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彭无害彭不忧 > 第335章 儒商良心

第335章 儒商良心


据彭族长老堂历代长老考证,大周建立之后,对前代帝王进行了大规模的抹黑和诬蔑,这是据说来自一种强大的力量的运作结果,是大周的政治正确,在大周开国之处,任何敢对此进行质疑和反对的声音都被敉平,甚至有些质疑者被悄无声息地抹灭,最后让知情者噤若寒蝉,而且商朝灭亡后,周朝对商朝的史料记载进行过系统的销毁,要知道那个时候还没有印刷术,官史都是藏于宫中,而且多是甲骨说刻,成语刻骨铭心就是这样来的,刻画在骨头上的文字,是要铭记在心里的。当时在大周,铭记在心里的历史真实却被如此赋值语句,被烧毁就没了的,但历史的脊梁岂能如此被轻易折断,总是要有不平则鸣的声音,要有几个不识趣的硬骨头。

        大邑商朝灭亡后,为何还有留恋商朝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两兄弟?还有以物物交换为生,被称为“商人”的殷商遗民??他们为何还遵奉着古老的商族的教导,一代代地繁衍生息着,不甘心自己被湮没,他们甚至自豪地称自己是殷人,他们甚至还自居为华夏自主,梦想着华夏万民在自己的教导下实现幸福安康,譬如宋国,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代表。大邑商虽然远去了,但大邑商的精神,其实一直保留下来,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时时闪耀着光辉。人族中的智者,虽然是极少数,但总对此有良心发现,譬如彭族年轻的长老彭不悔,就是一个敢于疑古求证的正直的士子。在他看来,大邑商的末代君王?纣王实则是经过历史的误导,沉淀下来后就被后世文人越抹越黑,腐儒门中一个举止行为都特立独行的大能者子贡就道出了真相“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意思是:纣王的无道,并没有宣传的那样,是因为一些君子瞧不起他,就将一些不好的事情全部推倒他身上。

        身为儒门大宗师仲尼丘的弟子,子贡敢于独特发声,将世人对商纣王的不公和抹黑揭穿,矛头直指那些所谓的道德君子,也就是儒门中最看重的嫡传门人,实在是非常有勇气的事情,但如果仅仅将此理解为子贡等儒门精英的良心发现,也不尽然,彭不悔就对此做过专门的考据,发现子贡的身份实在是和殷商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子贡自己就是殷商中古老传承部族的杰出后裔。因为子贡融合了殷商的传统和儒门的精髓,创立了儒商一门。

        “儒商,一个高雅动听、令人赞羡的称谓,只有以儒学为根基、以诚信为准则、奉行“富而好行其德”的成功商人,才配享此美誉,例如春秋后期的陶朱公范蠡,历代晋商、徽商中的佼佼者。追溯中华儒商的渊源,其始祖应孔门高足——端木子贡。??子贡,姓端木,名赐,子贡是他的字。子贡小孔子31岁,17岁拜孔子为师,深得孔子真谛和儒学精髓,誉为“孔门十哲”之一。子贡出生于商业世家,对经商有先天优势,加上经常跟孔子周游列国,得以开拓视野,这也为其以后打拚奠定良好基础。子贡老家在卫国鹤壁,鹤壁因“古有仙鹤游云淇水,栖之南山陡壁”而得名。这里苍山莽莽、淇水悠悠,自古为钟灵毓秀之处,不仅引来无数雅士鸿儒,也造就了商贸繁盛的黄金码头。

        对殷商末代君王笔墨颇不光彩的司马子长在煌煌巨著《史记》中,记载儒门亚圣孟轲仅用215个字,而写子贡却用了5000字。足见这位大史学家对子贡推崇之深。后人赞颂子贡精通六艺的才学和能言善辩的风采,也讴歌子贡作为“跨国企业”掌门人罕见的经商头脑。?彭不悔曾经亲自远足去端木故里考察,深为这位杰出的古代思想家、纵横家,又潜心经商之术、终成中华儒商鼻祖而感慨。当吴越大军远征北方,吴王夫差强征丝棉以御寒,使丝棉紧缺价格走高。聪敏的子贡便抓住商机,从各国收购丝棉到吴国贩卖,这一“价格差”让他捞得“第一桶金”。后来为宣扬仲尼的光辉伟岸,心灵手巧的子贡用木头雕刻出仲尼像,前来拜访的将相诸侯见状都想拥有一个作纪念,子贡又从中看到无限商机,招募工匠大批生产仲尼雕像,又大赚了一把。子贡还首开了“跨国公司”之先河。这个概念当然来自于拥有域外知识的彭无害,子贡“鬻财于曹、鲁之间”,奔走于各国之间做生意,他发现各国权贵皆以佩戴珠宝为时尚,就大量制造贵重佩饰搞“跨国营销”,赢得盆满钵满。

        子贡的儒商美誉来自诚信。他虽做买卖,却不忘儒家学说;他家财万贯,却富而不骄、富而有仁。《吕氏春秋》记述了子贡自己出巨资赎回一批鲁国奴隶的善举,可谓千古流芳。他积极牢记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坚持以诚待人、诚信交易。儒门经典多处记载子贡与仲尼师探讨“信”的问题,他深知“信”乃立足之本,没有“信”一切就荡然无存,更遑论发财乎?是“言必信、行必果”使子贡立于不败之地,达到“忆则屡中”、“义利双赢”的最高经商境界。由于他名满天下,到邻国经商各国君主都会礼貌地会见他,说明他真是名副其实的商业巨子了。

        仲尼师对子贡十分看重,称他“始可与言《诗》已矣”,赞他对孔学达到心领神会的地步。子贡靠经商积累大量财富,为仲尼及其门生周游列国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堪称以文促商、以商养文的成功典范。仲尼对此评价甚高,《论语.先进》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说颜回在道德上很完美了,却穷得丁当响,连吃饭都成问题;子贡却不安现状,亲自做生意,极善猜测行情,且每每猜准。仲尼云:“富而可求,虽执鞭之人,吾亦为之;如不能求,但随吾所好。”可见圣人并非不爱财,只是“取之有道”罢了。

        这样一个被儒门内外颂扬的大贤者,都对殷纣王被黑耿耿于怀,可见某些人族腐儒已经毫无底线,这样疯狂地表现恰恰说明,是有一种强大的政治势力,在指使一些有心人故意制造冤假错案,目的就是把末代商王搞黑搞臭。要知道,连纣王这个名号,都是大周给予的,末代商王的真实姓名,反倒很少有人提起。后代人族学者认为:“纣大造宫殿,建酒林肉池,宠信女色,囚禁贤人,残害忠实等罪恶,与桀的罪恶如出一辙,凡桀的罪,就是纣的罪,桀纣不分,这些都是出于模仿。”说白了,很多就是将之前桀的不好的行为推倒他身上来添油加醋。

        还有好事者亦做《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指出纣的罪恶在周人的《尚书》中只有六点,战国书中增加了二十七事,西汉书中增加了二十三事,东汉时增加了一事,东晋时增加了十三事,于是商纣就变成了自古未有的残忍暴君了。人族疑古派智者通过仔细的考证,彻底洗清了泼在帝辛身上的污水浊泥,还其本来面目,使帝辛做为一个“武王”的形象重现人们面前。这也使儒门亚圣孟轲的纣王有“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的说法有了落脚处。

        彭不悔为代表的彭族长老堂考据框门,曾经仔细分析大周的道德经典《尚书》中纣王的六条“罪恶”:“第一是酗酒;第二是不任用同宗兄弟;第三是重用奴隶;第四是听信妇言;第五是信有命在天;第六是不留心祭祀。”

        注意,这可是两国交战时为了宣扬正义,鼓舞士气的檄文,按理来说绝对是应该有多少说多少,可是在后世将帝辛宣扬的如何残暴不仁,可是他的死对头周人,在征讨这个'独夫’的时候,居然只列了这六条就完了,所以说后世关于帝辛残暴的诸多传言其合理性,值得深思。?至于周王所列出的纣王的这六条罪状中,也不见的是全部属实的。

        第一,嗜酒,这个没什么好说的,饮酒在古代是一种很享受的行为,各种史料也都说了,他肯定好酒,这条就认了吧。?第二,不任用同宗兄弟,这件事恐怕有蹊跷在里面,首先说商纣的哥哥微子,微子其实是商纣上代君主帝乙的长子,因为他的母亲地位低下,所以不能继承王位,而商纣的母亲是正后,所以他继承了王位。这在人族史料中有所记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宰,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要这样看来,恐怕商纣当初的继位是有争议的,同时造成皇族内部的分裂和疏远,形成这样不用兄弟的局面,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商纣这样做是很合理的,可以说是为了不留隐患而使兄弟相残。

        第三,重用奴隶,《左传·昭公七年》也说:“纣为天下逋逃主。”意思是说他想办法招徕吸引外来奴隶,这也是古代奴隶主壮大自己力量的一种手法。这一点在有现代社会眼光的彭无害看来,商纣是打破奴隶主贵族“世袭”制,大胆地从中下层提拔新人,是华夏古代勇于改革创新的先驱者。?第四,听信妇言,这一点也是值得商榷,宠信妲己这是肯定的事情,没人怀疑,但是说惟妲己之命是从却有些夸张了。纣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要是认为他很昏庸,那你就错了,相反的,他还很聪明,爱编写故事的腐儒也承认纣王“资捷辨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这里说他,是一个能文能武,聪明善辩且非常自傲的人,如果硬要说妲己,这个年轻的女孩,把这样一个聪颖勇武、才华横溢的君主玩弄于鼓掌之间,使他言听计从,未免有些太高估她了啊!而且商人颇重迷信,任何重大举措,都要求神问卜来决定吉凶休咎,这在彭族研究者挖掘出土的甲骨文中是有确切记载的。妲己扰乱朝政的能力可说是微乎其微。其实彭不悔若能见到儿子所拥有的域外社会研究常识,那就可以立即判定,只要是将王朝兴衰根源转移到女色身上的,都是污蔑之词,是为了转移视线,掩盖真相的,也恰恰说明了持此种论者的无耻。

        第五,信有命在天,列这一条就比较奇怪了,历朝历代有哪个皇帝不信自己是有命在天、真龙转世的?就连武王造反时也是打着顺天应人的旗号。?第六,不留心祭祀,这一条其实真的是冤枉他了,商朝曾经的确是有过不敬鬼神的传统,并且就在商纣的先王帝武乙时,曾经帝武乙命人做了个假人,起了个名字叫天神,跟他下棋,让别人代'天神’走,天神输了,就侮辱'天神’。还用皮革做袋子盛了血,高高挂起来,仰面射'天神’,戏称为“射天”。?可这毕竟是商纣爷爷辈的事情了,到了帝乙和纣王这一代,祭祀制度则已经重整并且是相当完备的。

        综上所述,纣王并非人们所说的是个昏庸残暴的君主,仅就史料而言,纣王的主要罪行为杀比干、囚箕子、宠妲己、偏信崇侯、拘押文王而已。?而纣王为什么要杀九候,为什么又要拘文王,这恐怕都是有原因的。?在当时纣王旗下最大的三个诸侯,也就是的九侯、文王、鄂侯,当时被命列三公,看起来挺风光的,象三大护法似的,其实这三个人的实力都不小,都是有实力和商抗衡的,只是被商纣打败而伏首称臣,正所谓万乘之君以防千乘之王,?纣王心里恐怕也是这个想法,他这么想是有道理的,因为在这之前,三个人里其中有两个都曾反叛,就是文王和九候,后来被商纣所伏,尤其是文王,他们之间表面是君臣的关系,其实呢,是有很深的世仇在里面的。


  https://www.msvvu.cc/63847/63847933/2893740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