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彭无害彭不忧 > 第342章 伤心大洋

第342章 伤心大洋


但是申公豹没看清这点。只是觉得拜元始天尊为师就是得到了正果,但是入了阐教之后,他却发现自己不被赏识,一个挑水浇松的人都比他受欢迎,还接管了封神大任。所以才会又一出场,就教唆姜子牙烧了封神榜之事。因为他感受到了不公平,但是他只看到了阐教人的不公,却没看到原始天尊收他为徒仅仅是看上了他和截教的关系,和摸清了他嫉妒的性格。让他以后拉截教人来送死的。

        申公豹对此应该是没有察觉到的。一来是,出身于东夷大族世家的申公豹,起码在大夏鼎盛之时,就已经投入到玉虚门下。当时大夏一副唯我独尊模样,对东夷各大部族保持着强烈的压力。稍有不顺从的方国部族,宫廷禁卫就来捕人问罪。轻者剥夺分封,驱逐出世家,重则斩首下狱,刑罚而死。

        元帅曾经留心过玉虚宫内这个特殊身份的修道者,当时元帅很惊讶,一个入昆仑正宗玉清门下有两千年之久的弟子,修为竟然如此稀松平常。别说不是自己的对手,就连玉虚师伯后收的几个天姿一般的弟子,也是远远赶不上的。

        而玉虚师伯就如此淡然处之,可见里面自有仙机,自己还是少管闲事为妙。

        元帅对申公豹此人敬而远之,直觉其是大麻烦,但元帅做梦也想不到,申公豹在封神战争开始后,屡屡搞些小动作,竟然入了师尊的眼,让元帅啼笑皆非,大呼看走眼。

        他想申公豹大概是由于嫉妒,和姜子牙搞的太僵硬,又处处为截教出头,所以才会得到通天教主的赏识,他能总督万仙阵也是因为如此。但这未免太过开玩笑了,毕竟上清门下高手辈出,主掌万仙阵的大能者比比皆是,怎么也轮不到申公豹这个不入流的非同门去主持大阵,可见通天师尊恐怕又陷入了一种只有元帅及几位圣母师妹才懂得抑郁状态,在这种状态里,师尊操弄天心如怒海泛舟,整个天地之间充满天风海雨,让人无处可躲。这个时候,师尊是最易暴怒的,只有金鳌岛附近深海,于暴风骤雨中出来五彩霞光,一个白衣飘飘的丽人翩若惊鸿,矫若惊鸿向独立站在岛上最高崖的青衣男子投来含愁凝怨的一睇,然后五彩霞光烘托着白衣仙子冉冉升上高空,须臾,云收雨散,青衣男子已悄然不见。

        无论是元帅还是几位冰雪聪明的师妹,都知道这位白衣丽人叫做九天玄女,但所有人都对此讳莫如深,没有人敢在师尊面前提起。

        因此,当通天师尊将万仙阵交给申公豹主持,当时元帅不在,几位圣母一打听师尊又抑郁了,所以没有一个敢出来做仗马鸣。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万仙阵竟然引来了几位圣人围攻,虽然众人觉得对方胜之不武,但师尊是否一开始,就对万仙阵有些自暴自弃呢?

        说到自不量力的申公豹,结局也很悲惨。

        在后来万仙阵被攻破后,元始天尊联合老子和西方教将截教抵抗力量灭掉后,元始天尊就迫不及待的讲申公豹塞了北海眼。可见元始天尊多么的厌恶申公豹这个异类徒弟!

        所以说申公豹老兄的确是可怜的,被嫉妒烧掉了理智。被元始天尊卖了却还在为他数钱呢!

        当然元始天尊的聪明不仅仅是利用姜子牙成功的刺激了我们可怜的申公豹同学,还在于他利用封神榜不仅仅成功的保护了十二个金贵的徒弟,还灭掉了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截教。

        可以推测出来,无论是阐教的元始天尊,还是截教的通天教主,在处理截教残余问题上,应该是有深层默契,否则申公豹不会成为万仙大阵主持人,阐教也不会能毕其功于一役。

        根据元帅遗留下来的战场全息信息记录系统,彭无害推测应该是通天方面和元始方面有所交换,这种涉及到道统的交换被彭无害理解为神州从此人教为尊,道统在夭,但在道德天下的治国体制下,允许百家争鸣,播下科学的种子。

        通天道人想看看,科技树能否在人族世界内生长,这是自己在离开这处空间后能为九天玄女做的最后一件事。而两位师兄也默许,只要自己不再护着那些披毛戴角之辈,任封神榜运转天道,让截教上下自取灭亡,两位师兄也不会干涉科技树在人族内部滋生滋长。

        彭无害少时随爹爹广泛博览诸子百家,一时间觉得天下之大百科博大精深,个人凭一生之力也无法尽览。结果阅读元帅笔记后彭无害才知,原来神州所谓百家学识,一半来自元帅故乡坚里梅星域,另一半元帅认为是师尊从九天玄女处得来,毕竟和坚里梅星域人族知识大同小异。

        有了这番眼光与识见,彭无害能以更纵深的历史角度观察,来自星域之外的人族科技树,如何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这里面,来自姬周始封的几大诸侯,就自然成为彭无害的观察标的。召公就是其中一个。

        召公奭,周王族同为姬姓,封于北燕,一般认为,燕地在幽州,都城在“蓟”。召公一族去后,和当地旧时殷商贵族以及当地土著建立了联合政权,最终使该地区原来的东胡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召公在封国倒没有什么突出的历史记述,倒是后来周成王时期,召公是三公之一,一度自陕以东,周公治之;自陕以西,召公治之。召公把那里治理的很好,赢得民心,深受爱戴。召公在被封之前其采邑在召地,一说在今河南南阳南召,一说在陕西岐山西南。召公经常到召地的乡下巡视,轻车简从,体恤百姓,餐风露宿,搭棚过夜,不占用民房,不搅扰民众,并倾心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释纷。百姓最记得那一棵棠梨树了,因为召公经常就在那棵树下审判官司,决断诉讼,处理政务。直到召公死后,人们把怀念召公的感情寄托于棠梨树,不敢伐,歌咏之,编唱了一首《甘棠》的诗篇:

        蔽芾甘棠,——郁郁葱葱甘棠树,

        勿翦勿伐,——不准砍伐细呵护,

        召伯所茇。——召伯当年居住处。

        蔽芾甘棠,——郁郁葱葱甘棠树,

        勿翦勿败,——不准毁坏细呵护,

        召伯所憩。——召伯当年休息处。

        蔽芾甘棠,——郁郁葱葱甘棠树,

        勿翦勿拜,——不准攀折细呵护,

        召伯所说。——召伯当年停歇处。

        燕国外迫蛮貉,内受齐、晋夹击,强邻环绕,尤为强国,这难道不是因为召公的功绩吗!——看来,召公把他的封国治理的也很好。

        与召公亲力亲为相比,他的兄长则身不由己,在治国上终有所误。

        周公旦,封于鲁国曲阜,但他自己没去,留下辅佐武王,而让自己的儿子伯禽代他受封,去那里替他打理,是为鲁公。鲁公伯禽和齐太公望当时差不多是一起到任的,太公到任后,只五个月,就去镐京向周公旦述职,周公有些惊异,问他怎么来得这么快,太公就笑了,说没啥神秘,我的诀窍是一切简化、简化、再简化,简化繁琐君臣礼仪,顺从当地习俗办事。就这样。周公抚掌称快。而他的儿子鲁公就没那么爽了,到任三年后,才去京都向周公汇报工作,周公问他为何来得这么迟,鲁公答,复杂、复杂、太复杂,按您的教导,我要全面变其习俗,革其旧礼,服丧三年才能允许免除,所以迟了。周公听后,扼腕叹息,说,唉,为政不能简易,繁文缛节,百姓如何亲近,鲁国和鲁国的后人将来怕是要成为齐国的奴役了!

        果然,早在春秋时期,鲁国就已经是积弱之国,其主盟不若齐、晋之强,地势不及秦、楚之大,就剩下那一整套繁琐的周礼了,号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并成为它忠实的保存者、守护者和实施者;当然,鲁国也因此成为了儒门宗门所在地,儒门大贤者仲尼就居于鲁,身为大司空兼大司寇,被腐儒称之为千古圣人,万世师表。

        其他封国,我们知道的文王三子叔鲜封于管,建立管国,周公平定“三监之乱”时,管叔自杀,管国被废;五子叔度封于蔡,建立蔡国,后被楚灭,历598年;六子叔振铎封于曹,建立曹国,即今山东定陶,被宋灭,历559年;七子叔武封于成,建立成国;成国后成了鲁国的附庸,是鲁国的一部分,同被楚灭;八子叔处封于霍,建立霍国;“三监之乱”后,霍叔被贬为庶民,流放于晋境旁,后被晋灭,历490年。九子叔封、十子冉季载当时年龄还小,没有受封。

        另胡公满,妫姓,被视为舜帝的后代,被封于陈地,建立陈国,都宛丘,即,成为陈姓始祖,发生有陈氏后裔田完代齐的重大历史事件,陈国被楚灭,历589年。东楼公,姒姓,被视为大禹的子孙,被封于杞,诞生了“杞人忧天”这句妙趣横生的成语,被楚灭,历601年。被楚灭的“三皇五帝”的后裔封国,几乎不计其数,按司马迁所说,这些封国都极其微小,不足挂齿,在历史上尚能提到国名的有英、六、蓼、滕、薛、驺、江、黄、胡、沈等。

        关于商朝一族,王子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当年即被纣王剖胸挖心而死;太师箕子,殷商贵族,封于朝鲜;微子,纣王庶兄,封于宋,建立宋国,即今河南商丘一带,春秋时曾一度称霸中原,延续至公元前286年,被齐、魏、楚三分其地,宋灭,历761年。

        在这里,请注意,那时所有分封的官员,包括德高望重的姜太公,都赴命去自己的封国了,只有封在了鲁国的周公旦没走,而是让他自己的儿子周伯禽去那里代他为侯。原因是国家初建,政权新生,千头万绪,不可开交,周武王委实需要周公旦须臾不离左右,以及强力贴心、鞠躬尽瘁的辅佐;而有人可不这么认为,认定周公旦有周公旦的想法。

        周武王的周初大封建,其肇始之初的起因、设想和目的并不复杂,无非是针对当时天下的局势而制订的一种权宜之计、暂行策略,尚不能形成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说白了,不过是拿了原本是人家殷族的东西来这般施舍和贿赂,再说白了,就是有组织的抢掠和瓜分罢了。至于瓜分之后,如何更有效地统治管理一个新生的国家,周武王内心依然充满焦虑,以致在一次出外视察回到周都镐京后,坐卧不安,夜不能寐,周公旦来看他,并带来深深的问候,两个人再次反思了殷家灭亡的原因,以及周家天下的忧患,迫在眉睫的难题,再一次明确了在洛邑营建王朝陪都的有关事宜,并决定很快两人处理完手中事务,一起去洛邑查勘地形,选定城址,进行初步的规划和论证。

        就是在这一次回来的时候,武王不知得了怎样的感想和启发,指使手下,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军队一律收起干戈兵器,集合整顿后全部解散,——周武王用这种方式向天下表示,他从此不再用武了。

        周武王这样做,他长期淤积于心的焦虑是否因此有所释然,不得而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是否又是听取了周公旦的建议,不得而知;这其间是否另藏有机关和阴谋,不得而知。因为周武王一直以来的焦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担心殷商遗族的暴动和叛乱,还有东夷、南蛮、西戎,为何一下就全部解散了周朝的军队,不得而知;历史记载有误?或者是局部解散、暂时休整,不得而知。

        历史留给我们的疑问太多,留给我们的虚假太多,留给我们的猜想太多。反正时间过得快,就这样两年说过去就过去了。

        而就在这时,周武王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了。


  https://www.msvvu.cc/63847/63847933/289373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