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温润君子
妙书屋小说推荐阅读:吻安,小娇妻!、霸道老公放肆爱、元尊、恰似寒光遇骄阳、尸命、名门隐婚:枭爷娇宠妻、惹上妖孽冷殿下、跑出我人生、漫漫婚路、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武王克商后封太伯之后于“河东之虞”(山西平陆),成康时又封太伯后裔于苏南,并把周文化真正带到了苏南一带,与当地土著文化交融后形成了吴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将“太伯奔吴”道德化、伦理化,其真实原因反被遮蔽,辗转分封之过程也被简化为太伯直奔苏南吴地。“太伯奔吴”虽确有其事,但后世典籍所载却多有虚构、渲染。“太伯奔吴”是对事实加以重构的产物,是在周族不断壮大,周文化逐渐传播的过程中重构的,是当时民族和文化交融的缩影。
成之美看少主沉吟不语,似有所思,当下硬着头皮作揖向白云一拜,说“原来是延陵季子大贤来此,我等众人乃是大楚武王特遣,索拿不义之人弦子,并无冒犯大吴之意。好叫季子大贤得知,当今中原,大国无道,国君穷奢极欲,斗战盈城,我大楚武王陛下不忍见生灵涂炭,乃起兵弭战,前有西门罢兵,今又渴望会晋齐诸侯与中原,还万国之太平。”
成之美这番话听到彭无害耳中,倒是大为敬佩,因为在元帅的笔记中曾经记录坚里梅邦联的外交史记,专一以道德高尚道貌岸然之语,来装饰战争暴力等行动。所谓说的比唱的好听,做得比想的恶心是也。
成之美这番话确实可以君子欺之以方,延陵季子毕竟是儒门大贤,由内而外修持的是道德文章,对成之美这番颇合君子止争之道不能辩驳,于是俯首扫射了一眼精悍之气外露的若敖之卒,说了一句,“大楚武士熊伟霸状,令老夫有重见三代威猛之士之感。”
原来当时流传的三代精锐,乃是大商必死之士。《吕氏春秋·仲秋纪·简选》:“殷汤良车七十乘,必死六千人,以戊子战於郕,遂禽推移、大牺,登自鸣条,乃入巢门,遂有夏。桀既奔走”】
大周有虎贲军。《吕氏春秋·仲秋纪·简选》:“武王虎贲三千人,简车三百乘,以要甲子之事於收野,而纣为禽。”)。《国语·鲁语下》:“天子有虎贲,习武训也;诸侯有旅贲,御灾害也”
三代之初的大夏,因为奇能异族太多,翔族妖族兽族充斥朝野,所以人族特别是腐儒是不将其录入的。
除了三代的精锐之师,当时大周各大宗国,也是兵锋甚健,延陵季子见多识广,曾经见识过大晋公卒之威,《左传·宣公十二年》:“潘党既逐魏錡,赵旃夜至于楚军,席于军门之外,使其徒入之。楚子为乘广三十乘,分为左右。”大晋还有纪纲之仆,《国语·晋语四》:“元年春,公及夫人嬴氏至自王城。秦伯纳卫三千人,实纪纲之仆。”
大齐有技击骑士,齐国共设有五都,五都均设有选练的常备兵,即所谓技击,也称“持戟之士”,因而有所谓“五都之兵”,也称为五家之兵。
《荀子·议兵篇》:“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然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复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史记·燕召公世家》:孟轲谓齐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战国策·齐一·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齐车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如风雨?《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四节》: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
大楚的军力最盛,军种最复杂。
大王直属有王卒,善习荆尸阵,还有选练之士,《韩非子·和氏》:“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官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太子有宫甲(太子的禁卫]《左传·文公元年》:“冬十月,以宫甲围成王。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
公族武装为若敖六卒。《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玉以若敖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旆而退之。”
地方部队为申息之师。《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秦、晋伐鄀。楚斗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师戍商密。”《左传·成公六年》:“晋栾书救郑,与楚师遇于绕角。楚师还,晋师遂侵蔡。楚公子申、公子成以申、息之师救蔡,御诸桑隧。”。
大宋比较搞笑,武装叫做门官。《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延陵季子自己也深知,大吴作为宗周最老资格的诸侯,其实也在积极选练武士,图谋中原争霸。现在吴国就有一只百战精兵,就是大吴利趾。《吕氏春秋校释》:“以为前陈之士卒,何必定是善走者?此‘利趾’当即‘利跂’??谓突出於众者三千人也。”《吕氏春秋·仲秋纪·简选》:“吴阖庐选多力者五百人,利趾者三千人,以为前陈,与荆战,五战五胜,遂有郢。东征至于庳庐,西伐至于巴、蜀,北迫齐、晋,令行中国。”
吴国还有一只秘密训练的部队,叫做三色吴军,这或许是《尉缭子》所中提到的,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孙武所练之兵。《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王亲秉钺,载白旗以中阵而立。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右军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乌羽之矰,望之如墨。为带甲三万,以势攻,鸡鸣乃定。”
孙武的存在,还有三色吴军的存在,都是秘密,乃是为了防备越人,另外也是要出其不意,准备给吴国争霸的挡路者,比如大楚和大齐,一个大大的惊喜。
这本来是身为儒门大圣的季礼不希望见到的,但家国利益重于泰山,崇尚君子之风的季礼也不得不为家国命运奔走。说道季礼,可谓是本书中头一次出现的光彩夺目的人物。
北有孔子,南有季札,他们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南北两圣人。孔子非常推崇季札,称他为“延陵君子”。季札是春秋时吴国人,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他因辞让王位,被封于延陵,也就是今天的常州,常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是从季札开埠延陵开始的,季札是常州的人文始祖。
季札让国、观乐、挂剑、守仁、救陈等故事至今传颂,在华夏思想史、政治外交史、文艺史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身上体现的诚信、仁义、礼让、睿智等优秀品质,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其影响悠远垂今。
华夏诚信第一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历史上最早记载讲诚信的事例,当属季札挂剑的故事。
延陵季子奉命向西出使晋国,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脸色透露出想要宝剑的意思。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季子在晋国完成了出使任务,返还,可是徐君却已经死在楚国。于是,季子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延陵季子说:“我不是送给给他的。前些日子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观赏我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脸色透露出想要这把宝剑的表情;我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献给他。虽是这样,在我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因为爱惜宝剑就使自己的良心虚伪,廉洁的人是不这样的。”于是解下宝剑送给了继位的徐国国君。继位的徐国国君说:“先君没有留下遗命,我不敢接受宝剑。”于是,季子把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就走了。徐国人赞美延陵季子,歌唱他说:“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让国贤德留青史。在历史上,有很多为争夺王位,父子反目成仇、兄弟相互残杀的例子,但有一个人却四次辞让王位,他就是季札。
吴王寿梦有四个嫡子,长子诸樊,次子馀祭,三子馀昧,四子就是季札。在兄弟四人中,季札最有贤德,所以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于他。但按照古代礼制,王位应传给嫡长子,所以季札坚决不同意废长立幼,不肯继承王位。寿梦临死前,要求将王位兄终弟及,最终传于季札。其实季札的兄长们也都很喜欢他,认为季札的才德足以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
寿梦死后,诸樊执政,一年后,父亲丧期已过,诸樊想让位于季札,言明是父亲的意思,并用祖先泰伯、仲雍让位奔吴,季历继位,季历的儿子周文王振兴王道的先例来说服季札,但季札坚决辞让。他说,愿意学习曹国的公子子臧,坚守忠义和气节。吴国人坚决要拥立季札,季札只能隐居乡野,躬耕劳作,以表明他坚定的志节。诸樊死后,传位给馀祭。馀祭继位后,将季札封到延陵,即今天的常州,所以季札也称“延陵季子”。馀祭死后,馀昧继承王位。馀昧去世前,要传位给季札,季札再一次辞让,表明自己要坚守仁义与节操,潇洒地回到了延陵。
后来馀昧的儿子继位,就是吴王僚。十多年后,诸樊的儿子光不服,令刺客专诸用鱼肠剑刺死了僚,想让季札继位。季札更加不会接受,于是公子光自立为王,即吴王阖闾。
季札不追求功名利禄,视富贵如浮云,谦和礼让,坚守仁心与大节,他的品德受到孔子的推崇,据传孔子曾祭拜季札之墓,并写下了“乌乎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的十字墓碑。
季礼还是华夏最早的外交家。吴王馀祭曾派季札出访鲁国,鲁国十分赞赏季札的贤德,以最高的礼节接待了他,请他观赏周代的礼乐。季札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欣赏,每听完一首,都能对这些诸侯国的国事做出十分精确的评价。如当他听完鲁国乐师演奏的《周南》、《召南》两首乐曲时,认为这个国家基础牢固,百姓勤劳而无怨言。听完<郑风》后,他说,郑国百姓已不堪忍受了,这是亡国的预兆。从音乐、诗歌中听出国家政治盛衰的征兆,显示出他渊博的知识学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季札出使中原诸国,先后访问了鲁国、齐国、郑国、卫国、晋国等,受到各国的尊重和赞誉。他与中原诸君子一见如故,亲切交谈,表现出出色的外交才能,季札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外交家。
季札对当时的国际问题具有深邃的洞察力。每到一国,在了解其国情后,他会对这个国家即将发生的大事进行预测,且屡屡应验。如出使齐国,他对齐国贤相晏婴说,你迅速将封地和政权交出去,这样才能免于灾难。晏婴听从季札之言,果真在以后的政治争斗中躲过一劫。出使郑国,季札对子产说,郑国的政权一定会到你的手上,你执政后,要谨慎地以礼治国,不然的话,郑国将会毁灭。第二年,郑国果真发生内乱,子产在人民的拥戴下执政。郑国在子产的治理下,重又气象一新。
https://www.msvvu.cc/63847/63847933/289374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