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隐者之名
妙书屋小说推荐阅读:吻安,小娇妻!、霸道老公放肆爱、元尊、恰似寒光遇骄阳、尸命、名门隐婚:枭爷娇宠妻、惹上妖孽冷殿下、跑出我人生、漫漫婚路、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彭不忧所说的巫语密码,说白了就是巫咒,这方面的信息曾经被元帅详细解读破解过。元帅认为,所谓巫咒,之所以能发出移山倒海的强大能量,就是因为巫咒中包含了多层被压缩的信息。说白了,这就好比是把多重法术捆绑在一起,一起引爆开来,这自然是能发出石破天惊的能量的。这牵涉到巫咒中独特的信息编码形式,是强大的信息技术才能予以支撑的。只有同样来自域外星际的人族,也就是九天玄女一脉,才把这项技术传给了巫族,而保留着巫族传承的大庸族人,渐渐遗忘了这些包含强大威力的咒语,却在自己平时用以交流的语言中,保留了一些词缀和尾巴。
刚才彭无害听闻母亲卢卢说大庸国百年前就已经被灭,心思犯了糊涂,一直以为是搞错了。现在听彭不忧讲述这些咒语的一些遗传下来的特点,被星流四散的庸人后裔到处传播,他又觉得好像和自己所经历过的重合。
彭无害的老子彭不悔,曾经对他说过,庸族的上古语言有独特发音和特色,并不类似华夏雅音。比如大庸城附近的竹溪、竹山方言中有上百个独特的语言词汇,很多有音无字,表意也相当丰富,外地人很难听懂。奇怪的是,这些语言词汇,也存在于江汉西部地区巴蜀、太白南部地区的方言中,表达的意思也完全一样。比如,竹溪人将墙基处称其为“墙根脚”,郧西、白河也这样称谓。竹溪人原本将父亲称“伯”,三峡地区、奉节、巫溪一带也将父亲叫“伯”。竹溪人过去将加餐称为“做神父”,而奉节、巫溪、平利当地居民,也有将吃肉、喝酒称为“做神父”之说。许多方言俗语,在古庸国所属地均通用。
这些好比活化石的语言资料,如果通过搜集整理归纳,会被推导出最初的语音和含义。这时候如果再发掘到古庸人的遗迹,说不定就会将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的强大力量复原。也就是包含着完整巫咒的记载,会被释读出来。试想,有了这样强大的力量,配合百濮中素以骁勇斗狠出名的卢戎兽蛮战士,岂非如虎添翼。即使面临熊楚的庞大军力也无需担心,毕竟熊楚的战士是血肉之躯,乃是凡人使用的武力,怎么能够和乃至上古的巫武士抗衡呢?彭不忧越盘算越觉得自己的计划简直是偷天之功,天衣无缝,而且化腐朽为神奇,谁能想得到自己有这么一手作为最大倚仗。那么实现这个目标,当务之急就是寻找到古巫武士的埋葬之地。也就是可能保留强大巫咒的坟墓。
如果是其他地方,这自然是很好寻找的,但在百濮,对古庸国数千年前乃至万年前的巫武士的坟墓之地,一直是一个根本找不到头绪的问题。因为他们差不多是死无葬身之地。
彭不忧介绍,大庸丧葬文化的特色之一是岩葬,一般称其为悬棺文化。长江三峡以及汉水流域、巴蜀潇湘乃至古闽等地的悬棺,一直是彭族以及诸大国史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有些谜底长期无人揭开。其实,三峡地区的悬棺属于古庸国岩葬文化。古庸国人有岩葬文化的传统,有岩屋的地方直接把棺木放进岩屋内,没岩屋的地方将悬崖凿个洞穴放进去。在竹溪河流域,两岸悬崖上至今仍保留着一些洞穴,当地人称之为老人洞;,即为古人丧葬之用。彭族的考古长老,最近在水坪镇洛家河一洞穴中还发现了完整的人骨。这些洞穴即古人丧葬之用。当地还流传着一种传说:古人见人老了便死,而蛇在洞中蜕一层皮就变年轻了,觉得不公平。请求上天变“人死蛇蜕壳”为“蛇死人蜕壳”。上天答应了请求。于是人老了睡进洞中蜕一层皮又重返年轻。不料这样下去人满为患,古人只好又请求上天恢复原样。
古庸人最初风行岩葬,后来变为人造洞穴,再后来逐渐演化为土葬。而岩葬的棺木、尸体大多年长月久风化湮灭。岩葬文化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甚至到现代其风俗仍未完全破灭。庸人有岩葬的风俗,就不难解庸国立国千年,为何未发现古庸人王室墓穴的疑团。
庸国丧葬文化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打夜锣鼓;,又叫唱孝歌;。打夜锣鼓一般有两人或三人,一人系鼓,一人提锣,围着灵柩迈着慢慢的舞步,边走边唱,一应一对,或后随一人跟唱。发现于神农架林区的《黑暗传》,现被称之为华夏民族第一部叙事史诗,实际上是流行于江汉中西部地区民间的打夜锣鼓歌词唱本。《黑暗传》不是出在某人某时某地,而是古庸国人世代文化延续的结晶。
古庸国是华夏巫文化发祥地之一。长江三峡的巫山古称灵山。《山海经.大荒西经》称灵山有十巫,今已被证明都是早期的庸人。其后,十巫中最强大的“巫咸族”建立了一个“巫咸国”。十巫中,巫咸、巫彭都曾为商王太戊的大臣。巫彭精通医道,巫咸除精通医道外,还精通天文、乐器。巫咸、巫彭所研究的医道、天文、乐器等,对中华文明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庸国所属江汉西部各地,三代以前均有“民多信巫”的记载。至今这些地区仍然保留着许多巫文化,而且其使用的巫术也基本相同。这些巫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巫文化的另一方面,就是中草药文化。鄂、渝、陕边境地区民间中草医颇具地方特色,积累着宝贵的经验。这恐怕同上述巫术一样,与古代庸国巫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分不开的。
庸人个个能歌善舞,并发明了鼓等乐器,因此古时大鼓又有?“庸鼓”之称。庸国的歌舞后来发展成山歌、戏剧。两竹高腔、薅草锣鼓、闹房花鼓调,主要源头就在古庸国的歌舞。“庸”字本身也大有寓意。其上为人棒杵状,其下的“用”字是甬钟侧面图,“庸”字意为敲钟。庸国就是一个以钟为国徽的音乐大国。《竹山县志》记载“庸城山”时,说“庸人昔居其上,置鼓”,常引人联想:发明甬钟的庸国人,以美妙的乐器号令部队,所向披靡,并让人发出“歌舞以凌殷人”的惊叹。
元帅曾经对古巫通晓音律做出过解读。因为基因制造的新人族,也就是巫族,牵涉到精神生命的强烈波动,他们既然掌握着高维宇宙传递过来的强大力量,本身的器官和身体改造,也些微和其他华夏的传统人族有不同。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巫族自己的身体脆弱,适应不了呼唤巫咒时引起的强烈能量波动,造成神魂解体,身体崩溃,那就成了笑话了。即使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也是得不偿失。毕竟纯粹的巫族数量极其稀少,湮没一个就失去一个,除了靠生殖后代,侥幸能复活苏醒对巫能的利用外,自从九天玄女陨落,纯粹靠基因合成的方式,已经不能制造出巫族了。更何况这种基因造人的方式,由于计算的谬误,越来越产生极大的副作用。在里面还牵涉到引起了人伦逆变,妖族的起源等上古秘密。元帅对此语焉不详,而且在全息系统里暂时封闭了相关的研究和记载。
彭无害知道,巫族和音律乃至法器密不可分。这些本来是作为巫族强大力量的根本,在九州华夏经过流传演变,却变成了文化启迪的源头。比如音乐在翔族就发扬光大,翔族的最厉害的征伐,九凤朝阳就是利用震荡音波,引爆来自太阳的能量,造成轰杀一切的强大效果。但翔族确实从巫族那里,知晓的音乐的秘密。这里牵涉到对波和光的解析和运用。
说到巫族对华夏九州人族文明的哺育,还有举不尽的日子。
茶在华夏作为饮料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大邑商时期,庸国人就发明了茶叶和生漆,并将茶叶、生漆作为贡品。《华阳国志》中所记巴地:“上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供之。”其所说的漆、茶叶产地“巴”,实际上包含庸国的三峡地区,即后来的峡州、夷州等地。在三峡一带,庸人的茶文化后被楚人所继承。《广雅》曰:“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庸国还是华夏盐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古庸国的富强与其地产盐有很大关系。早在夏商时期,庸人就开发了盐泉,用以煮盐,并打开了通往楚国、秦国等地的盐道。秦地少盐,楚灭庸后占领了庸人的盐泉,籍以控秦,秦国则派白起占领了鱼邑之地,夺取了盐泉。据史书记载,秦楚战争,首先就是从争夺庸人盐资源开始的。“盐巴古道”曾经为大庸领土扩张和文化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盐道形成后,仅一位商人运盐的骡马就近百匹。
真是因为古庸人保存并且传播了令九州华夏人族目不暇给的文明,所以彭不忧大胆推断,真正的来自上古的珍贵传承,巫族巫咒这种强大的战略级法宝,一定还保留在庸人的秘密深处。如果说庸人的悬棺里面的发掘令人失望的话,那么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种法宝是和活人在一起,却不为人知。那么,是哪一种活人,将秘密保持的这么久,而且丝毫没有在人前显露出异样呢?
或者说,是不是这数千年来,大家不约而同忽略了一些明显的事实,对一些所谓的奇人异事,视作理所当然呢?
随着彭不忧循循善诱的语调,大帐之内,无论是实力深不可测的卢戎大王啸天大犬,还是满脸焦急心忧自己族人被拖入一个巨大阴谋漩涡的卢戎王女,都不约而同的沉思起来。倒是扎煞着手脚,手舞足蹈咿呀不听的彭无害,在心里狂吼:鬼谷子!一定是鬼谷子!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怎么没想到。
果然,在把大帐之内的众人胃口都高高吊起来后,彭不忧也没有卖关子,直接抛出了自己的猜测,真正具备巫族绝密传承,却一直低调隐藏,不敢将其真相对世人暴露的,恰恰就是每逢人族历史关键时刻,就出现的隐者代表。他们出身神秘,来源广泛,甚至年龄悬殊,但几乎毫无例外,立刻能够获得最高统治者的信任和好感,任命其全权负责军国大事,而这些隐者也不负众望,治大国若烹小鲜,打败强敌重建中原王朝更是砍瓜切菜般容易。其中近百年来的一个著名的隐士,正是被视作诸子百家里纵横家始祖的鬼谷子一脉。但大家都知道,一个有底蕴的门派绝不会是凭空产生的,起码鬼谷子文化和鬼谷子家族存世逾数百年了。而迄今为止,各大势力均在以猜测代研究,以推论兼考据,未弄清鬼谷子是否一个人,鬼谷子到底有几代人之前的“人和事”,是必然弄不清鬼谷子的“情与境”的。因为最后一代鬼谷子中有一个最杰出的人叫“王诩”,学术界就把不知道鬼谷子是人是鬼时,就到处说自己是鬼谷子的人讥为“自诩”,意思是这个人喜欢骗人,因为到处“自诩”的他们根本不知道哪一个鬼谷子是王诩。
彭不忧强调:还原了每代鬼谷子的人生与时代,一切就会水落石出。更有甚者,现在一些腐儒传写的《飞拑》与《摆阖》之论,居然由不识金石甲骨者来考订,不识金石甲骨,有资格妄言《鬼谷子》其文的“真”与“伪”吗?《鬼谷子》可不是用文言与白话写成的,更不是有一百万字史学专著以下的初学者可以置喙的。不将《鬼谷子》的一切版本还原到大周以前的图符与大篆,他们再“研究”五千年也是不可能与“鬼谷子王诩”和《鬼谷子圣典》沾上边的。
https://www.msvvu.cc/63847/63847933/289373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