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彭无害彭不忧 > 第374章 析隈之山

第374章 析隈之山


彭不悔综合研究发现,老河口这个“老人坑”讲述的未死先葬的传说故事和“老人坑遗址地”所在地,与秘籍《楚居》“鄀国盗牛”故事中“至酓绎与屈紃,使若嗌卜徙于夷屯,为楩室,室既成,无以内之,乃窃鄀人之犝以祭,惧其主,夜而内尸,抵今曰夕,夕必夜”的嗌卜、夷屯、楩室地,有很多地方惊人的暗合,彭不悔冥冥之中感觉“老人坑”疑是楚祖酓绎与屈紃专门为患嗌老人占卜的“楩室遗址地”的祭台。

        因为“老人坑遗址”地,离翻过朱连山楚长城就是鄀国地界只有不到五里地。更符合楚人盗完鄀国之牛后“惧其主,夜而内尸,抵今曰夕,夕必夜”的地理和时空环境,因为两地之间离的太近了,白天站在朱连山顶上“老人坑遗址”,地上楚人在楩室前嗌卜和占卜活动的话,一举一动鄀国之牛的主人都能看的一清二楚。

        从《楚居》“鄀国盗牛”故事中,不难发现楚先人的这种靠占卜的巫术行为,虽然在彭不悔看来尽信鬼神而不尽人事,是愚昧和迷信的,但在那个时代里,这应该是楚人在没医没药没治大病能力的情况,不得已才采用杀牲祭祀天神的治怪病的一个措施。

        “鄀国盗牛”故事也间接的说明,古人应该不存在把上了岁数的老人拉到“老人坑”去,让老人自生自灭等死的不道德行为。更重要的是证明“鄀国盗牛”故事发生地的所需要的,必需在丹水之北的楚国丹阳城以外、在五十里丹阳封地以内,必须地近“鄀国”,连夜能够完成盗牛、宰杀牛、拿牛骨占卜进行祭祀活动,必须有黄楩木类似的古木资源做楩室,还必须是“鄀国人”居高临下很容易被发现的地方等等要件,老河口二劈山“老人坑遗址”地都能完全具备所有的必要条件。这应该并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够巧合得了的事情?

        悠悠岁月,数百年荣枯更替,楩室之木和鄀国之牛,肯定是难寻踪迹了,惟有地近鄀国的楚国交界地的老河口袁冲二劈山“老人坑遗址”高高的台地上下的麻纹砖和绳纹砖瓦,依稀能够联系上“鄀国盗牛”故事的渊源,默默的见证几百年前楚人,偷偷的盗来一头鄀国小牛犊,趁夜色在夷屯旁的楩室前点燃篝火、集体跳着巫舞、烤着牛骨守看牛骨炸裂之纹以断其嗌病者的吉凶,祈祷上苍保佑祭祀其亲人的动人画面。

        所谓人力有时而穷,作为彭族年轻的具备考据和理论能力的长老,彭不悔曾经为自己发掘的所谓鄀国盗牛真相而沾沾自喜。他却不知道,如果是这么简单的一件偷盗事件,哪怕彭不悔将其背景还原为救死扶伤的充满人道主义的一曲悲歌,听起来催人泪下,但它绝不是事情的真相。因为很简单,如果是符合人性的这样一件仁心善事,则腐儒一定会大肆宣扬,甚至当腐儒为了维护所谓的周礼正统纲常,对大楚视为蛮夷,进行的记载充满各种偏见的话,那么大楚自己的文士,而且在文辞表达上更激情澎湃,充满骄傲和自豪,充满个性主义和性灵的觉醒的楚人,又为什么没有对其进行美化呢。

        在楚国人的记载中,非常生硬,拙劣,甚至还描写了一个非常辛酸的小故事,盗了一头牛,偷偷吃掉了。要知道那时候的大楚即使没有开始争霸,也并非连一头放养的牛都拿不出来。鄀国自己可是眼睁睁看着楚国强壮起来的,如果楚国都是靠偷鸡摸狗来崛起,那岂非笑掉鄀国的大牙。

        所以,鄀国盗牛的故事,真相远远不是彭不悔自己解析的所谓人性的一曲悲歌。那么,真正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事情,还要从盗牛的地点说起,因为这里隐藏着一个在大周公开和非公开的史册记载上,消失的一个神秘地方,也就是大楚始祖季连氏的穴穷之地!那是,蕴藏着大楚始祖为何能够变身为兽蛮,为自己获取一席之地的力量之源。

        而如果要追溯神秘的穴穷之地,则必须找到一个更加神秘的大山,析隈,而这座山,自从秦人践踏后,就在一百年内,消失了。

        析隈山最后一次出现在腐儒的经典《左传》上面,是僖公二十五年:秋,秦、晋伐鄀。楚斗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师戍商密。秦人过析隈,入而系舆人以围商密,昏而傅焉。宵,坎血加书,伪与子仪、子边盟者。商密人惧曰:秦取析矣,戍人反矣。乃降秦师。囚申公子仪、息公子边以归。楚令尹子玉追秦师,弗及,遂围陈,纳顿子于顿。

        秦晋伐鄀,就是攻打的鄀国淅川,这一仗的战场就在鄀国的商密,是楚人斗克、屈御寇率领申(国)息(国)之师守卫商密,秦晋大军过析隈山后,绑了商密外围的守军的战车与人后包围商密,晚上传令叫鄀国士兵缴械投降,第二天早上秦军伪造血书说已经跟子仪子边结盟,鄀人不知道有诈惧而降秦,秦军囚申公子仪、息公子边凯旋而归。从楚人斗克、屈御寇率领申(国)息(国)之师守卫商密、楚令尹没追上秦师围陈国看,打这一仗时鄀国是属于楚国的。

        问题是,这次战争过后,析隈山消失了。无论是大楚的记载,还是关于天下山川形胜之地的传说,都将此山抹除,让其消失的干干净净。彭不悔大惑不解,直到有一天,一本发黄的已经快朽坏的竹简上,记载的大楚最有威势的后族邓曼的家族史,彭不悔浏览邓国邓州历史和山川地理时,发现山少岗多平原广的邓州有灵山、禹山、紫金山、杏儿山、析隈山,不多的几个山中居然有个“析隈山”,彭不悔看后很激动。因为“析隈山”中含有“隈山”两个字,可是所有研究楚国秘籍《楚居》的博士学者苦苦寻找七八十年都没有找到的山。

        详查“析隈山”在邓州南七十里,邓州的“析隈山”还是座历史名山。《名胜志》载:“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秦人过析隈,因记其地而名山”。找到杏山、刘山、林山、禹山、泰山等山,纳闷历史上这么有名儿的“析隈山”为什么会在记载邓国的山川地图上找不到?

        因为“隈山”是秘籍《楚居》开篇“季连初降于隈山”第一个提到的地名,季连又是楚国有史以来记载最早的楚祖,所以“季连初降”的“隈山”在哪儿的问题,即关系到楚祖季连诞生地问题,还是关系到楚人来源和楚人迁徙等楚文化源头的大问题,找不到“隈山”在哪儿就意味着没找到楚祖,找不到楚祖就等于找不到楚人是从哪儿来的?所以一直以来寻找和论证“隈山”地,是《楚居》研究的重中之重,是弄清大楚起源的焦点。

        自从楚史秘籍《楚居》被彭族长老们弄到手以来,关于“隈山”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陕西省和河南两省。以彭族大学者彭不学的“隈山”地在新郑、新密一带的具茨山及大隗山的“河洛隈山说”。和在大周发迹地岐山默默发掘地下宝藏和遗迹的彭不伟为代表的“隈山”在秦川蓝田境内的“蒉山”的“隈山说”。

        不管是“河洛隈山说”的具茨山、大隗山,还是“蓝天隈山说”的“蒉山”,首先从文字上就与秘简中的楚简文字完全不符,也没拿出能直接证明“具茨山、大隗山、蒉山”是“隈山”的史籍证据,这些指鹿为马似的说教,彭不悔是坚决不信的。在彭不悔离开彭族至今,两个“隈山”说还在激烈的探讨和争论中。

        邓州的“析隈山”跟彭族那些自负的长老们提出的“具茨山、大隗山、蒉山”是“隈山”比起来,起码从文字上是对得上号的,这是彭不悔突然关注起邓国“析隈山”的主要原因。

        《左传》中的僖公二十五年,至彭不悔研究的时候有百年历史了。从《左传》中“秦人过析隈,因记其地而名山”的描述看,秦人名“析隈山”之前或是无名山,或另有其名?从《左传》的记载看“析隈山”应不是邓州当地的山名,是在秦人过析隈地后,才临时叫起的“析隈山”,这样解读是符合《左传》记载的。彭不悔开始怀疑邓国“析隈山”的“析”字,应该跟淅川的“淅”有关?查“析”和“淅”汉字演变,果然找到满意答案。析的甲骨文木是树桩,斤是斧子。造字本义是用斧子将木头劈开。劈竹为“剖”,劈木为“析”。淅的动词象声词外,名词是指水名。一名析水,通称淅水,又称“淅川”、“淅河”。原来“析”和“淅”是相通的。这样以来邓州的“析隈山”毫无疑问可以称“淅隈山”。华夏带有“淅”的地名中,只有淅川和淅河两地,淅河在随州属于随国了可以排除。因为“淅隈山”出自等过史料,邓国与淅川是山水相连地挨地,所以不管从“析隈山”字意和淅川与邓国的地理位置关系看,邓州的“析隈山”只能在靠近淅川的地方。

        彭不悔细研看秘史上介绍邓国山水的灵山、禹山、紫金山、杏儿山、析隈山的排列顺序是自东向西排列的。对比现在的邓国地图上能查得到的刘山、林山、禹山、泰山都在杏山以东,再往东就没山了,杏儿山以西只有朱连山了。彭不悔对比研究发现,邓国历史上的“析隈山”只能在杏儿山以西的朱连山一带,朱连山往西就跑出邓国到老河口到丹江了。越查“析隈山”发现离老河口越近,离所要寻找的“隈山”也越接近了。

        彭不悔到过杏山,上过杏山楚长城,杏山在邓国西南,杏山朱连山以西连绵起伏都是山。东西走向的杏山和朱连山上都有楚长城,杏山和朱连山楚长城中间就隔了Y字形二劈山峡谷,杏山到朱连山到大山寨这一段都还是属于邓国杏山楚长城的范围。过了朱连山的大山寨再往西,就是以山峰为界南为老河口北为淅川的近三十里楚长城了。

        楚长城以北的半壁江山是属于淅川的,一分为二的朱连山以北的山是标准的“淅山”,朱连山楚长城以南就是老河口的山了,从大山寨到丹江口交界的三尖山,小朱家营是淅川与老河口的交界。

        联想到老河口很形象的排子河、二劈山、三尖山几个地名,排子河因为蔚家河、大梁河、蒿堰河成排的汇入排子河才形成有十几里宽比汉江河还宽的沧浪水才叫排子河的。二劈山是因为从朱连山杏山峡谷经鸿磐寨分流的丹水,象劈开了朱连山和杏山才叫二劈山的,三个山峰命名三尖山很好理解。想到朱连山的“连”字,看到朱连山邓州以西的朱家营和小朱家营,彭不悔才终于想通朱连山为什么会叫“朱连山”了??因为老河口与淅川邓州之间的楚长城,沿三尖山、严寨、禹家寨、大山寨和朱连山这五座山头城堡起伏绵延30多公里,是楚长城串联起了三尖山、严寨、禹家寨、大山寨和朱连山。

        从邓国的山川地图能清楚的看到,邓国的边界是顺着朱连山山峰的走向沿淅川的南王营、黄楝树垭、三尖山呈逆时针向西南转了半圈,在老河口的吴家庄和肖湾之间停下,邓国的这一段朱连山是与淅川接壤的,距离有6公里远。再顺肖湾王洞山南下三公里,就是老河口的朱家营。过杨化岗、潘家庄、铁佛寺距邓州西南界五公里远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小朱家营山岭,这些山都是曲折婉转山山相连的。放大后发现,从西北杨山过来的小朱家营这个山岭标有分水岭。看到这儿彭不悔才终于弄明白,原来邓国的朱连山,疑是因为与老河口的朱家营或分水岭的小朱家营山岭相连,才叫“朱连山”的。

        因为朱连山向东是二劈山峡谷和杏山是连不上的,就是勉强的与杏山连上,也只能叫“杏连山”叫不了朱连山。朱连山和杏山当地,也没有跟“朱姓”有关的山寨村庄,能与朱连山相连的山,只有沿朱连山的山体向西南的朱家营和小朱家营,所以“朱连山”叫“连朱山”也是说得通的。邓国成块的土地,能够向西南伸出一个象鹰嘴的这一块,就是因为朱连山山体的原因,鹰嘴的造型,是朱连山山脊自高而低向朱家营方向延伸和收山造成的。


  https://www.msvvu.cc/63847/63847933/289373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