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群雄混战
妙书屋小说推荐阅读:吻安,小娇妻!、霸道老公放肆爱、元尊、恰似寒光遇骄阳、尸命、名门隐婚:枭爷娇宠妻、惹上妖孽冷殿下、跑出我人生、漫漫婚路、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由于受到崇侯虎的谗言,纣王囚禁了文王,文王的谋士们四处搜罗奇珍异宝,用于营救文王,其中还从有莘氏求来美女。《尚书大传》写作“有参氏”。这些都是汉代的说法,“有莘氏”似乎成为了美女集中营。贡献美女异宝讨好纣王的说法虽然不能得到其他先秦古籍的印证,却有其他资料可以把问题引向其他方向。
崇侯虎是战国文献中经常提及的人物,他是作为周文王的死对头出现,似乎是纣王身边的重要将领。文王开疆扩土之时,伐崇曾经是重要的战役。然而帝辛卜辞或金文之中没有一个叫崇侯虎的人,倒是武丁时期的卜辞中有个叫“仓侯虎”的大将极为活跃,也有学者直接将“仓侯虎”释文为“崇侯虎”。而且卜辞中还出现了仓侯讨伐“周”的内容,这就比较有意思了。
关于“周”的卜辞,也主要集中于武丁时期,从卜辞相关内容来看,“周”在武丁时期兴盛了一段时间,经过武丁派遣包括仓侯在内的将领反复征讨,最终臣服于商朝。而且"周”还和“鬼”出现在同一卜辞之中,或许可以与《周易》中记载的“高宗伐鬼方”互相对看。更有意思的是下面这段卜辞:丁巳卜,古贞周以嫀。贞,周弗以嫀。周以嫀。
看内容,似乎是在讨论是否接纳周人献上被称为“嫀”的女子。其他卜辞中也出现了“妇周”,不知是否与这位“嫀”。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传统观点认为,周人原本居于豳地,后因遭受戎狄所迫,被迫迁于岐下周原,盖因此得国号为“周”。卜辞中的“周”都是武丁时期,这就出现两种可能:一、卜辞之周为他族,与周朝无关;2、卜辞之周就是后来的周朝,周族得名并非史籍所说。这两种看法孰是孰非,暂且不做辨析。我们先把目光集中在“嫀”字上,嫀字读音是色臻切,是“莘”的另外一种写法。
嫀、鬼方、侯虎,这些元素都属于武丁时代,难道说战国时期关于崇侯虎与文王的传说,实际上是移植了武丁时代仓侯虎与“周”的传说?当然,这里面或许存在某种巧合性,先说出来,或许会有某种启发也说不定。
现在可以明确,在三代的时候,姬周就和强大的商,以及其他方国进行过恶战,而其中一片战场,就在荆蛮大地上。
春秋战国时期,湖北的土地上曾有强大的楚国,还有个称雄一时的鄂国。湖北的简称“鄂”、“楚”与此有关。随着曾国的来龙去脉渐渐被摸清,它与鄂国、楚国间的关系也日益清晰。
史料证明,湖北的简称确实得名于鄂国、楚国。不仅如此,鄂、楚、曾三国同处一时、比邻而居,势力还都不小,于是,演绎了一段后来鲜有人知的“三国演义”。
“不服周”的鄂国又称噩国,始为夏商时的诸侯国,原封在今山西乡宁县一带。商末,鄂侯在朝中为大臣,与西伯姬昌、九侯并列三公。西周初年,鄂国故地被晋所并,遗族南迁,立国于随县安居镇。1975年,在安居羊子山墓群出土青铜器4件,有鼎、簋、爵、尊,时代为西周早期,出土带有“鄂侯弟季”铭文的鄂侯尊和鱼父乙爵青铜器。2007年11月,安居羊子山又出土了一批弥足珍贵的青铜器,多有铭文,属于鄂国青铜器。
起初,鄂国与周王朝关系不错。根据出土的《噩侯驭方鼎》铭文记载,周王南征,鄂侯驭方前往恭候迎接,献礼设宴。周王也亲赐驭方很多财物。然而,随着周王朝式微,鄂侯反周。1942年陕西扶风出土的青铜器《禹鼎》铭文记载:约公元前800多年,鄂侯驭方联合南淮夷、东夷叛乱反周,一直打到东都成周(今洛阳市东白马寺一带)附近。周厉王举全国之力进行讨伐,战争相当惨烈。周王伐鄂时有“不遗寿幼”之命,即不论老少,一律斩草除根。鄂被灭后,其余部迁往河南南阳,史称“西鄂”。曾国坐收渔翁之利,迅速“接管”鄂国原有地盘,这才成了汉东第一大国。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曾国“接管”鄂国后,面对的是楚国的征伐。楚国的“不服周”,可能比鄂国由来更久。史载,楚人的祖先最早活动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后在商朝的驱逐下被迫南迁至湖北荆山一带,与南方土著迅速融合,成为一个很有实力的部落。商朝末年,楚人应邀与武周王联手伐商。但周朝立国后,楚人毕竟是外姓,只得封地五十里(子爵),地位还不如曾国(侯爵)。楚人奋发图强,在江汉流域迅速崛起,成为南方第一大国。但是,在名义上,南方的第一大国还是曾国。这成为楚人的心头之患,故而有“吾不得志于汉东”之叹。据《史记·楚世家》所载,公元前706年,楚国伐随(即曾国)。随人迫不得已,前往周都,请求王室尊楚。后经过楚国多次讨伐,曾国最终确定世代与楚结盟,并听命于楚,沦为楚的附庸国。
事情还没有完,在神哭鬼叫的荆蛮之地,这些强大的种族厮杀,卷入的国家越来越多。一个延绵几百年,跨越商周两代的邓国,也曾经参与过血腥追逐。
邓州以“邓”为名,当并非偶然,千百年来,这方土地真没辜负这个“邓”字。
邓州境内有大小河流29条,河流之间,自然分割成扇形冲积平原,形成大面积肥沃土地,盛产小麦、玉米、绿豆、棉花,等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
这片土地与“邓”结缘甚早。有学者认为,最初把掌管礼器奉献祖先的人叫“登人”,后来发展成氏族名、地名、国名。邓州一带何时有邓国?学术界有不同说法,但最晚的说法,也是在西周初年。
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表明,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达到相当水准,是先秦十分重要的古国,也是商周两代王朝重要的南方屏障。
春秋前期,邓国被楚国兼并,600年古国自此退出历史舞台。尽管如此,邓国长期的经营奠定了这方土地的底色,后世虽几经周折,这片土地最终还是以“邓”为名,并延续至今。
南阳盆地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西依秦岭、北靠伏牛、东扶桐柏、南临汉江,三面环山,构成向南开口、与江汉平原相连的马蹄形盆地。
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握手的地方。
考古发掘表明,南阳盆地既有丰富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存,又有丰富的来自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遗存。这些足以说明,自史前文化开始,南阳既是南北冲突的前沿,又是南北交流的纽带。
商朝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显现,四方叛乱不断。武丁即位后,唯才是举,修明政治,衣食朴素,使国力逐渐强盛,遂四处征伐,开疆拓土,商朝达到鼎盛,史称武丁中兴、武丁盛世。
武丁“力行王道”、“嘉靖殷邦”的征伐中,对南方荆楚(商代已将江汉一带称为荆楚)的战事是重头戏。《诗经·商颂·殷武》唱道,“挞彼殷武,奋发荆楚,深入其阻,衰荆之旅”,可见殷商对荆楚的征讨取得巨大成功。
武丁南征大胜后,为确保南疆安全,分封其叔叔曼公于邓国。这次分封,在不少邓氏族谱中有记载,如王羲之《南阳邓氏族谱源流序》说:“粤稽邓氏自商王武丁封其季父曼公于河北(注:指汉水以北)南阳之邓国,遂以国为姓,南阳为郡,分封食采,世袭侯爵。”
由于担当重任,邓国的面积、人口应该超出一般方国,具有较为强大的实力。据邓氏族谱记载,曼公受封后,励精图治,治国有方,使邓国成为殷商南方屏障,也为子孙奠定了600年基业。
武王伐纣后,僻处南边的邓国归顺了周王,并逐渐取得周王信任,成为周的南方大国。北宋时期,在湖北安陆出土一批带铭文的青铜器,史称“安州六器”,其中一则铭文说,周昭王南征前,派一个叫“中”的大臣到“方、邓”等国预作安排,可见邓国已成昭王征伐荆楚的前哨。
邓国是伯爵级国家,商周两代倚重为南疆屏障。近些年,河南、湖北、陕西等地,多次发现邓国青铜器,从其铭文看,邓国与姬姓、嬴姓、姒姓等诸多诸侯国联姻,对外联系十分广泛;从形制和铸造工艺看,邓国青铜器技术先进,并有浓厚的中原文化特色。这些迹象表明,邓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较发达、有实力、有影响的古国。
从后代字形上来看,邓,从邑,登声,是个形声字。从邑,表明该字是古地名或古国名。早在春秋时期的金文中,就已经出现了从登从的“邓”,这是一个假借字,借用来表示国名“邓”。
在字形演变过程中,邓字又逐渐追加义符“邑”、省去义符,从而为小篆“鄧”字所本。自小篆之后,该字字形基本固定,一般都是左边从登右边从邑,只是到了汉代隶书中,由于使用了连笔,右边的邑旁写成了“阝”,从而为楷书所本。今简化作“邓”,字形变动较大,声符“登”被“又”代替,已经看不出该字曾经是个形声字了。
在甲骨文和早期金文中,“邓”和“登”当时是一个字。“登”的字形,是一个人双手捧着装满粮食的陶豆,走向祭台敬献神灵。
汉东诸国中,邓国(今湖北襄樊西北)是地理位置最特殊的一国。他扼守着楚国从鄂中北上河南腹地的水路要道。以邓为界,攻邓则可北上进入河南南阳;不攻邓国,从邓南部东进则可先进入鄂东地区。楚王熊通经过慎重考虑,认为“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决定首先沿邓国南部东进,而其实目标则是指向鄂东的随国,计划以逼迫随国臣服来瓦解汉东各国的联盟状态,然后再图北上。
公元前706年,周郑繻葛之战次年,熊通率其三军渡汉伐随。这是在若敖、玢冒时都不敢有这样的奢望。随国在今湖北随县境。是周王朝封在汉江以东的最大的诸侯国,也是汉东诸国之首。熊通采取的是伐谋,想以逼服随国的方式示威汉东,先断汉阳诸姬半壁江山。楚军进逼随国,随侯派人责问缘故。熊通回答说:“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左传》桓公六年也载,楚国陈兵于瑕地,先派人到随国去求和。随国派少师主持和谈。斗伯比便建议楚王把精锐隐藏起来,让随人看到的都是老弱病残之兵。果然少师回去后便请求随侯追赶楚军,随国大夫季梁劝止,说:“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随侯害怕,便只好答应楚国向周天子转达楚君熊通的要求,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周天子的拒绝。熊通得知后不知是假装义愤填膺,还是真的生气了,他大吼道:“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早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今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于是在公元前704年自立为王,成为春秋历史上楚国第一王,即楚武王。
现在可以看出,强大的商族,野心勃勃的周族,南方的曾族,鄂族,邓族,后起的楚熊一族,都在荆蛮大地血腥征战过。我们清晰知道,商族和周族背后,都有有莘一族的身影,
但有莘一族,却只是在人族古老的典籍中昙花一现,然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背后好像有一只巨大的手,将所有的黑暗都遮蔽在有莘族人身上,好像这个盛产美女的天然贵族,有什么不能被世人所知的秘密。而有一天,人族历史上各种关于隐秘之事的线头,不约而同汇集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这个幸运儿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存在,就是解开所有人族秘事的钥匙。
https://www.msvvu.cc/63847/63847933/2893753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