兽巫、乃至方士这些九州诡秘强大的力量,他都知之甚祥。

        除了这些诡秘强大的后裔,在句容南部天王镇附近有个裴村,规模不小。众所周知,“天下无二裴”,当是从大晋闻喜辗转迁徒而来。裴姓在华夏历史上赫赫有名,在大晋出过很多宰相、名士、显官。霸唐默契时,金元南犯,被大吴鹏帅等人逼入黄天荡,后金元将军买通土人献计,掘通老鹳河,才得以逃脱。那时有一小部分金元士兵未走留在了当地,他们为避是非,将“金”字去掉下一横成“余”字,现在这里就有个叫“余家庄”的村子。

        县域内还有鹏姓(鹏帅后裔)、孔姓(仲尼亲族)、曾姓(曾参后裔)、颜姓(颜真卿后裔),这些姓氏规模不大,呈零散分布。他们的始祖都是鹏帅麾下抗击金元的降临,现在后人都追随鹏帅后人定居此地。句容复姓不多,主要有欧阳、诸葛,欧阳分布在边城镇一带。句容姓氏分布跟宗族名人地望有关。

        小小的句容地界,竟然不但聚集了三代王族后人,而且还有鬼巫方式这样的异端存在,怎么能不让彭不悔惊叹并且深思此地的不凡。

        若论其句容和鬼族的渊源,确实深渊古旧,这要从鬼臾区、容成氏、句容说起。鬼臾区,鬼在上古读音作夔音,也读槐和遗,但不可读作鬼。又作容成氏或鬼容区、倗仲、傀仲、鬼仲、仲容、祝融等,号大鸿既帝鸿。传说上古医家,伏羲时人,后世曾任黄帝臣,佐黄帝发明五行,详论脉经,于《难(傩)经》究尽其义理,以为经论。

        腐儒奉为至宝的上古典籍《封禅书》记载:“黄帝得宝鼎,宛朐问于鬼臾区”。又曰:“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经彭不悔考证:雍,初名句容,一名庸城,后沿长江南岸上溯转西迁中原,又东进北上,沿途留下了多处容城、庸国(新丰郡:亦称古庸国)鄘城、上墉、容县、寅国等虎方之国。《黄帝内经》引《天元册》所以纪天真元气运行之纪也。自神农之世,鬼臾区十世祖,始诵而行之。此太古占候灵文,洎乎伏羲之时,已镌诸玉版,命曰册文,太古灵文,故命曰《太始天元册》也。

        在大邑商的史诗记载中,更明确说明了句容之地和鬼族后裔,也就是大邑商汤姓的关系,这就是汤错十三姓与盘瓠的关系。溧水。盘瓠是华夏初创时期戎、狄二族诞生于江南的族源。据百蛮族史诗《过山榜》载:“盘瓠居汤错,其妻商女生十子三女,帝喾赐这些外孙子、外孙女为汤古氏、汤水氏、汤木氏、汤盘氏、汤元氏、错氏、盘氏、蝼氏、蚁垤氏、屠羊氏、女宫氏、公羊氏、顿丘氏,号称‘汤错十三姓’”。在华夏民族的神话中,盘瓠是五帝之一的帝喾后代,而在蛮族神话中,盘瓠是创世纪的大神,相当于汉族的盘古。由于盘瓠的后代很多都是汤氏,因此他们居住的地方叫做汤错(厝),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汤错就是上古神人的后代们居住的温泉地方。汤氏以中山为望,地在健康城。

        这些上古记载说明,地处健康周边的句容之地,在上古时期就是鬼族的祖地,在人族鼎立之后,又因为大邑商的强劲崛起,而被纪念为汤错十三姓。大邑商的文化鬼气森森,其实就是来源于鬼族的传统,而鬼族是上古的异族传承,当然有些不同于普通人族的诡秘。

        彭不悔不辞辛苦,又在句容境内,发现了琅琊界、李塔、唐陵、后颜、马里、青山、城上、木瓜园、赤山、丁沙地10个具有上古历史文化底蕴的老地名。这些地方,可能就是揭开金船藏宝秘密的钥匙。

        “琅琊界”名字和传说中的仙界碎片有关么?“木瓜园”是不是与木瓜有着不解之缘?“唐陵”名字中又隐含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每一个老地名,都让彭不悔费心思索,回味无穷。

        琅琊界,南朝大兴三年(,建立怀德县,安置青州琅琊国人。琅琊王(元帝)筑城屯兵于此。咸康元年,桓温为琅琊太守,分江乘县为实土,治所在金城(今琅琊界西北一带)。南朝宋改南琅琊郡,陈改琅琊乡,沿用至此。此村位于郡界,故称琅琊界。

        李塔,传说李塔原名“李塌”,长毛战乱后,有一李姓男人,挑着箩担,带着一大家子,从大楚边界罗山老家逃荒来到江南,走到此处,肩上挑的担子莫名其妙地塌了下来。认为这是天意,于是就决定在此安家落户,地名便叫成了“李塌”。后人觉得塌字不雅,把“塌”改成看“塔”,故得村名李塔,沿用至今。

        唐陵,唐陵为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落。据记载:唐陵,霸唐年代一妃葬于此地,故名唐陵。

        传说霸唐有位皇帝的妃子为此地人,这位妃子美丽又贤惠,百姓都称她为“贤妃”。一次,随圣驾来茅山巡游,不料身染重病无治而故。临终前,请求皇上把她安葬在家乡。因唐妃与其陵墓,村庄得名“唐陵”。

        唐陵被视为风水宝地,有许多名人死后都安葬在此地。句容县志记载,后周礼部尚书戴宏、宋国子监祭酒戴九成墓都在唐陵。大吴曾以此村名设唐陵乡。

        后颜村,后颜村为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落,时属来苏乡。村名源于颜断头将军墓葬。句容县志记载:霸唐时断头颜将军为李希烈所杀,年七十六……赠司徒,谥文忠……诏子頵硕护丧,还至句容,葬于来苏乡虎耳山,子孙迄今成族,有颜鲁公祠墓,其村曰后颜村。”颜真卿子孙定居于此,所建村以颜姓定名为颜家村。后分居两村,村西的叫西颜村,原来的颜家村成了后颜村。后颜,颜的后代的意思。

        马里,因地形如马,故名。并按所处位置分为前马里、中马里、后马里三村。句容县志将前马里、后马里记载为前马、后马。

        村名来历另有一传说。传说老员外去世后他的三个儿子分家产,有一匹马无法分,官司打到县衙,县太爷就用抓阄的方法写了前中后三个字给三兄弟抓了一家一年轮流着用,为避免矛盾,还让弟兄三人分前中后相隔一里地住下。弟兄三人各自住下后生儿育女世代繁衍,逐渐形成三个村庄,被称为前马里、中马里、后马里。

        青山,青山为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落。建村始于西周末年,由巫氏始祖巫彦徽开创。巫彦徽,字仲懿,祖籍武夷,与大周末代天子幽王交往颇深,官至太子舍人。西周亡后,巫彦徽忠贞不事二主,遂弃官南归。途经句容,见青山山南地势开阔,实属一块“卧虎藏龙”的风水宝地,就在此建村落户,建屋而居,休养生息。

        青山村以村北草木四季常青的青山得名,因地处山南,为了与山北丹徒的青山加以区别,丹徒的青山叫北青山,句容的青山叫南青山,后简称青山。

        城上,句容县志记为“北城上”,时属移风乡。得名于南朝所建的北城。句容县志载:“北城在县治八里许移风乡”。南朝咸和三年,由荆州刺史陶侃,在此筑垒(土城)驻守,抗拒苏峻叛乱东进而得名。

        木瓜园,木瓜园为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落,时属孝义乡。村落曾因李姓居住名李家村,后李姓消失,巫姓家族兴旺,便因村中种植木瓜,是种植木瓜的园地,改村名为木瓜园。

        丁沙,发源于宝华山山间的两条小河蜿蜒而下,泥沙冲积形成诸多河边“沙地”,此村丁姓建村居住,村子以丁姓命名丁沙地。

        彭不悔在丁沙地村东北“黄泥山”,发现一个七千余年的史前聚落遗址,他没有声张,他认为这是证明鳞族遗宝存在的最直接证据,因为这显然是鳞族用来看守宝物的卫兵所生活留下的遗址。否则不会突兀出现在这片荒山之上。要知道此地是三代之后才突然人口繁盛起来,第一代迁徙来的人族可是姓夏,在此地之前,可是鳞族才能生存的潮湿水洼之地,江河湖泊纵横,又哪里有人族的可生存之地呢。显然,当时能在山上生存的种族,一定不靠耕种为生,那么他们的族属就呼之欲出了,江河湖泊,正是鳞族的生存栖息之地,他们已经开始退化鳞族的相应特征,所以开始尝试在山上生活,在水里捕食。


  https://www.msvvu.cc/63847/63847933/289373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