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如此父子
妙书屋小说推荐阅读:吻安,小娇妻!、霸道老公放肆爱、元尊、恰似寒光遇骄阳、尸命、名门隐婚:枭爷娇宠妻、惹上妖孽冷殿下、跑出我人生、漫漫婚路、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历经百年研究考证,元帅确认,人族好似天生对权力争斗比较热衷,在参与到华夏的争逐中,人族虽然个体弱小,但群体庞大,容易繁衍,所以很容易滋长出唯我独尊的意思,对权力的争夺开始自主化,有了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将鳞族势力推翻后,夏禹开始在部落联盟中拥有无上的权力,九鼎的铸成,使他有机会把这权力强化和神圣化,使它更加巩固,以便把各部落统一在一起。
禹王晚年有一次在茅山召集各部落首领,想借商议大事之名再显示一下威风,巩固他对各部落的控制。
说来也巧,这次大会刚开始,就给了禹王一个树立权威的机会。原来是离茅山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部落,叫防风氏。这防风氏对禹王的权力并不尊重,因此开会时,故意很晚才来。禹王见此情况大怒,下令处死了防风氏。各部落的首领见禹王是这样威严,个个俯首贴耳,唯禹王之命是从。
在元帅考证看来,这当然不是一次偶然事件,也不是大禹纯粹为自己树立权威之举,真正的内幕,是大禹开始为权力世世代代保持在自己家族中而策划的阴谋。事情要从当时部落联盟的王的权力传承说起。
根据人族记载,禹王去世前几年,想效仿尧舜,找一个贤能的人来接替自己。这自然是掩人耳目的,如果出发点是这样,也不会发生随后的一系列血腥的争斗了。最初,人们推举在帝舜时就掌管刑法的皋陶,但是没等接任,皋陶就病死了。元帅说,皋陶病死的也非常蹊跷,作为东夷族的大贤者,天翼翔族的混血后代,可以寿元将尽老死,但若病死,则非常奇怪,要知道翔族除了功法受损,是不会病的。因为大日如来心法最补益阳气,阳气所在,百病不生,翔族的体质可不是人族那样孱弱,受不得气激,阳气还容易消散。
总之,皋陶病死的非常干脆,在权力交接的关键念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病死,这就让部落联盟内最初的默契,对最被寄予厚望的接班人的禅让无疾而终,这样釜底抽薪的方法,确实是大禹的娴熟套路。大家不觉得奇怪么?大禹想树立权威,舜帝姚重华病死,大禹想挑选继承者,大贤者皋陶病死。所谓谁从阴谋中获利最多,谁就是阴谋主使者,这在域外坚里梅星系,实在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元帅理所当然要怀疑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大禹下的黑手,当然,大禹的表演还在继续。
皋陶蹊跷病死后,部落联盟后来经过商议,又一致推举伯益做大禹的继承人。
伯益曾经是大禹治水的一名主要助手,发明过一种凿井的新方法。他擅长畜牧和狞猎,曾教会人们用火烧的办法来驱赶林中的野兽。所以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伯益是仅次于大禹的一位英雄。
随着王位的巩固,夏禹越来越觉得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王权应该由,自己的儿子来接管,而不能让别的什么人来继承。可是伯益功劳卓著,威望极高,首领会议上推举他做自己的继承人。禹王感到众怒难犯,只好顺水推舟,答应下来。为了这件事,禹王越发烦燥,寝食难安。后来他想到:“自己所以能顺利的继承舜位,一是当年治水有功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二是舜选定自己做继承人之后,就让自己行使治理天下的大权。如果我也效法当年舜的做法,把治理天下的大权让儿子去执行,而只给伯益一个继承人的名义呢?”于是禹王让启参与治理国事。
过了几年,他的儿子启由于把国事处理得很好,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高了起来,而伯益做为继承人,却没有新的政绩,他过去办的好事,人们也渐渐淡忘了。
这个时候,只有同样出身天翼翔族的防风氏族人,一直对伯益忠心耿耿,作为天翼翔族的最善于防守的防风氏族,其首领一直是作为翔族王者的第一护卫的,所以有防风氏族首领存在,就没有人可以伤害的了翔族的未来之子,也就是东夷族新的首领伯益。
所以要想干掉伯益,必须想剪除其爪牙,防风氏首领的存在,乃至防风氏族的存在,都成了大禹的心病。
机会很快就到了,无论人族典籍上如何美化记载,大家都知道了结果,防风氏族人因为失期,也就是没有按时赶到开会,被大禹以严肃纪律为名给斩首了。
这里面留下几个谜团,一个谜团是在鳞族几乎只剩下残余力量的时候,究竟是什么情况,可以让大禹再次召集各部族首领进行紧急会议?元帅几乎是翻烂了各种典籍,终于从字里行间看到一段很暧昧的记载,大意是自从鳞族首领共工暴毙之后,鳞族的真正有影响力的领导者,是当初共工的头号大将,左辅右弼之一的左辅相柳。但相柳显然狡猾多端,在共工不明不白的死在了神山之下后,相柳就消失了,好似突然离开了鳞族,不再过问鳞族的是是非非,其行踪也缥缈难测。
所以大禹就利用相柳作为诱饵,声称有消息表明相柳已经出现,正在召集鳞族参与人马,准备反攻倒算。参加反鳞大业的各部族需要尽快参与盟会,研究对策。
元帅在笔记上批注说,这是典型的政治欺骗,一般在坚里梅,如果要搞这样的引君入瓮把戏,大概会被人笑死。因为太假了,一次没有任何情报支撑的所谓军事研讨会议,如此大张旗鼓地邀请各部族首领参加,真是欲盖弥彰。而这些部族首领竟然揣着明白装糊涂,乐呵呵傻乎乎地来开会,其实是在和大禹穿同一条裤子,他们应该私下有过默契,知道大禹要对涂山氏族下手。这一种族本来了人缘极好,凡事愿意帮忙,大家都夸赞他。这也让来开会的其他部族长老都欣欣然,觉得更大的封赏和好处在后头。
本来这样的会议,防风氏是能够参加上的,毕竟开会的地点离防风氏族人栖息的地方很近。这也说明大禹考虑周全,为了不给其他人留下口实,他们甚至小心翼翼地让旁观者看清楚,防风氏首领的出现,确实理所应当,因为你里部族的封地太近了,你不来都不好意思。
但这样也潜藏着一个厉害的杀招,就是伯益若真有其他事情,耽搁了没有按时参加会议,则大家都觉得难以为其开口请求大禹的饶恕。因为这么近的领地还不来参加会议,可谓是无组织无纪律。
如果当时防风氏首领能够窥破杀机,或者不会被大禹连根拔起。
总之,防风氏首领在短短的参会路程中,不知道脑子里那根弦缺失,他竟然没有按时赶到!
这里面元帅猜测,应该是有人动了手脚,让防风氏首领耽搁了时间,但究竟是如何动的手脚,这就必须等到上古文献的记载才能知晓。但上古的典册基本在姬周的典藏室内,元帅当时就对姬周王室的态度不冷不热,对姬周的文治武功更是不值得一哂。所以也懒得去故纸堆里去翻查掩饰不住的蛛丝马迹。
总之,作为东夷族少主伯益的最亲密的伙伴,拥有黑洞大法的翔族贵胄,拥有万夫莫当能耐的防风氏首领,自己内心糊涂,当想到要反抗的时候却已经无法动弹,被禹王动用神州九鼎之一的青州鼎给摄魂,浑身被锁住,稀里糊涂地就被开刀问斩了。
防风氏的死,触动了一直秉持着乐观的接班心路历程的一位同学,那就是伯益,他先头几乎是对权力争夺的认知和实际行动的肮脏一无所知。一直在做清闲的接班梦想,结果防风氏的战士惨遭屠戮。禹王死后,他的儿子夏启就真地行使起王权来了。而多数部族的首领,也都表示效忠于启,他们说:“启是禹的儿子,我们愿意效忠于他。”
伯益看到事情成了这个样子,大怒。他本是东夷翔族后裔,天生骄傲的很,他召集东夷部族率军向启杀来。而启早有防备,经过一场大战,打败了伯益的军队。夏启为了庆祝胜利,在钧台举行了大规模宴会,公开宣布自己是夏朝第二代国君。从此,父亡子继的家天下制度便取代了任人唯贤的公天天下制度。
尽管启打败了伯益,但许多部族对他改变禅让传统的做法表示强烈的反对。有一个部族首领叫做有眉氏,站出来反对夏启的做法,要求他按照部落会议的决定,还位于伯益。于是,夏启就和有眉氏在甘泽地方发生了战斗。两军对垒,大战开始前,夏启激励将士们说:"我要告诉大家,这个有眉氏对天帝不敬,王命不遵,是上天借我的手来消灭他!因此你们要服从我的命令,奋力出击,不可懈怠!"夏启训话完毕,六军兵士就挥舞刀枪,呐喊着冲向有肩氏的队伍。经过一场激烈的斯杀,有眉氏被打败了,有眉部落的成员被罚做奴隶。从此,夏启的王位终于坐稳了,父死子继的家天下制度正式开始了。
夏启实行王位世袭的故事,说明那时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己经彻底瓦解,氏族部落会议制度己经转化,开始出现了国家的雏形,奴隶社会到来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进步。因为在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使人们的生活极其艰苦。到了奴隶社会,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分工,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得到很大改善,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所以说这是历史的向前发展。
姒启(后人俗称为夏启)是禹王之子,从伯益手中抢来部落领袖之位建立夏朝。伯益为大禹治水时的重要助手,其禅让的对象。这二人的争斗,可以说是新旧思想的斗争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当然,成王败寇,总有一方是被灭的。
二人都有能力都有才华,单论个人能力,伯益要高于启。在部落里讨论继承人的时候虽然也有人推荐启,但是就当时的情况,伯益的功绩威望要远远高于启(伯益也是治水有功,又帮助当时的人们发展畜牧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要高于启,因此,伯益成为继承人,启落败。
另外一个深层次原因在于,自从华夏各族以大禹为核心,组建起浩浩荡荡的反对鳞族的庞大联盟时候起,上古翔族的传人东夷族,就一直自命不凡,觉得自己是天生的领导者,和大禹也是合作关系,毕竟人族小子初出茅庐,可掌握不了这庞大的江山。所以东夷人和大禹合作,想得是将这种号令天下的权力从大禹手里拿回来,所以大禹的存在,只是暂且为东夷族看守摊子,将来要一股脑都拿出来的。
这一点,大禹心中也是心知肚明,虽然大禹禅让的对象是伯益,但出于人的私心,估计大禹心理还是想传位给自己的儿子的,私下里应该是有小动作的,应该对启后来的兵变给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启在落选后自然也没闲着,他养精蓄锐韬光养晦,为百姓谋福利收买人心,总之是一系列的活动,让百姓与大臣们的心逐渐的偏向了自己的一方,再加上他爹大禹治水有功恩泽百姓,作为他儿子的启自然顺带着被爱屋及乌让人心生好感,而伯益却在之后没什么大的政治功绩,两相之下,伯益人心渐失。
大禹死后,伯益即位,而启也没什么顾忌了,直接发兵讨伐伯益。其实伯益也老早看启不顺眼了,启对于他来说那是如鲠在喉炸弹一枚,怎么着都是威胁,之前是不好下手明着弄死,大禹一死正好是个契机,于是双方势力正好分出个高下。双方具体是怎么打的已经不可考据,毕竟历史太久远,最终结局是启方获胜,伯益兵败。作为争夺王权的战败方伯益自然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于是一个世代结束一个新的社会形态来临。
https://www.msvvu.cc/63847/63847933/289374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