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贤良父子
妙书屋小说推荐阅读:吻安,小娇妻!、霸道老公放肆爱、元尊、恰似寒光遇骄阳、尸命、名门隐婚:枭爷娇宠妻、惹上妖孽冷殿下、跑出我人生、漫漫婚路、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季礼的温文守礼,温润如君子,离不开从小就培养的良好家教,在幼年时期,季礼就表现出难得的美德。春秋时候,吴国的公子季礼一人出外漫游。这天,他来到一个地方,正走着,忽然发现不知谁遗失的一串钱躺在路中央。季礼想把钱拾起来,但又觉得弯腰去捡钱有失身份,这种事不应该由我这样的贵公子去做。他一边想着一边朝四面张望,看有没有人走过来。
刚巧,当时正有一个打柴的人担着柴禾从前边过来了。季礼心想,叫这人把钱捡去,他一定会十分感激,他挑的那两捆柴还未见得值得这么多钱哩。等那打柴人走到跟前,季礼看清了他身上竟然还穿着冬天的皮袄,而眼下正是初夏5月,虽还不十分炎热,但穿着皮祆也是够呛的,季礼认为这人一定很贫穷,让他把钱捡去正好。
于是季礼大声朝打柴人喊道:“喂,你快来把地上的钱拾起来。”打柴人一看季礼那个样子,感到很生气,他把镰刀往地上一扔,摆着手,朝季礼瞪大眼睛说:“你是谁?凭什么居高临下看不起人?我既然能在炎热的夏天穿着皮袄去打柴,难道我会是个贪图钱财的人吗?”
季礼一听打柴人的话,心里不免有几分敬意,连忙向他道歉说:“实在对不起,是我错看了人,请不要见怪!请问先生高姓大名?”
打柴人鄙夷地朝季礼淡淡一笑道:“你这人见识短浅,只会从表面上看问题,还那么盛气凌人,我有什么必要对你说出我的姓名呢?”
说着,打柴人头都没回,也不再理睬季礼,拿起镰刀,对地上的钱连看都没看一眼就走了。
季礼看着打柴人渐渐远去的背影,惭愧不已。
这是年幼时候的季礼,能够让从人看到自己平等待人的君子之风,并且在国中宣扬开来,这背后离不开父辈,也就是季礼父亲吴王寿梦对他的培养和期望。
吴国的振兴始于吴王寿梦,寿梦登基元年,此时吴国的政治中心已从宁镇丘陵转移到了太湖平原,何以如此,或认为有可能是吴人畏惧楚人,或者要抗击越人,或者要联合越人以制服宁镇地区的土著夷人,不一而足。吴越位于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而且原始文化十分发达的江东,可是发展缓慢,落后于江北。
寿梦,去齐之子。又名乘,字熟姑,又称攻卢王,生于周襄王三十二年卒于周灵王十一年庚子九月,在位25年,葬于赢博,娶文氏。子五:诸樊、余祭、余昧、季札、蹶由。
吴王寿梦是吴王阖闾的祖父,吴王夫差的曾祖父。
吴王寿梦有雄心壮志,即位初,做好破楚服越争霸中原的打算。这时,申公巫臣沈到吴国,申公巫臣原为楚国著名贵族将军,因与楚争美貌倾城的夏姬而带夏姬逃出晋国投奔吴国,让他的儿子当了接待国宾的外交大臣,还教吴国人射箭驾车。寿梦得此良臣,开始与中原交流。引进中原文化。经过数十年,吴国成为拥有今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泱泱大国,并开始进攻亲楚的小邦巢、徐。
吴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吴王寿梦不但善于自省,而且自身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艺术修养,在当时春秋诸夏各国中,都广泛流传着季礼观周礼的故事,显示出了姬吴这本出自大周古公亶父,和文王姬昌同父异母的太伯一脉,对周礼更深刻的理解和坚持。
寿梦元年,朝周,适楚,观诸侯礼乐。鲁成公会于钟离,深问周公礼乐,成公悉为陈前王之礼乐,因为咏歌三代之风。寿梦曰:“孤在夷蛮,徒以椎髻为俗,岂有斯之服哉!”因叹而去,曰:“於乎哉,礼也!”
季札观周乐一事脍炙人口,然而在《吴越春秋》上,还特别提到了季札的父亲吴王寿梦观周乐一事,情节如下:
事情发生在吴王寿梦元年,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的寿梦元年,并非寿梦即位的那一年,而是寿梦称王的那一年。史书上称寿梦时“吴始大”,也就是说吴国到了寿梦的时候开始强大起来,寿梦也趁机称王。为了名正言顺,寿梦在称王后,马上到洛邑朝见周天子,并且会晤各路诸侯。
吴王寿梦朝见周天子回来,路过楚国,特意观摩诸侯的礼乐,又在钟离这个地方与鲁成公会晤。吴王寿梦很细心的向鲁成公询问周公礼乐的一些问题。鲁成公也很热心,就安排鲁国的乐师为吴王寿梦演奏的前代君王的礼乐,以及三代以来的国风。最后,鲁成公问吴王寿梦有什么感想,结果吴王寿梦说:“我是生活在偏远地方的野蛮人,只知道将头发挽起来插上发髻就是礼俗了,哪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呢?”感叹了一番后就离去了,并自言自语似的说:“嗨~~周礼啊!”
关于吴王寿梦观周乐之后的感叹,历来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这是吴王寿梦自卑的流露,也有人认为那是他夜郎自大,傲视中原礼乐。但笔者认为,对这一事件作孤立的、简单的分析,都只能得到片面的、武断的结论;要理解吴王寿梦的这次感叹,一定要结合“季札观周乐”这一具有相似性的重要历史事件一起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吴王寿梦以及季札有整体的、全面的、更深入的认识。
季札在鲁国观周乐,对各种音乐都作出了中肯的评价。并从音乐中,对春秋很多国家的国运作出了预测。我们站在事后反观季札的预测,发现完全符合史实。由此可知,季札在礼乐上的造诣是非常高的。吴王寿梦与季札是父子,寿梦对季札又非常喜欢,由此可以推测寿梦对季札的教育是非常关心的。无论是寿梦亲授还是择师教子,季札在音乐上的学习与寿梦一定有很大的关联。
那么吴王寿梦这段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原文,鲁成公请吴王寿梦看自然是因为他们是同姓诸侯,关系不一般。鲁国是周公的传人,而吴国是泰伯的传人。周公制礼,虽然参考了商朝的典制,但更多的是依据西周的礼乐,所以才称为“周礼”。由此,鲁成公遇上“周之长房”的吴王寿梦,自然忍不住要展示一下周乐,一自然是分享,二恐怕也是希望吴王寿梦能够说出些“教外别传”吧。但是吴王寿梦并没有评论鲁成公展示的周乐本身,而是推辞说自己不过是蛮夷之地,也就是把头发挽起来罢了,哪会穿成这个样子呢?然后感叹道:“嗨!礼啊!”
吴王寿梦为什么顾左右而言他呢?如果结合孔子的相关经历就知道问题所在了。《论语》中记载孔子闻韶、闻武之后的言行,可以说几乎是季札观周乐时言论的翻版。所不同的是《论语》中所用的词是“闻”而不是“观”。回头看“季札观周乐”一段可知,季札是自己请求听周乐的,而孔子很可能是正好有机会听到。《论语》里关于“郑声淫”的说法和季札关于《郑》的说法一致。《春秋》是孔子编定的,从《春秋左传》中的文字可以看出,无论孔子还是左丘明,都对季札观周乐的表现很神往。在《论语》里还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在《论语·子罕第九》中记载的“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由此可知,在孔子以前,鲁国的周乐已经有问题了。那么问题在哪里呢?吴王寿梦推辞说自己不过是把头发挽起来,哪会穿成这个样子这个话推测,也许吴王寿梦责怪的是,在当时的鲁国,演奏周乐的人穿着太华美了。季札在若干年后在鲁国观周乐,并不影响他把握周乐的精神,可见鲁国乐队演奏的周乐本身还没有什么大问题,问题在于,演奏者太注重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内容。
那么穿得太过华美是小问题吗?《乐记》上反反复复地说:“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内心的情志萌动,就通过“声”表达出来,“声”形成节奏就是“音”,将“音”组合起来,配上舞蹈,使人快乐,那就是“乐”。由此,音乐是有内而外的,而非由外而内的,如果过分注重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内容,那就本末倒置了。所以,寿梦这一句看似毫不相干的话,其实已经点明了周乐最核心的问题。若干年后,季札在鲁国观周乐时的表现,又一次用铁的事实说明了吴国宫室在礼乐上的成就。
吴王寿梦的深沉有情怀,将这种高贵的情感传递给了儿子季礼,而季礼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毅然废除了吴国铸剑时候的陋俗,活人殉。这说起来,是个漫长的故事。
吴国造剑最出名的人叫干将,他是欧冶子的师弟,曾与欧冶子一起学习铸剑技术,曾经为楚王铸造了“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宝剑。吴王阖闾听说了他的大名后,便付了定金,也把他请来铸剑。
《吴越春秋》上说,干将作剑时,“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选择吉日,开炉锻造,百神临观,然而,烧炼了很久之后,那些采集来的金铁并不能融化,根本就造不成剑。干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他的妻子莫邪说:“你会做剑,名气大的惊动君王,现在可好了,你居然做不出来,眼看三个月的工期就要到了,你拿什么交差?”干将说:“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些金铁就是炼不化,唉。”莫邪说:“夫神物之化,须人而成,当年师父也遇到过金铁不能融化的情况,夫妻二人都跳进了冶炉之中,然后才造出了宝剑,难道你忘了吗?”
于是,莫邪就剪下自己的头发、指甲,扔进火炉里,又叫三百童男童女鼓风装炭,待到炭火最为猛烈之时,莫邪便爬上炉台,“扑”的投身于火炉之中,自焚了。顷刻间,金铁融化了,变成液体的铁水,遂铸成了两把宝剑。
先铸成的为阳,取名为“干将”;后铸成的为阴,取名为“莫邪”。干将就将其中的阳剑藏匿了起来,只将阴剑“莫邪”献给了吴王。吴王阖闾得了宝剑,随手试之于石,应手而开,这就是今虎丘“试剑石”也。阖闾大喜,赏了干将一百金为谢。
那段时间,吴王阖闾迷上了铸造兵器。既得了“莫邪”宝剑,又招募能人来为他铸造金钩,有能造金钩者,重赏。于是乎,吴国一时多有作钩来贡献者。有个铸钩的师傅,一心要造出一对好钩,他在开炉锻造的时候,也遇到了上面的难题,就是他所精心挑选的那些好铁,也炼不化,无法铸造。
怎么办呢?他就把他的两个儿子杀了祭炉,投入火海之中,让他儿子的血与金铁融为一体,遂铸成了一对绝世金钩,献给了吴王。过了几天,那个钩师来到了吴王宫,向吴王阖闾索要赏钱。要多少呢?吴国的最高价,和干将一样的价:一百金。吴王阖闾问:“做钩的人这么多,偏偏你要求赏,那你做的钩与其他人又有什么区别呢?”钩师说:“臣杀二子以成钩,岂他人可比哉?”吴王阖闾不信,命左右之人,把他做的钩拿过来看。
https://www.msvvu.cc/63847/63847933/289374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