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彭无害彭不忧 > 第366章 狗皮膏药

第366章 狗皮膏药


要说罗人的没羞没臊,没皮没脸,也确实在平王东迁的三百年内达到了登峰造极地步,连彭族的年轻骄横的长老们,提起来都有些脸红。那么,罗人究竟是闹出了怎样的幺蛾子呢?

        若说两兄弟争端谁是宗族大宗,如果双方都深明大义,基本会在暗地里竞争,看谁发展得好,田地众多,兵精粮足,上通朝廷,下连乡野。现在很明显,荆楚中尽是熊氏天下,而熊族族长已经成为了华夏南方之王,虽然中原王庭还对此耿耿于怀,当时无论是天子亲征,还是近来的汉阳诸姬的堵截包围,都可耻地失败了,汉江流域,已经彻底成了大楚的护城河,如果能够明确认知到这一步,罗人就应该乖乖纳头就拜,承认熊楚的大哥身份,因为自己本身归于熊姓就来历暧昧,彼此又明争暗斗了近千年,这时候大势已定,应该乖乖的承认自己是小老弟身份,求大楚看在同姓的份上,给自己一些荣华富贵,化干戈为玉帛。可惜罗人中竟然没有一个眉眼通透的有见识之辈,看到熊楚越来越强大,自己反而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不但没有恭贺服软,反而还在大楚的周边要多碍眼又多碍眼。这就未免有些自己找不自在了。

        但大楚其实还是隐忍了多年,直到了楚文王时,为了适应新的国力强势,取得更有利的战略地位,正是考虑和中原诸侯争霸,大楚的国都由丹阳迁都于郢,因罗在枝江,逼近郢都,一句话,太令人恶心了,人家的军国重地,一国之都,有一个心往外面使,掉炮往里揍的居心不良的所谓二房兄弟,而且还始终图谋大兄地位,这还了得,必须早做了断,起码要隔绝起来,否则易生祸患。毕竟是一代雄主,心到意到,心动就要行动,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所以楚文王又将罗的遗民迁到今日湖南汩罗,《汉书·地理志》载:“长沙国罗县,”应劭日:“楚文王徙罗子自枝江居此。”杜佑《通典》称:“邱州,古罗国地。”指定的是岳州南境一带。《路史·国名纪丙》云:“今潭之湘阴东北六十里有罗故城,秦之罗县,梁为罗州。”《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载:“罗县城,……春秋时罗国也。”光绪《湘阴图志》卷六沿革表示:“楚文王灭罗,而徙都郢,乃从宜城徙罗丹阳,已而于湘阴乃是楚文王时。湘水之阴的罗国故址在汩我江南岸,今汩罗县西北八里的屈原农场蚕桑场。罗子国城遗址尚留有继续的城垣和护城河遗迹。

        说起来这也是大楚文王仁善爱民,如果贪上暴脾气的君王,早就把罗人这群不开眼的家伙们屠戮一遍,残余都发作奴隶,永世不得翻身。这也是中原各大诸侯的常见手段,大晋国所谓大周门面,诸侯之首,对待身边的戎狄可是秋风扫落叶,十分冷酷无情。

        想不到常常被骂做蛮夷的楚人,对待宿仇,确实如此仁慈,这就说明九州中国的文明,其实在南方保留,可不像北方的所谓礼仪之国,嘴上仁义道德,下手却黑的很。天生缺乏一股中正平和之气。

        彭族热爱考古的长老们曾在罗人旧址发掘,发现城垣东西长490米,南北宽400米,城北廓保存较好,墙基宽14米,高3米,用黄土夯筑而成。城内西南部有长25米、宽7米的土台,堆积有筒瓦、板瓦及绳纹陶片。城赴东面有文化遗物和墓葬,出土有灰陶绳纹鬲、豆、罐及一些绳纹硬陶片等。从出土的陶器的质地、器形、纹饰来看,与长沙楚墓中出土的陶器风格基本一致。可知,城址的时代当属春秋战国时期。与罗子国迁此立城的历史吻合。

        罗子国的活动范围,在麋子国的南面,约在今汩罗江流域。由于罗人的关系,把一条无名溪江改为罗水。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云:“洞庭之南,罗水出焉。”《清一统志》云:“卢水源出卢山,南流迳故县城,至双江口入汩,以其流迳古罗县,故一名罗水。”卢水是罗水的一以,应是先因罗国所在而叫罗水,罗水流入湘江处叫罗渊,见于《水经注》,因位于罗水与罗国故地,才叫罗县。

        由于历史变迁,众口相传,导致荒谬的记载在几千年后就光怪陆离,甚至倒果为因,比如光绪《湘阴图志》卷二十水志:“案罗水源出巴陵罗内(一名罗里),以北斗岭周环罗列其中,有三源九井,谓之罗内,故得罗水之名,”其实,“罗水源出巴陵县葛藤尖”,即今岳阳县渭洞乡桂峰村葛藤尖。罗水西流叫枯港,三十五里经罗内,再西南流叫松溪,以下才叫罗水,八十八里至汩罗县红花乡双江村的小江口入于汩水,才合称汩罗江。清末“夏时涨水,深约二丈有奇,面阔约三十丈;冬时涨落,不通舟楫。”罗内的名称,系罗国活动之地,并非“周环罗列”而名。在汨罗江北岸的楚塘乡楚南村有汨罗山,又叫罗山,屈子祠前有罗渊,皆以罗国活动地域而名。罗子国以北就是麋子国的活动范围。到战国初,楚于今湖南一带置黔中郡,而罗、麋等附庸国宣告终结,都统辖于黔中郡。

        秦汉时,罗国遗民,有的留居长沙郡,有的东迁豫章郡(江西南昌),《广韵》云:“本自颛顼末裔,受封罗国。子孙以为氏,望出豫章、长沙。”《太平寰宇记》卷一O六洪州载,豫章郡五姓中就有熊、罗二姓,一直到宋代,都是大姓,人才辈出,散布于全国各式各地。

        据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绢画古地图中,在江华县的潇水支流有一条罗水,当系一以罗人南迁于此而得名。至于西江中下游一带分布之区,至今壮族语称田为罗,即山间田之意,也说明罗人有一部分南迁至两广与骆越相融合而保留了很多以罗为名的地方,决非偶然之事。又有一支罗人则又向西南,从滇东、滇南迁入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罗斛国,后来并吞了暹国,便合称暹罗,即今泰国的主体,成为泰族的一部分。

        当罗被楚灭时,还有一部罗人不愿降服楚国,他们和卢、庸遗民向西越过神农架进入川东,定居于阆中,成为板楯蛮七姓之一,后来有的便融入于土家族。一以则继续西迁到北胜县,成为彝族的大姓罗氏。另一支则迁入贵州东部、南部,与于越、扬越融合为布依族,罗姓成为布依族的大姓。罗姓布依族人是古罗子国之后,罗子国被楚文王徙至湖南省汩罗后,在那里定居过一段时期。后来,有一支又越过罗霄山脉到江西。据说罗霄山脉的得名也与罗子国后裔有关。再后来,复从江西西经湖南辗转迁到贵州,形成罗甸国和罗番。

        综上所述,可知罗人这一大楚庶出之族,其内心有多么高傲坚韧,始终不融于大楚华章之国,而是屡屡另起局面,若在土蛮之境,则成长为凶恶土蛮,若流落到异国他乡,则称王僭号,沐猴而冠,竟然也做出好大一番局面。今日之东南亚强国暹罗,就是罗国的后裔。而他们的真正祖先,则可以追溯到大楚,不过是大楚的小宗,那个时候就妄图取楚而代之,可惜终究是底蕴不够,德性不足,又人心不足蛇吞象,所以不忿远去,最终不知道是否得其所哉。其实前文说的建立韩国的辰韩和新罗,就是带有罗人血统的卢戎人,又犯了老毛病,把罗人的姓氏又带到了幽州东北极寒之地。这也算是天地间一大异数。

        那么,卢戎人和罗人,到底有何渊源呢?为何大罗,能成为卢戎和大彭国合体的媒介?彭无害睁着圆溜溜的漆黑眼珠,在早春的尚有寒意的大毡房里,开始琢磨不休。他却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被延陵季子一剑削掉斗大熊头的时候,还是深秋,现在季节变换,已经不知道过去了多少春秋。

        古罗国和古卢戎国系西周、春秋时代的两个诸侯小国,曾先后被周而封、依楚而迁、与楚并存、和楚抗衡,终为楚灭,流徙海外,其文化源远流长,对古代文化的影响巨大,至今仍潜移默化、独树一帜,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古罗国文化和古卢戎国文化的源头在哪里?又是如何发展、流传的?其影响有哪些呢?与楚文化之关系如何?

        古今论述古罗国、古卢戎国文化遗址所在地——襄樊汉江流域之撮录。从古至今关于古罗国、古卢戎国文化遗址所在地的论述虽众说纷纭,但“未离其宗”,即汉江流域是古罗国文化和古卢戎国文化的发祥地,古罗国和古卢戎国文化遗址就在今襄樊汉江流域一带,这是没有非议的。古今关于古罗国文化遗址所在地有“四说”,即:襄樊汉江流域的“宜城说”、“南漳说”、“南漳与宜城说”、“襄阳说”。

        持“宜城说”者分别认为,古罗国文化遗址在今湖北宜城市的三个地方或方位:按传统的说法,古罗国在“宜城县西”,故治初在今湖北宜城县西”,再说具体点,就是在宜城西山中,即宜城县西20里或南漳县东40里的罗川城,春秋时为楚所灭,罗国故城,旧说在今湖北宜城县西约20里处,相当于《水经·漹水注》‘夷水’条所记夷水东南流出宜城西山后的‘罗川城’位置”。

        持“南漳说”者分别认为,古罗国文化遗址在南漳县的五个地方或方位:包括南漳县东南西北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认为罗国广泛分布在南漳县境内,泛称南漳县境内在春秋时有古罗国,周时并荆蛮各部而建。

        持“南漳、宜城说”者认为,古罗国文化遗址位于宜城和南漳两个县(市)境内,这是比较合情合理的说法,因为南漳县与宜城市交界,宜城市古罗川城亦与南漳县罗国城文化遗址比邻,两城中间自古就有“界山”,亦是两县(市)的县域分界线,“罗家营、刘猴集北的两处罗国遗址,当系秭归丹阳和枝江丹阳之地是可以信赖的”,持此说者考证,古秭归在今南漳县东南部——蛮河支流的黑河下游柳河平原一带,古枝江在今宜城市境内,持此说者还认为,古罗国当先后在古秭归(今南漳县武安镇安集柳河平原)、古枝江(今宜城市境内)活动。

        持“襄阳说”者认为,古罗国文化遗址泛指在襄阳县一带,“祝融氏死后,其后裔传到周朝,被封于宜城,称为罗国。周时的宜城,相当于今湖北襄阳一带。春秋末期,为楚所占,易名为鄢国”。也有的学者认为,古罗国位居“湖北宜城、南漳、襄阳间”。

        其实以上种种的说法,其实始终是坚持罗人独自生存之意,有些为罗人自己长威风志气。其实当时各族必须相伴而居,进行物品交换,单一的种族是无法生存的,华夏各古族虽然迁徙多,但是如果不是迫于战争和饥荒,基本不太爱远离故土,尤其是进入到了大周之后,中央王庭怼封地进行了多种管理,无主之地都有了贵族封号,自己再随便迁徙,就是侵占了别族地盘,讨不了好的。

        所以罗人就像狗皮膏药一样,看起来很乖巧,他一直是伴随熊楚大族而居,而且还屡屡讨取自己的封号,既要享受自己的小日子,还要傍大宗的粗腿,毕竟熊楚一直雄武有力,其他蛮族不敢欺侮,在熊楚旁边建立族地,大部分防卫的力量就可以省下了,还可以不时去大宗打一些秋风。毕竟熊老大要成为老大,总得给小弟一些物质的。否则就是不仁不义。所以单纯考虑罗人的独自生存地没有多大意义,他的驻地是时常变迁的,但都是伴随着熊楚的核心部族而变。并没有一个自己独特的不变的地方。


  https://www.msvvu.cc/63847/63847933/289373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