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南公之威
妙书屋小说推荐阅读:吻安,小娇妻!、霸道老公放肆爱、元尊、恰似寒光遇骄阳、尸命、名门隐婚:枭爷娇宠妻、惹上妖孽冷殿下、跑出我人生、漫漫婚路、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南宫适是最早的见于文献(《周书·君奭》)的南宫氏名人,是南宫氏的始祖。南宫适身历文王、武王、成王三世,是周族创业时期的重要谋臣和大将,为周朝的开国元勋,裂土受封。
周文王时期,文王姬昌招贤纳士,南宫适归附于周文王。《帝王世纪》曰:“文王昌……敬老慈幼,晏朝不食,以延四方之士,是以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之属咸至,是为四臣。”此后,南宫适成为周族的重要大臣,为周族的兴旺,周族的伐商大业,周朝的建立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文王即位之时,南宫适曾经出谋献策。《国语·晋语》记载:“及其即位也,询于‘八虞’,而谘于‘二虢’,度于闳夭而谋于南宫。”
南宫适是周族的重要谋臣,曾参与了拯救姬昌(即周文王)的行动。西伯侯遭殷纣王软禁之难,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前往探望。受西伯暗示,他们搜集美女、骏马和奇珍异宝入贡商王,使西伯获释。其中,南宫适曾受太公之命到西方义渠之地找到了奇珍异宝骇鸡犀。
南宫适作为周族的大将,曾率领周族大军进攻商朝的周边小国。在西伯侯的指挥下,南宫适发动了对黎国的征伐,邻近的邗国来增援黎国,南宫适俘虏了邗国和黎国的二位国君,把邗侯迁往翟,赦免黎侯,让他回国反省。
鉴于谋略出众,武功卓越,南宫适成为“文王四友”之一。《周书·君奭》提到文王谋臣,有虢叔、闳夭、散宜生、泰颠、南宫适五人。武王时,虢叔已死,只剩四人,《尚书大传》称为“文王四友”。
文王死后,南宫适继续辅佐武王,成就了伐商大业。武王伐商成功后,南宫适受命将商王搜刮屯积在鹿台的财宝和钜台聚积的粮食分发给穷苦百姓,并且与史佚一起将商王的祭祀重器九鼎和其它国家的珍宝玉器迁到了周朝国都。《帝王世纪》曰:“命南宫适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以赈贫民,命南宫伯达史逸,迁九鼎于洛邑,命闳夭封比干之墓,命宗祝飨祀于军。”而同一事,《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武王克殷之初,命南宫适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命南宫适、史佚展九鼎保玉。
周朝建立后,南宫适又成为武王的重臣。《周书·泰誓》《左传·昭公二十四年》记载武王称自己有“乱(治)臣十人,同心同德。虽有周亲,不如仁人。”据马融、郑玄考证南宫适就是武王所称的十个重要大臣之一。
南宫适还是成王的辅国重臣之一。《后汉书·班彪列传》记载:“昔成王之为孺子,出则周公、召公、太史佚,入则大颠,闳夭、南宫适、散宜生,左右前后,礼无违者,故成王一日即位,天下旷然太平。”
南宫适文武双全,但绝非是姬姓族人,否则如何解释以姬昌族长的权威还要称之为友?说不通的。可见南宫适是一个和西伯侯可以平起平坐的人物。
南宫适有几件异能之事,必须提及,一个是在西戎之地寻到异宝骇鸡犀,这件事非常古怪,因为犀乃是江汉之物,不可能在西戎之地出现。
晋代炼气士葛洪《抱朴子·登涉》直接挑明骇鸡犀乃是先天灵宝:“又名通天犀角,有一赤理如綖,有自本彻末,以角盛米,置鸡群中,鸡欲啄之,未至数寸,即惊却退,故南人或名通天犀为骇鸡犀。”
《战国策·楚策一》:“乃遣使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之璧於?秦王?。”《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士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
骇鸡犀名气过大,成为人族传说中的珍奇宝物,和随候之珠、和氏之璧并列。但它的真正出身,乃是出自洪荒异种的灵角。
骇鸡犀乃是大兕的异种所生,大兕残留上古神兽血脉,非是凡人所能降服。
大兕是一种与犀牛相当类似的生物,有人将这二者混为一谈,这是错误的。
大兕是传说中的海兽。其角可去尘,故名。又名却尘犀。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又有骇鸡犀、辟尘犀、辟水犀、光明犀,此数犀,但闻其说,不可得而见之。”
海兽乃是鳞族的海将军级异种,鳞族海将军日夕淬炼的灵宝,有通天彻地的神通,通晓阴阳可辟水辟尘。
《山海经·海内南经》有这样的两段记载,“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兕兕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由此可见,虽然相似,但二者并非完全相同。如同形容名山大川必言仙鹤白鹭一般,古籍里要形容地方险恶,也多言“其上多犀兕虎熊之类”。
记得《西游记》里有一段,太上老君所骑青牛走落凡间成精,使着一个圈儿,套去众神好多兵器,这只青牛就是兕了。吴承恩写得好:“独角参差,双眸幌亮。顶上粗皮突,耳根黑肉光。舌长时搅鼻,口阔板牙黄。毛皮青似靛,筋挛硬如钢。比犀难照水,象牯不耕荒。全无喘月犁云用,倒有欺天振地强。两只焦筋蓝靛手,雄威直挺点钢枪。细看这等凶模样,不枉名称兕大王!”
在《左传·宣公二年》里记载着:“犀兕尚多。”,之后就再无据可考,想是除了一只被李耳骑着仙去外,其他的统统死光了。
南宫适还有另外一件事,让人对他刮目相看,就是伐商后迁九鼎于洛邑,而九鼎乃是大禹划分九州所铸,各具神通。而且九鼎并不都是存在于国都之中。比如梁州鼎就在百濮之地的庸城。鼎内封存许多上古精怪,稍一不慎就是阴风怒号,兽魂吞噬凡人的惨状,若没有道法高深的道德之士在旁镇压,根本无法轻易挪动。但南宫适竟然把这个棘手的差事漂漂亮亮的办成了,这是足可让人惊骇的不世之功。
综上,南宫适的真实身份,绝对不是一个穷途末路的英雄得遇明主的形象,他应该另有来历,而且实力雄厚眼光和手段都很惊人。其实答案也非常简单,南宫一族,和应龙一族一样,乃是三代之前就有神圣传承的种族,经历人族开国,并且在夏商都有封国。
所谓的曾国,绝对不是周天子酬劳功臣,给南宫族人的封国,而是南宫族人自三代以来就有的封地。而作为南宫族人的首领,南宫适显然有更看重的事。
江汉曾国商代就存在,绝非什么“姬姓封国”,之所以被一些砖家打上“姬姓”的标签,是因为骨子里“中原文化中心论”的小九九在作怪!
“南公”是商末周初某位曾国国君的尊号,就像周国的国君姬昌也被尊为“西伯”一个道理,“南公”是曾侯取代了鄂侯与九侯成为南方诸侯首领后的尊号。南公适是殷商叛臣,与太颠、闳夭、辛甲、鬻子、散宜生、吕尚、向挚、太师疵、少师强,被称为“叛商兴周十人”,并且是文王之(盟)友、南国之师的领军人物,正是由于这批殷商重臣的加盟,姬周才得以三分天下有其二,最终牧野决战,以小邦周取代大商邑。
后来南公曾族的一支回到曾地被封为曾侯,是南方诸侯的方伯,“君庇淮夷,临有江夏”,控制着大别山两侧的南铜北运战略通道;而另外一支留在周王朝为上卿,是周王室的重要领军人物,在畿内的采邑被称为“缯”(璔),也就是西周末年和西申侯一起,引犬戎参与宫廷王位之争,导致西周灭亡的那一位缯侯!
而楚国的先人“鬻子”因为“早夭”,没能建功立业,只被封了个子爵,躲到荆山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去了。而曾侯却因为祖上的不世功勋,可以堂而皇之地享受“九鼎八簋”的礼仪。为此楚子一直耿耿于怀,认为周王室对己不公,这也是楚子一直迫切希望曾侯为自己向周王讨封号的原因!
曾国绝不是楚国的附庸,而恰恰是相反!比如发动宫廷政变扶持楚成王,顶着吴军的威逼利诱庇护楚昭王。
为了维护大别山两侧“铜路金道”的安全,曾国不仅是商周王师的驻军地,而且还是东征淮夷、南伐荆蛮的主力军。同时也曾经率领“南国之师”拱卫畿内、抵御戎狄。正所谓“成也斯、败也斯”,作为因战功而强盛的曾侯国,随着西周王朝在南方的军事失利(丧六师于汉),国力也逐步衰落,特别是周厉王时经历鄂侯驭方之乱,更是处在淮夷、荆蛮的两面夹击之中,虽然最终反败为胜,保住国祚,并且迁都随邑成为汉东大国,但仍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在周宣王时参与“千亩之战”,所率领的南国之师丧尽,曾(随)国国力大损。所以春秋以后不得不与楚国结盟,扶植并借助楚国的力量,与淮夷、徐夷、荆蛮等夙敌相抗衡。这就是随国先贤——季梁“内修仁政、外和兄弟之国”治国方略的体现。避开中原诸侯的争霸,潜心研究礼乐仁政。为后世留下了惊世的青铜重器!
只是明明是神秘莫测,实力惊人的曾国,如何又变成了随国?里面有什么曲折的故事呢?
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震惊世界。由此,也引出了一个令考古界和史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今随州之地——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随国,为何频频出土的却是曾国文物?曾、随到底是何关系?
这一争论了36年的“曾随之谜”,终于被彻底破解。著名考古学家、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披露:经悉心对随州出土文物进行整理,可以断定,曾国就是随国!
20日,我国着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首个提出“曾随之谜”的李学勤先生,在随州查看相关文物后充分肯定这一成果,认为“曾即随说”大局已定,“曾随之谜”已不再是谜。
1978年后,随州频频发现曾侯墓,尤其是2011年以来,叶家山西周曾侯墓、文峰塔东周曾侯墓两大墓葬群相继发掘。作为这两大墓考古领队的黄凤春说,“对曾国研究最大的难点是,这一古国在史书上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只能通过考古寻找证据。”“通过对发掘的文物室内整理,我们接连发现了几段重要铭文。”黄凤春介绍说,一是文峰塔东周曾侯墓中,曾侯?编钟上有段铭文:“白适上通,左右文、武,达殷之命,抚定天下,王遣命南公,萦宅?土……”
黄凤春解释,其中“白适”,指的是西周重臣、文王四友之一的南宫适。铭文说,南宫适得到周王重用,辅佐周文王、武王,灭殷平定天下,周王即分封南宫适,到南方营建城址。
“铭文出自曾侯墓,周王显然分封的是曾国,受封地在今随州地域,也就是史书记载的随国。”黄凤春表示,《左传》记载“汉东之国随为大”,意为周王在汉水东面分封的诸国中,随国最大。
还可佐证的是,叶家山西周曾侯犺墓一件簋上的铭文说:“犺乍剌考南公宝尊彝”。黄凤春解释说,曾侯犺称“南公”为“考”,“考”为对逝去父辈的称谓。由此可知,曾侯犺为被封于曾国的南宫适的后代。
另外,曾侯?编钟上一段铭文记录了公元前506年的吴楚之战,铭文中是吴、楚、曾三国,而文献记载的是吴、楚、随三国,“曾即是随,已没有悬念。”黄凤春说。
封为曾国,为何史籍记载为随国?据介绍,春秋战国时期,一国两名现象比较普遍,如河南南阳附近的吕国又称为甫,山东安丘的州国又称淳于。
“距今约三千年的古曾国,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黄凤春说。
https://www.msvvu.cc/63847/63847933/289375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