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彭无害彭不忧 > 第223章 海族余孽

第223章 海族余孽


巫山十二宫,处处是烟雾火光,残破的宫殿和被杀死的侍者,构成了一副血腥画面。跟下流风对峙的打秋风联盟中的各位豪杰,有的是六扇门名捕头,有的则是绿林豪杰,还有的是北方各国世家子弟,浪荡纨绔,为了追求刺激和财富而来。

        六扇门中的枉法门主招坐牢,担心夜长梦多,主动出招和起云峰主美虞人过招。美虞人拿出一把来自大西洲的法器箜篌,也就是竖琴弹奏,在乐声激荡中,在旁观战的彭无害,体内晶核被美妙的乐声牵引,触动了元帅残留的元魂记忆,刹那间,来自元帅在巡游九州踏访灵山胜境收录的一首名曲箜篌引,被彭无害吟诵了出来。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在十二峰最顶峰的神女宫,一个童颜白发的女子,身躯瘦小如女童,眼睛却大大有神,在密室之中听到天籁传来的乐声,也有些错愕。这首曲子,应该是神族的曲子,不知道是谁在这巫山之地弹奏呢?自己也在人族之立前,曾经有幸在神山之上听过,想不到三千年过后,在自己寿元将尽的时候,这首神曲再次出现。这是冥冥中的命运么?那些被剥夺神格,流落到九州偏僻之地的,世代以放牧为生的族人,他们是否还在忌恨自己呢?

        听到宫殿外面已经传来杂乱的脚步声,身躯瘦小的神君大大的眼睛中涌出泪水,自己的时间,真的不多了。可她多想让自己埋藏在内心几千年的秘密,能够传递出去,传递给那个神秘的,尽量保持神族优雅,却无奈沦落为凡人的部落,他们,被人族蔑称为—鬼方,

        关于鬼方的最近的官方记载是,周康王对它的征伐。而多灾多难的鬼方,面对的对手绝对不止是周康王一个天子。几乎在夏商周三代,都有天子对鬼方孜孜不倦地进攻。但周康王这一次进攻,是将鬼方的最后残余力量一网打尽了。从此,鬼方不再作为一个方国存在。当彭族人千辛万苦去寻找鬼方部落的时候,已经空空如也。

        周成王去世后,其子姬钊继位,是为周康王。周康王勤于政事,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为了巩固边疆,还派兵进攻不断侵扰周朝的鬼方,获得胜利,进一步促进了周朝的发展。该时期铸成的大盂鼎,铭文弥足珍贵,记录下周康王对历史的思考。

        周成王在周公辅佐下,定都洛邑,生产发展,百姓和睦。周成王晚年弥留之际,担心其子姬钊无法胜任国事,就命令召公、毕公两人辅佐姬钊。周成王去世后,尽心的召公、毕公立刻召集和率领诸侯,带着姬钊前往先王的宗庙拜谒,根据《史记·周本纪》记载,仪式上召公、毕公两人“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以为王业之不易,务在节俭,毋多欲,以笃信临之”。

        姬钊继位,是为周康王。在仪式上,周康王面对诸侯说:“你们虽然身处外地,但你们的心应该眷念王室,要辅助、勤恤王室,不要让我负羞于先王。”

        周康王在洛邑期间勤于政事,百姓安居乐业。但周朝的周围,有一些小部落,时常骚扰周朝边境,西北方的鬼方是较为突出的一个。鬼方,大致活动范围在今陕西省西北部、山西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属游牧民族部落。据《周易》记载,商朝时,商王武丁曾伐鬼方,“三年克之”。后来因王朝更替,鬼方继续侵扰周朝边境。

        周康王下决心征讨鬼方,命令将军盂带领周朝军队主动向鬼方发起进攻,周军和鬼方军队展开激战,周军获得了胜利,共消灭鬼方军队4800多人,俘获1.3万多人,并缴获了很多的车马、牛羊。

        周康王十分高兴,奖励表彰了有功的将士。清朝道光年间出土的小盂鼎上的铭文,详细记载了对鬼方作战和赏赐将军盂的情况,同时期出土的大盂鼎,则详细记录了当时周康王“册命”将军盂的相关情况。

        记录有“册命”将军盂相关情况的大盂鼎,通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器壁较厚,以云雷纹为地,颈部饰带状饕餮纹,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两周凸弦纹,是西周早期大型、中型鼎的典型式样,雄伟凝重。而宝鼎辗转易手的故事,更令人感慨时代变迁。

        原来,大盂鼎在道光年间出土后几经易手,后被左宗棠的幕僚袁保恒所得,袁旋即将鼎献给左宗棠。左宗棠发达前曾遭人非议,幸得重臣潘祖荫鼎力相助方得保全。得到大盂鼎的左宗棠知道潘祖荫是金石大家,遂将大盂鼎赠予潘祖荫以报答,此后,大盂鼎一直为潘氏所珍藏。至潘祖荫去世,其弟潘祖年将大盂鼎连同其他珍玩一起,由水路从北京运回苏州老家。

        之后,经潘氏后人严密保护,大盂鼎安然无恙,至抗日战争时期,潘家后人将宝鼎入土保全,攻陷苏州的日军到潘家大肆搜罗未果。抗战胜利前夕,因装有大鼎的木箱腐烂,潘家后人又将宝鼎挖出,悄悄安置在潘宅一间房间的角落里。

        新中国成立后,潘家后人潘达于感受到新中国的新气象,认为只有新中国才能将宝鼎好好保存,进而让全国人民都能观瞻和研究,决定将大盂鼎连同另一件国宝——大克鼎一起捐献给国家。

        1951年9月,考古学家陈梦家等人随同潘达于来到潘家旧宅取出宝鼎。刚刚成立的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隆重表彰潘达于捐献之举,颁发褒奖状和奖金,潘达于将奖金全部捐出支援抗美援朝。

        1952年,上海博物馆开馆,大盂鼎入馆珍藏;1959年大盂鼎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

        周康王是厉行周礼之君,也是扩建道德总局,并将其特派机构分布九州各诸侯方国的推手,他对人族的血统纯洁有着近乎苛刻的态度,在他的统治下,人族对三代之前遗留下来的各类驳杂血统的族裔进行了拉网式的排查清理。对鬼方的彻底清剿,就是这种纯粹血统,灭绝外端邪说的一个典型表现。

        从对服饰礼仪的苛刻要求中,可以看出周康王这个人,对周礼的遵奉达到了有些变态的地步。《尚书·顾命》中记述了周康王继位时所用的各种陈设、人员所站位置、所执武器等,提到王身着“黼裳”(有黑白斧形花纹的礼服),卿士、邦君身着“蚁裳”(黑色礼服),太保、太史、太宗身着“彤裳”(红色礼服),仪式进行完毕后,“王释冕,反(返)丧服”。

        周朝尚红,如此喜庆之时,仅有太保、太史、太宗身着红色服装,很可能也是因为周成王刚刚去世的缘故;不同身份的人着不同颜色的服装,也说明那时服饰色彩已成为彰显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举行仪式之后立刻重新换回丧服,可以看出周康王对礼法的敬畏之心。

        除了继位过程中的诸多言论,从291字的大盂鼎铭文中,也可以看出周康王对历史的警醒和反思。据中国国家博物馆相关资料记载,“我闻殷坠命,唯殷边侯甸与殷正百辟,率肄于酒,故丧师已”,透露出周康王对于商人嗜酒误国这一前车之鉴的警醒。

        人族对这样一个所谓的守礼又勤勉的天子自然是大大地吹捧,后世将周成王和周康王执政时期出现的治世,称为“成康之治”。

        后来,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伍举向追求霸业的楚灵王提到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功业,还提到周康王有“丰宫之朝”的功业,即在丰宫(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朝会诸侯。

        为什么这样一个遵奉礼仪尊卑的天子,要发了狠对一个小小的方国下死手,必欲将其屠灭而后快?原因很简单,鬼方部落的人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说句明白的,流传在人族三代天子的口口相传的秘密是,鬼方族人其实不是纯粹的人族,而是被诅咒的妖族后裔,因为他们的生育方式,和人族大大的不同。他们是肋生,是大西洲海族的生育方式,鬼方,是鳞族的余孽。

        这一点,在人族的华夏古史上有明确记载,即海族“胁生”传说。此传说就目前所知,与鬼方且只与鬼方有关。请看《大戴礼记·帝系》: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氏,产青阳及昌意。昌意娶于蜀山氏,蜀山之子谓之昌濮氏,产颛顼。颛顼娶于滕氏,滕氏奔之子,谓之女禄氏,产老童。老童娶于竭水氏,竭水氏之子谓之高緺氏,产重黎及吴回。吴回氏产陆终。陆终氏娶于鬼方氏,鬼方氏之妹谓之女隗氏,产六子。孕而不粥。三年,启其左胁,六人出焉。其一曰樊,是为昆吾。其二曰惠连,是为参胡。其三曰籛,是为彭祖。其四曰莱言,是为云郐人。其五曰安,是为曹姓。其六曰季连,是为芈姓。

        《太平御览》卷三百七十一引《世本》:陆终氏聚于鬼方氏之妹,谓之女嬇,生六子,孕而不育。三年,启其左胁,三人出焉;启其右胁,三人出焉。

        《史记·楚世家》: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坼副而生焉。

        三者所记为同一件事,大同而小异。《帝系》中陆终氏之前无胁生之事,直到陆终氏娶了鬼方氏之妹女隗后,胁生传说便出现,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胁生”的传说乃鬼方氏所带来。而胁生传说是大西洲海族生育的特有形态。大西洲海族,本是古神州鳞族与大西洲人族土著混血后形成的半人半鳞族,所以天生擅长水中生活。但同时具备人族的群居社会化特征,本质上,是期望安宁度日的。

        这和单纯的鳞族不同,单纯的鳞族阶级森严,一片江河湖海?,必然有将军巡守,但可能当地只有这样一个开化的将军,其他的鳞族手下可能是各路虾兵鳖将,接近妖兽,甚至不能化形,所以纯粹意义上的鳞族,是高端的能化形的贵族。种类极其稀少,繁衍能力也不高,正因为先天上有这样的弱势,才被大禹觑破弱处,当时直捣黄龙,破坏了鳞族在巫山之地繁衍的大本营,釜底抽薪下,高贵的鳞族越打越少,最终消失在苍茫的三代之前。

        但海族当时毕竟已经是半人族,在鳞族统治大地的时候,他们行走方便,快乐迁徙,就有一支迁徙到了华夏的北方地区,因为其是混血儿,所以特别盛产美女,又因为他们和鳞族有亲缘关系,被当时统治神州的鳞族青眼有加,所以各族裔都很趋奉,纷纷以联姻为荣,并尊称其为有莘氏,最后又留下了鬼方的传说。

        陆终氏既为楚之先祖,如鬼方氏确为海族人种,则楚之公族必含有海族因子了。大楚若敖氏之后,屈氏一族的屈原,在屈赋中大量存在域外文化因素,如天问中的神话对应了西亚神话,九歌中的十神是整套神曲,像“河伯”、“大司命”等一一对应着西亚、希腊神话中的水星之神哀亚(后为尼波)、蚀之神尼甲等等。三闾大夫如此丰富的可对应于域外的神话知识,其实恰恰说明海族的传承乃是来自鳞族,否则为何神袛中多是河伯,水星之神这类以水元素为主的象征?

        就像海族的遗裔,以巫山十二宫中的翠屏峰一脉的祖先为代表,费尽千辛万苦,来到东土神州,其实内心中未尝没有想过,既然先祖中的一只曾经迁徙到神州,或许自己能找到他们,为族人暂时落脚并且东山再其蓄积力量。可惜当时鳞族失势,鬼方一族自顾不暇,更无心延揽族人,否则必遭人族猜忌,他们甚至连自己的部族藏身处也尽量隐蔽起来,让翠屏峰先祖无可奈何,最后还是瑶华神主看在同为神族后裔一脉,将其招揽护在自己麾下。


  https://www.msvvu.cc/63847/63847933/2893753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