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六道鬼宫
妙书屋小说推荐阅读:吻安,小娇妻!、霸道老公放肆爱、元尊、恰似寒光遇骄阳、尸命、名门隐婚:枭爷娇宠妻、惹上妖孽冷殿下、跑出我人生、漫漫婚路、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彭无害在命运的旋涡里,第一次出世就在大名鼎鼎的幡冢山。幡冢山上有些奇异的东西,妖族大能之士在山海图卷上记载称,其上多桃枝鉤端,兽多犀兕熊罴,鸟多白翰、赤鷩。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
自从自己变身人熊以来,对兽人一族流变进行深入研究的彭无害知道,犀兕熊罴恰恰是兽人族中种类最多的几类,而白翰、赤鷩应该是比较普通的翔族。翔族和兽人能够和睦相处的地方,为什么会被推崇为西方鬼王居住的地方,原因在于蓇蓉,这是可以断绝各族生育生机的灵药。如果将其药性逆向激发出来,则是增强生育技能的神药。这当然对视繁衍族群壮大的各族来说,是难得的好东西。
大概人族腐儒认识到这一点,才认为幡冢山不凡,所以尽管其在众多发生过神迹乃至大事件的群山中其貌不扬,还是将其编排为一岳之地。人族虽然在三代之前不入流,上不得台面,但人族中偏有一种学识分子,喜欢孜孜以求上古秘史,虽然编排起来为人族自己擦脂抹粉,美化自己上得天道,顺应天心,乃是万物灵长,但在人族这种索引钩沉中,确实也有一些深藏在历史迷雾中的真相,以另一种新奇的角度展开在世人面前。
比如后来人族中的学道有成者,在《真灵位业图》和《真诰》中将“酆都大帝”描绘得就较为系统了,《真灵位业图》神阶第七位即为酆都北阴大帝,注云:“炎帝大庭氏,讳庆甲,为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而一替。”炎帝的字号显然和大火有关系,而对火的运用,也就是日精的吸收,其实是翔族大能者给妖族记载者留下的印象。人族这些学道分子,寻章摘句,虽然时常有腐儒论点出现,但也会在不经意间,将真正的历史秘密呈现。比如这个关于炎帝来管制天下鬼神的记载,差点就真相了。
炎帝,前文所述,是当之无愧的翔族大能者,而且是在翔族统治神州的时候加冕称帝者,这样的名号,本来和人族毫无关系,根本也不可能是人族的始祖。但偏偏被喜欢拉大旗作虎皮的人族当做祖先膜拜,久而久之以讹传讹,导致了真相的湮没。
在彭无害得道第二次归隐时候,有大儒司马者所著的《史记》说炎帝、黄帝的父亲是少典。这显然就是胡说八道。少典是炎黄之父,他的名字为何不叫“典”而要叫“少典”呢?因为腐儒认为,华夏远古史中有类似记载,这样编排可能会让人想起夏朝有太康、少康,商朝有太甲、小甲。根据古人命名的习惯,“少典”的“少”,应该有所对应。因此,腐儒这么编排,也证明在少典之前应该有个“太典”或者“典”。沿着这个思路,质疑者可以在一部分姓氏的族谱中找到了根据,有的族谱说烈山氏就是“太典”。
综合研究各种史料,可以明显得出结论,烈山氏、神农氏、炎帝并非一人,三者各有所指,在先秦文献中具有明显区别,汉朝以后才混为一谈。其实华夏在七八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农业化时代。烈山氏,“烈”在古汉语中是“烧”的意思,“烈山”就是烧山的意思。如《孟子·滕文公上》所载:“益烈山泽而焚之。”原始社会有刀耕火种的历史。烈山氏,应该是远古时代探索农业化道路的先驱者。而神农氏,并不是第一个发明了农业的人,而是将农业发扬光大的人。根据《国语?鲁语上》的记载:“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神农氏就是烈山氏的儿子柱。这一段引语,有的文献又将“柱”写成“农”,可能“柱”又名“农”,古人因“能植百谷百蔬”而称之为神农氏。烈山氏氏族分化成了神农氏(炎帝一系)和有熊氏(黄帝一系)两支。神农氏走上了农业化的道路,成为中原诸部落的首领,而有熊氏则继续过着游牧生活。近代学者考证,黄帝部落是游牧民族,就连黄帝的“黄”字也是兽皮的意思,跟现代人容易联想到的黄色、黄土、黄河等词语迥异。黄帝所率领的六支军队“熊、罴、貔、貅、兕、虎”,都是兽名,应该是由六个游牧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所谓“有熊氏”,“有”在古代汉语中多为助词,没有实际意义,比如夏朝也可以说成是“有夏”,中心词应该是“熊”,也就是六个部落中的核心部落。神农氏繁衍了炎帝一系,有熊氏繁衍了黄帝一系。
这段推测已经接近事实,因为轩辕黄帝和这个有熊黄帝,显然不是一个人,神族携带神域迁移后,最后一代神王轩辕黄帝,其实安排了很多后手布局,第一个就是有巫妖团帮助人族,开始各种科技攻关,他们的身份是大巫。也就是说巫族当时和人族是战略互惠关系,是直接辅助人族的。轩辕黄帝的另一个后手就是利用巫妖团开始改造有神兽血脉的兽人一族,逐渐令其驯化,成为人族的伙伴。这里面最成功的的就是诞生了有熊氏,是兽人中的集大成者,他们自然追随祖先传说,对轩辕黄帝分外憧憬,所以其首领也自称为有熊氏黄帝。
在兽族和人族都在普遍发展的时候,从最初的翔族发明的烈火焚烧山野,可以耕种土地,人族中又逐渐产生了神农氏这样的部落。他们为了追思祖先,自称烈山氏,而在这种农耕技术出现时候,在巫妖团的协调下,显然驯化的兽族充当了重要的劳动力,这两种对神农氏有帮助的印象,就成了神农中的牛角人头的崇拜。也就是对兽族的崇拜。这里还要说一句,神农乃是上古大神,对百草有研究,发明了最初的农耕,可不仅仅是给人族用来耕种的,而是纯粹的业余爱好罢了。
关于炎帝,后世多认为炎帝是世袭的帝号,有若干世,最常见的说法是“炎帝传八世,合五百二十岁”(《礼记?祭法》疏引《春秋命历序》)。这倒是符合了真相,因为翔族中的帝王,号为炎帝非常有可能,毕竟自己供奉的就是炎阳烈日。至于黄帝,普遍认为只有一个。
腐儒写的《潜夫论?五德志》载:“有神龙,首出常羊,感任姒,生赤帝魁隗。身号炎帝,世号神农,代伏羲氏。”由此可见,第一个称“赤帝”(炎帝)的是魁隗,他继承了神农氏的功业,其实是被神农部族的人族奉为领袖。“魁隗”,按照古音连读就是“轨”。不少文献也将第一代炎帝称为“帝轨”。《帝王世系》载:“神农氏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纳奔水氏女曰听泼,生帝临魁;次帝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厘,次帝哀,次帝榆罔。凡八代,及轩辕氏。”据此,炎帝一系的世系为“炎帝魁隗—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厘—帝哀—帝榆罔”,世袭了八代520年。但是古人又说炎帝在位120年(或者寿120岁)、帝临魁在位80年,合计父子两代已经达到了200年,这显然是翔族的大能有高寿,是非常正常的。
炎帝在位120年,史载第七代炎帝哀以后,神农氏部落势力衰微,帝哀的儿子、孙子两世不在位,所以腐儒说:“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后来,帝哀的曾孙榆罔跨代继承“炎帝”称号,与正在依靠武力征伐天下的黄帝发生了冲突,并被有熊氏黄帝打败,最终与黄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组成了原始华夏族的核心。炎帝朝代应该从烈山氏算起,一共12代八帝520年。
也就是说,有熊氏黄帝是兽人转化的人族,和窃据古神族神农氏的人族打了一场仗,本来没什么,偏偏这个神农氏人族又把自己被翔族大能者统治时候的帝号炎帝,作为自己弱小的部族领袖的名称,左右当时翔族已经凋零,鳞族也四分五裂,谁也管不着这个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狂妄自大的人族。
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人族津津乐道的黄帝和炎帝联盟,其实这个黄帝可不是上古大神黄帝,那是能和魔神蚩尤战争的神人,可不是像人族这样小打小闹的部落战争。这样的自吹自擂连人族中的腐儒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所以羞羞答答地在记载中指出所谓的炎帝,只是一个世袭的称号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先秦文献和《史记》都说“黄帝姓公孙”,这个“公孙”和后世的姓氏“公孙”一样,应该是有原由的。诸侯之孙才能称为“公孙”,因此黄帝应该是炎帝朝代诸侯国的国君。那么,黄帝是哪个“公”的后代呢?尧舜禹时代,已经有了较为健全的诸侯分封制度。诸侯制度的起源,是部落联盟的首领授予某某部落、某某氏族的首领某个称号、某个封地。人族自己推测,炎帝时代已经有了分封制度。一些姓氏族谱记载有熊氏的世系是“少典—勖其—巨駓—芒昧—夷栗—伯坚—赫胡—封胥—依卢—启昆—黄帝”,说黄帝是少典的若干代孙,而少典是烈山氏太典的次子、神农氏柱之弟。神农氏柱封少典为有熊国诸侯。黄帝是少典的第11代孙,而末代炎帝榆罔也是神农氏柱的第11代孙,两人同辈,俱为烈山氏太典的第12代孙。因为炎帝、黄帝结成了部落联盟,亲如兄弟,后人将二人附会成了亲兄弟。炎帝、黄帝真正的共同祖先是烈山氏太典。
这段也和历史真实不太遥远,因为兽人一族当初建立势力,有了自己国家,必然会受翔族册封,所以有熊氏的杰出领袖,有熊氏黄帝真的是公孙之后,这也证明了这个黄帝和轩辕黄帝完全不是一个人,试问一个上古大神要接受什么公孙封号?一会儿能耐无穷大,一会儿打场和人族的战争都迷路,弱小的可怜。这样的角色颠倒精神分裂,就是人族喜欢穿凿附会将大神黄帝穿越万年,随时拿出来吹嘘自己历史导致的后果。
好在道家这些神棍,还是知道些上古大能之士的,所以在编纂管理冥界地府的典籍时候,就扯大旗作虎皮,把炎帝奉为鬼神之宗。而且还窃取当时翔族的各大山头名号,作为鬼神之国的宫殿。
在道教编写《真灵位业图》中,“酆都北阴大帝”的名号赫然列于第七中位神阶上,称其为炎帝大庭氏,名讳庆甲,为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而一替。《真诰》一书对罗酆山有了更为详尽的介绍,称“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山上有六丁鬼神之宫,是为六天。”一般世人死亡后,都要到第一宫去受事,而世有功德的圣贤之人过世后则可以直接去第三宫受事。
但在道教的济炼仪式中,先要摄召冥思面然之鬼王甶孑大帝,在鬼王的允许和带领下,众幽魂才能从地狱之中来到阳间,然后听受救苦天尊的施食和炼度。道教重生,秉天尊慈念而济炼幽魂,再训以三宝规诫,随后送亡脱化,以期亡者能够早得超生,并不是简单地理解在地狱受苦刑罚。不论是对人还是对鬼,度化才是超越刑罚之上的慈悲。
《真诰》中说: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山上有六丁鬼神之宫,是为六天。第一宫名明纣绝阴天宫,第二宫名豪煞谅事宗天宫,第三宫名晨耐犯武城天宫,第四宫名恬昭罪气天宫,第五宫名宗灵七非天宫,第六宫名敢司连宛屡天宫。传说一般人初死后都要以第一宫受事,而圣贤之人死去是先到明晨第三宫受事,认为人生在世应多做功德善事,才有好结果。
https://www.msvvu.cc/63847/63847933/289374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